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齒輪油複合添加劑的製備方法
2024-02-05 11:39:15 1
一種齒輪油複合添加劑的製備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齒輪油複合添加劑的製備方法,基本特徵在於:由基礎油;抗氧劑;鏽蝕抑制劑;抗磨添加劑;極壓添加劑;固體極壓添加劑;破乳化劑;泡沫抑制劑;粘度指數改進劑;金屬減活劑;硼粉;金屬鎂粉組成。各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抗氧劑8-10%;鏽蝕抑制劑6-8%;抗磨添加劑8-10%;極壓添加劑4-6%;固體極壓添加劑4-5%;破乳化劑7-8%;泡沫抑制劑7-9%;粘度指數改進劑4-5%;金屬減活劑4-5%;硼粉6-7%;金屬鎂粉4-6%。餘量為基礎油。本發明經濟實用。製備方案簡單,熱穩定性強,高溫極壓能性好,耐氧化性能強,高抗磨,延長破乳化性壽命,並能提升抗起泡性能,綜合性能均強於同類產品。廢油可降解,提高環保要求。
【專利說明】一種齒輪油複合添加劑的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齒輪油添加劑,特別涉及一種齒輪油複合添加劑的製備方法。
(二)【背景技術】
[0002]隨著人類的不斷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機械設備的改革和創新,對各類潤滑油及各類潤滑油添加劑提出了更高的使用要求。在齒輪油方面科技工作者們正在努力的提高變速箱的功效以便為最終使用者提供更低的運行成本。但這樣會導致更高的齒輪速度和載荷,以及更高的油液運行溫度。而現有的齒輪油急需提高的是以下幾個問題:
[0003]1.更高的改變熱穩定性。
[0004]2.提升高溫下的極壓性能。
[0005]3.提升耐氧化性能。
[0006]4.延長破乳化性壽命。
[0007]5.更高的抗摩擦功效。
[0008]6.提升抗起泡性能。
(三)
【發明內容】
[0009]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熱穩定性強,高溫極壓性能好,耐氧化性能強,高抗磨。延長破乳化性壽命,並能提升抗起泡性能,操作簡單易行,經濟實用的一種齒輪油複合添加劑的製備方法。
[0010]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0011]一種齒輪油複合添加劑的製備方法,基本特徵在於:由基礎油;抗氧劑;鏽蝕抑制劑;抗磨添加劑;極壓添加劑;固體極壓添加劑;破乳化劑;泡沫抑制劑;粘度指數改進劑;金屬減活劑;硼粉;金屬鎂粉組成。所述的抗氧劑為二芳胺;鏽蝕抑制劑為金屬磺酸鹽;抗磨添加劑為二硫代磷酸酯;極壓添加劑為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銻;固體極壓添加劑為石墨;破乳化劑為聚烷氧基聚胺;泡沫抑制劑為聚丙烯酸酯;粘度指數改進劑為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金屬減活劑為苯並三唑。各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抗氧劑8-10% ;鏽蝕抑制劑6-8% ;抗磨添加劑8-10% ;極壓添加劑4-6% ;固體極壓添加劑4-5% ;破乳化劑7_8% ;泡沫抑制劑7-9% ;粘度指數改進劑4-5% ;金屬減活劑4-5% ;硼粉6-7% ;金屬鎂粉4_6%。餘量為基礎油。
