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救生艙氣幕隔絕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1-25 18:15:15
專利名稱:一種救生艙氣幕隔絕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救生艙氣幕隔絕裝置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隔絕裝置,尤其是涉及一種救生艙氣幕隔絕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當礦井下發生爆炸等安全事故時,整個巷道可能會充斥著各種毒害氣體,在避險 人員打開艙門時進入艙內時,毒害氣體會隨著開著的艙門進入艙內,危及艙內人員的安全。[0003]現有人們往往通過在救生艙防爆艙門的門框上設置好通有壓縮空氣的氣管,在氣 管壁上均布若干排氣孔,壓縮空氣從氣孔中排出形成一道氣幕牆來隔絕艙外的毒害氣體。 但是氣管固定在門框上,使得氣管壁上的氣孔距離門框內側的距離過近,從氣孔噴出的空 氣形成的氣幕無法覆蓋整個密閉艙門,隔絕毒害氣體的效果不夠理想,只設置一道氣幕也 不能從本質上保證救生艙生存艙內空氣的潔淨。而且現有的空氣幕往往與艙門通過聯動開 關連接,日常對救生艙進行檢修維護打開艙門時會造成壓縮空氣不必要的消耗。實用新型內容[0004]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第一套氣幕管道 的左右兩側管道上的氣孔距主艙門門框50-60mm,並與主艙門門框呈15度角,能使得噴氣 形成的扇面可完全覆蓋整個主艙門,有效防止艙外毒害氣體湧入過渡艙的一種救生艙氣幕 隔絕裝置。[0005]本實用新型還有一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第二套氣 幕管道從副艙門上側往下噴氣形成一道縱向風幕,有效防止過渡艙內的毒害氣體進入生存 艙,與第一套氣幕管道左右兩側噴氣形成的橫向氣幕配合最大限度阻隔毒害氣體進入生存 艙的一種救生艙氣幕隔絕裝置。[0006]本實用新型再有一目的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通過避險 人員進入過渡艙後手動控制氣幕閥,避免了採用艙門空氣幕聯動裝置時因平時對救生艙進 行檢修維護時進出艙門帶來的壓縮空氣的消耗,提高了氣幕系統的可靠性的一種救生艙氣 幕隔絕裝置。[0007]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0008]一種救生艙氣幕隔絕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依次用管道連接的至少一隻壓縮空 氣瓶、壓縮空氣瓶閥門、減壓閥、匯流排以及連接在匯流排一端的空氣過濾器,所述空氣過 濾器與固定在主艙門的第一氣幕產生組件連接;所述空氣過濾器還與固定在副艙門的第二 氣幕產生組件連接。[0009]在上述的一種救生艙氣幕隔絕裝置,所述第一氣幕產生組件包括一個U型的第一 套氣幕管道;固定在主艙門的周邊;所述的第一套氣幕管道的左右兩側管道的管壁上均勻 設置有若干主氣孔。[0010]在上述的一種救生艙氣幕隔絕裝置,所述主氣孔距主艙門門框的距離在50-60mm 之間,主氣孔均朝主艙門門口開並與門框呈15度角。[0011]在上述的一種救生艙氣幕隔絕裝置,所述第二氣幕產生組件包括一個長條形的第 二套氣幕管道,固定在副艙門上側;所述第二套氣幕管道管壁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副氣孔,副 氣孔的方向垂直向下。[0012]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1.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且完全實用;2.第一套氣 幕管道的左右兩側管道上的氣孔距主艙門門框50-60mm,並與主艙門門框呈15度角,能使 得噴氣形成的扇面可完全覆蓋整個主艙門,有效防止艙外毒害氣體湧入過渡艙;3.第二套 氣幕管道從副艙門上側往下噴氣形成一道縱向風幕,有效防止過渡艙內的毒害氣體進入生 存艙,與第一套氣幕管道左右兩側噴氣形成的橫向氣幕配合最大限度阻隔毒害氣體進入生 存艙;4.通過避險人員進入過渡艙後手動控制氣幕閥,避免了採用艙門空氣幕聯動裝置時 因平時對救生艙進行檢修維護時進出艙門帶來的壓縮空氣的消耗,提高了氣幕系統的可靠 性。
