一種軸承保持架組件的壓裝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2-27 06:01:15 2

本實用新型涉及壓裝裝置,尤其涉及一種軸承保持架組件的壓裝裝置。
背景技術:
輪轂軸承內具有兩圈溝位,需要裝配兩組保持架組件,現有技術中,兩組保持架組件需要分別壓入,且以人工作業為主,因此導致裝配效率低、合格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目的是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軸承保持架組件的壓裝裝置。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軸承保持架組件的壓裝裝置,所述軸承保持架組件用於裝配至軸承套內,其由保持架和鋼珠組成,所述壓裝裝置包括底部提升組件和頂部壓持組件,
其中,所述底部提升組件包括一基架,所述基架上設有一用於承載所述軸承套的託板,所述託板的底部設有一提升氣缸機構,所述提升氣缸機構的伸縮杆延伸出所述託板,並且所述伸縮杆的延伸部連接有一正對所述軸承套底部的底部提升件;
所述頂部壓持組件包括一支撐立柱,所述支撐立柱上設有一下壓氣缸機構,所述下壓氣缸機構的伸縮杆連接有一正對所述軸承套頂部的頂部下壓塊;
所述軸承套與所述底部提升件及頂部下壓塊之間分別設置一軸承保持架組件。
進一步地,所述託板上設置有一導向座,所述導向座的頂部具有沿邊,所述軸承套的底端限位於所述沿邊內。
進一步地,所述下壓氣缸機構具有第二伸縮杆,所述第二伸縮杆設置有一用於對軸承套進行固定及抓取的軸承抓爪。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立柱上還設有一水平氣缸機構及水平滑軌,所述下壓氣缸機構滑接於所述水平滑軌並受驅於所述水平氣缸機構。
進一步地,所述壓裝裝置還包括一滑臺底座,所述滑臺底座上設置有滑道及驅動氣缸,所述底部提升組件滑接於所述滑道並受驅於所述驅動氣缸。
進一步地,所述滑道上設有限制底部提升組件的位移行程的第一緩衝器和第二緩衝器,所述底部提升組件的基架側邊設有一限位塊,所述底部提升組件在限位塊的作用下限位於所述第一緩衝器與所述第二緩衝器之間。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
1.採用底部提升組件及頂部壓持組件進行配合,實現兩組軸承保持架組件同時壓入軸承套,裝配效率高,產品合格率高;
2.頂部壓持組件還能實現將裝配完成的軸承套進行轉移,進一步增加了壓裝裝置的自動化,無需人工轉移或增設轉移設備;
3.底部提升組件具有位移,能實現自動上料。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軸承保持架組件的壓裝裝置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圖1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底部提升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中頂部壓持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針對雙面壓裝軸承保持架組件的軸承套裝載於壓裝裝置內的剖視圖;
圖7是針對單面壓裝軸承保持架組件的軸承套裝載於壓裝裝置內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軸承保持架組件的壓裝裝置,自動化程度高。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行詳細描述,以使其更易於理解和掌握。
如圖1至圖7所示,一種軸承保持架組件的壓裝裝置,軸承保持架組件12用於裝配至軸承套內,其由保持架和鋼珠組成,壓裝裝置包括底部提升組件1和頂部壓持組件2,其中,底部提升組件1包括一基架3,基架3上設有一用於承載軸承套4的託板5,託板5的底部設有一提升氣缸機構6,提升氣缸機構6的伸縮杆7延伸出託板5,並且伸縮杆7的延伸部連接有一正對軸承套4底部的底部提升件8;頂部壓持組件2包括一支撐立柱9,支撐立柱9上設有一下壓氣缸機構10,下壓氣缸機構10的伸縮杆連接有一正對軸承套4頂部的頂部下壓塊11;軸承套4與底部提升件8及頂部下壓塊11之間分別設置一軸承保持架組件12。通過底部提升組件和頂部壓持組件能同時將上下兩組軸承保持架組件壓入軸承套中,裝配效率高,且產品合格率高。
託板5上設置有一導向座13,導向座13的頂部具有沿邊14,軸承套4的底端限位於沿邊14內。通過該導向座能限制軸承套的位置,防止軸承套產生偏移,同時可防止軸承套放反,提高了裝配的穩定性及產品的合格率。
為增加本案的自動化,使頂部壓持組件2能實現對軸承套4的抓取及轉移,下壓氣缸機構10具有第二伸縮杆15,第二伸縮杆15設置有一用於對軸承套4進行固定及抓取的軸承抓爪16,該軸承抓爪優選為浮動抓爪,通過該軸承抓爪16可實現對軸承套的限位及抓取。支撐立柱9上還設有一水平氣缸機構17及水平滑軌18,下壓氣缸機構10滑接於水平滑軌18並受驅於水平氣缸機構17。通過水平氣缸機構和水平滑軌可實現下壓氣缸機構10的水平向位移,當軸承套裝配保持架組件完畢可,通過軸承抓爪及水平向位移可將完成好的軸承套轉移至下道工序或轉移入庫,方便快捷,無需人工轉移或增設轉移設備。
為實現壓裝裝置自動上料,其還包括一滑臺底座19,滑臺底座19上設置有滑道20及驅動氣缸21,底部提升組件1滑接於滑道20並受驅於驅動氣缸21。通過增設的滑臺底座,能實現底部提成組件的位移,即當軸承套完成裝配後,頂部壓持組件2會將完成好的軸承套進行轉移,此時底部提升組件可通過滑道滑出進行上料,上料後再復位進行保持架組件的安裝。另外,本案還可進一步優化,滑道20上設有限制底部提升組件1的位移行程的第一緩衝器22和第二緩衝器23,底部提升組件1的基架3側邊設有一限位塊24,底部提升組件1在限位塊24的作用下限位於第一緩衝器22與所述第二緩衝器23之間。其中第一緩衝器22將底部提升組件1限位於軸承保持架組件的壓裝位置,第二緩衝器23將底部提升組件1限位於上料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壓裝裝置適用於需要裝配兩組軸承保持架組件的軸承套,如圖6所示,為針對雙面壓裝軸承保持架組件的軸承套裝載於壓裝裝置內的剖視圖,該軸承套需要從兩側進行壓入保持架組件,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壓裝裝置,可實現兩側同時壓入,方便快捷。如圖7所示,為針對單面壓裝軸承保持架組件的軸承套裝載於壓裝裝置內的剖視圖,該軸承套需要從單側分次壓入兩組保持架組件,通過本實用新型的壓裝裝置,可通過軸承抓爪進行上下動作,使保持架組件實現分次壓入,當然也可通過其他設備完成第一道壓接,再轉移至本壓裝裝置內完成第二道壓接。最後,本實用新型的壓裝裝置同樣也適用於僅裝配一組軸承保持架組件的軸承套。壓裝裝置的自動化程度高,裝配穩定,裝配效率高,產品合格率高。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了充分描述,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並不受上述描述的限制,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在結構、方法或功能等方面採用等同變換或者等效變換而形成的所有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