[0012]一種上述齒輪油複合添加劑的製備方法,基本特徵在於:基礎油為聚a_烯烴,聚醚,多元醇脂,雙脂,單脂,矽油,任意三種組份混合而成。三種組份的重量份額比為1:1:1。也可由聚a-烯烴以及聚醚兩種組份中的任意一種組份和多元醇脂、單脂及雙脂或矽油三種組份的任意一種組份混合而成,兩種組份的重量份額為2: I。
[0013]一種上述齒輪油複合添加劑的製備方法,基本特徵在於:硼粉和金屬鎂粉為納米級。平均粒度為25-35nm。
[0014]一種上述齒輪油複合添加劑的製備方法,基本特徵在於:將基礎油;抗氧劑;鏽蝕抑制劑;抗磨添加劑;極壓添加劑;固體極壓添加劑;破乳化劑;泡沫抑制劑;粘度指數改進劑;金屬減活劑;硼粉;金屬鎂粉混合均勻,加溫並控制溫度在50-75°C,攪拌60-360分
鍾。既出產品。
[0015]本發明的優點:本發明經濟實用。製備方案簡單,熱穩定性強,高溫極壓能性好,耐氧化性能強,高抗磨,延長破乳化性壽命,並能提升抗起泡性能,綜合性能均強於同類產品。廢油可降解,提高環保要求。
(四)【具體實施方式】
[0016]實施例1 [0017]一種上述齒輪油複合添加劑的製備方法,由基礎油;抗氧劑;鏽蝕抑制劑;抗磨添加劑;極壓添加劑;固體極壓添加劑;破乳化劑;泡沫抑制劑;粘度指數改進劑;金屬減活劑;硼粉;金屬鎂粉組成。基礎油為合成基礎油,聚醚及雙脂兩種組份混合而成,兩種組份的重量份額為2: I。抗氧劑為吩噻嗪;鏽蝕抑制劑為脂肪胺;抗磨添加劑為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金屬鹽;極壓添加劑為磷酸酯的鑰鹽;固體極壓添加劑為二硫化鑰;破乳化劑為聚烷氧基聚胺;泡沫抑制劑為聚二甲基矽氧烷;粘度指數改進劑為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金屬減活劑為苯並三唑;硼粉和金屬鎂粉為納米級粉料,平均粒度為25-30nm ;各組份的重量百分比為:基礎油34% ;抗氧劑8% ;鏽蝕抑制劑6% ;抗磨添加劑8% ;極壓添加劑4% ;固體極壓添加劑4% ;破乳化劑9% ;泡沫抑制劑8% ;粘度指數改進劑4% ;金屬減活劑4% ;硼粉7%;金屬鎂粉4%。將上述基礎油;抗氧劑;鏽蝕抑制劑;抗磨添加劑;極壓添加劑;固體極壓添加劑;破乳化劑;泡沫抑制劑;粘度指數改進劑;金屬減活劑;硼粉;金屬鎂粉;按各組份應加重量百分比計量,混合均勻,加溫並控制溫度於50-65°C之間,攪拌120分鐘,過濾後即出本發明產品。
[0018]將本產品按加劑量4%添加至普通齒輪油中,經檢測及實際應用結果如下:
[0019]1.使用潤滑油抗磨極壓實驗機進行性能測試,抗磨效果優於進口產品2倍。
[0020]2.使用潤滑油抗磨極壓實驗機進行性能測試,抗極壓效果優於同類產品1.5倍。
[0021]3.使用潤滑油抗磨極壓實驗機進行性能測試,長磨磨斑直徑降低60%。
[0022]4.熱穩定性高於同類產品I倍以上。
[0023]5.抗起泡性能明顯優於其他同類產品I倍以上。
[0024]6.耐氧化性能高於同類產品I倍以上。
[0025]7.延長破乳化性能I倍以上。
[0026]8.使用過的廢油可降解,提高環保要求。
[0027]實施例2