[0013]圖[0014]圖[0015]圖[0016]圖[001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結構示意圖。3是圖2的俯視結構示意圖。4是第一套氣幕管道的局部視圖。5是圖4中第一套氣幕管道的截面以及主氣孔8的安裝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通過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圖 中,壓縮空氣瓶1、壓縮空氣瓶閥門2、減壓閥3、匯流排4、空氣過濾器5、氣幕控制閥門6、第 一套氣幕管道7、主氣孔8、主艙門9、第二套氣幕管道10、副氣孔11、副艙門12、過渡艙13。[0019]實施例[0020]參見附圖,本實用新型包括依次用管道連接的四隻壓縮空氣瓶1、減壓閥3、匯流 排4、空氣過濾器5、氣幕控制閥門6和第一氣幕產生組件以及第二氣幕產生組件。[0021]參見圖1,第一氣幕產生組件包括U型的第一套氣幕7管道,設置於主艙門9的周 邊;第二氣幕產生組件包括呈長條狀的第二套氣幕管道10,設置於副艙門12上側。[0022]參見圖1、圖2,第一套氣幕管道7的左右兩側管道的管壁上均勻設置有若干主氣 孔8,主氣孔8距主艙門9門框的距離在50-60mm之間,主氣孔8均朝主艙門9門口開並與 主艙門9門框呈15度角。[0023]參見圖1,所述的第二套氣幕管道10管壁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副氣孔11,副氣孔11 的方向垂直向下。[0024]壓縮空氣瓶閥門2,減壓閥3長期開啟,當避險人員進入過渡艙13後,打開氣幕控 制閥門6控制氣幕出氣孔風速,壓縮空氣瓶I裡的空氣依次通過減壓閥3、匯流排4、空氣過 濾器5和形成氣幕的管道,具有一定壓力的氣體從第一套氣幕管道7的主氣孔8噴出,形成 一道橫向氣幕完全覆蓋整個主艙門9,防止艙外毒害氣體湧入過渡艙13,具有一定壓力的 氣體從第二套氣幕管道10的副氣孔11噴出,形成一道縱向氣幕防止過渡艙13的毒害氣體 湧入生存艙。[0025]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 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 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0026]儘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壓縮空氣瓶1、壓縮空氣瓶閥門2、減壓閥3、匯流排4、空氣 過濾器5、氣幕控制閥門6、第一套氣幕管道7、主氣孔8、主艙門9、第二套氣幕管道10、副氣 孔11、副艙門12、過渡艙13等術語,但並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 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 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1.一種救生艙氣幕隔絕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依次用管道連接的至少一隻壓縮空氣瓶(I)、壓縮空氣瓶閥門(2)、減壓閥(3)、匯流排(4)以及連接在匯流排(4) 一端的空氣過濾器(5),所述空氣過濾器(5)與固定在主艙門(9)的第一氣幕產生組件連接;所述空氣過濾器(5)還與固定在副艙門(12)的第二氣幕產生組件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救生艙氣幕隔絕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氣幕產生組件包括一個U型的第一套氣幕管道(7);固定在主艙門(9)的周邊;所述的第一套氣幕管道(7)的左右兩側管道的管壁上均勻設置有若干主氣孔(8)。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救生艙氣幕隔絕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主氣孔(8)距主艙門(9)門框的距離在50-60mm之間,主氣孔⑶均朝主艙門(9)門口開並與門框呈15度角。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救生艙氣幕隔絕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氣幕產生組件包括一個長條形的第二套氣幕管道(10);固定在副艙門(12)上側;所述第二套氣幕管道(10)管壁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副氣孔(11),副氣孔(11)的方向垂直向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救生艙氣幕隔絕裝置,包括依次用管道連接的至少一隻壓縮空氣瓶、壓縮空氣瓶閥門、減壓閥、匯流排以及連接在匯流排一端的空氣過濾器,所述空氣過濾器與固定在主艙門的第一氣幕產生組件連接;所述空氣過濾器還與固定在副艙門的第二氣幕產生組件連接.具有如下優點能使得噴氣形成的扇面可完全覆蓋整個主艙門,有效防止艙外毒害氣體湧入過渡艙;有效防止過渡艙內的毒害氣體進入生存艙;通過避險人員進入過渡艙後手動控制氣幕閥,避免了採用艙門空氣幕聯動裝置時因平時對救生艙進行檢修維護時進出艙門帶來的壓縮空氣的消耗,提高了氣幕系統的可靠性。
文檔編號E21F11/00GK202832638SQ201220556388
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6日
發明者魏列江, 盧凱, 劉俊, 吳晶 申請人:深圳市幻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