[0028]一種上述齒輪油複合添加劑的製備方法,由基礎油;抗氧劑;鏽蝕抑制劑;抗磨添加劑;極壓添加劑;固體極壓添加劑;破乳化劑;泡沫抑制劑;粘度指數改進劑;金屬減活劑;硼粉;金屬鎂粉組成。基礎油為合成基礎油,聚醚及雙脂兩種組份混合而成,兩種組份的重量份額為2: I。抗氧劑為吩噻嗪;鏽蝕抑制劑為脂肪胺;抗磨添加劑為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金屬鹽;極壓添加劑為磷酸酯的鑰鹽;固體極壓添加劑為二硫化鑰;破乳化劑為聚烷氧基聚胺;泡沫抑制劑為聚二甲基矽氧烷;粘度指數改進劑為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金屬減活劑為苯並三唑;硼粉和金屬鎂粉為納米級粉料,平均粒度為25-30nm ;各組份的重量百分比為:基礎油16%;抗氧劑10%;鏽蝕抑制劑8%;抗磨添加劑10%;極壓添加劑6%;固體極壓添加劑5% ;破乳化劑11% ;泡沫抑制劑10% ;粘度指數改進劑5% ;金屬減活劑5% ;硼粉8% ;金屬鎂粉6%。將上述基礎油;抗氧劑;鏽蝕抑制劑;抗磨添加劑;極壓添加劑;固體極壓添加劑;破乳化劑;泡沫抑制劑;粘度指數改進劑;金屬減活劑;硼粉;金屬鎂粉;按各組份應加重量百分比計量,混合均勻,加溫並控制溫度於60-75°C之間,攪拌240分鐘,過濾後即出本發明產品。 [0029]將本產品按加劑量4%添加至普通齒輪油中,經檢測及實際應用結果如下:
[0030]1.使用潤滑油抗磨極壓實驗機進行性能測試,抗磨效果優於進口產品2.2倍。
[0031]2.使用潤滑油抗磨極壓實驗機進行性能測試,抗極壓效果優於同類產品1.5倍。
[0032]3.使用潤滑油抗磨極壓實驗機進行性能測試,長磨磨斑直徑降低65%。
[0033]4.熱穩定性高於同類產品I倍以上。
[0034]5.抗起泡性能明顯優於其他同類產品I倍以上。
[0035]6.耐氧化性能高於同類產品I倍以上。
[0036]7.延長破乳化性能I倍以上。
[0037]8.使用過的廢油可降解,提高環保要求。
【權利要求】
1.一種齒輪油複合添加劑的製備方法,基本特徵在於:由基礎油;抗氧劑;鏽蝕抑制劑;抗磨添加劑;極壓添加劑;固體極壓添加劑;破乳化劑;泡沫抑制劑;粘度指數改進劑;金屬減活劑;硼粉;金屬鎂粉組成。所述的抗氧劑為二芳胺;鏽蝕抑制劑為金屬磺酸鹽;抗磨添加劑為二硫代磷酸酯;極壓添加劑為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銻;固體極壓添加劑為石墨;破乳化劑為聚烷氧基聚胺;泡沫抑制劑為聚丙烯酸酯;粘度指數改進劑為聚烷基甲基丙烯酸酯;金屬減活劑為苯並三唑。各組分的重量百分比為:抗氧劑8-10% ;鏽蝕抑制劑6-8% ;抗磨添加劑8-10% ;極壓添加劑4-6% ;固體極壓添加劑4-5% ;破乳化劑7_8% ;泡沫抑制劑7-9% ;粘度指數改進劑4-5% ;金屬減活劑4-5% ;硼粉6-7% ;金屬鎂粉4_6%。餘量為基礎油。
2.根據權利要求一所述的一種齒輪油複合添加劑的製備方法,基本特徵在於:基礎油為聚a-烯烴,聚醚,多元醇脂,雙脂,單脂,矽油,任意三種組份混合而成。三種組份的重量份額比為1:1:1。也可由聚a-烯烴以及聚醚兩種組份中的任意一種組份和多元醇脂、單脂及雙脂或矽油三種組份的任意一種組份混合而成,兩種組份的重量份額為2: I。
3.根據權利要求一所述的一種齒輪油複合添加劑的製備方法,基本特徵在於:硼粉和金屬鎂粉為納米級。平均粒度為25-35nm。
4.根據權利要求一所述的一種齒輪油複合添加劑的製備方法,基本特徵在於:將基礎油;抗氧劑;鏽蝕抑制劑;抗磨添加劑;極壓添加劑;固體極壓添加劑;破乳化劑;泡沫抑制劑;粘度指數改進劑;金屬減活劑;硼粉;金屬鎂粉混合均勻,加溫並控制溫度在50-75°C,攪拌60-360分鐘。既`出產品。
【文檔編號】C10N30/18GK103725362SQ201210387906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12日
【發明者】孫世樺 申請人:天津澤亞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