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環保育苗塊的製作方法
2024-01-21 09:36:1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栽培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環保育苗塊。
背景技術:
育苗塊適用於蔬菜和花卉等各種作物栽培育苗,其集基質、營養和容器與 一體。育苗塊的應用,完全改變了傳統育苗需自行準備育苗床土、添加肥料、 消毒防病等繁瑣操作程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現檢索到一篇公開號為CN205408958U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育苗塊,包括第一育苗層,所述第一育苗層上設置有育苗孔; 第二育苗層,所述第二育苗層位於所述第一育苗層的下方;以及保水層,所述保水層設置在所述第一育苗層和所述第二育苗層之間。
但是,該育苗塊僅僅使通過泥土的黏性固定,在遠距離運輸的過程中,該育苗塊由于振動泥土之間容易鬆動,進而培育人員拿出育苗塊進行培育種子時,稍稍用力就會使育苗塊破裂。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環保育苗塊,具有不易破裂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環保育苗塊,包括向種子提供營養的營養塊,其特徵在於,所述營養塊設有供種子容置的培育穴,還包括由全澱粉塑料製成的培育框,所述培育框包括頂板,所述頂板向下凹陷形成供營養塊卡嵌的凹槽,所述培育框內填充有由塘泥製成的塘泥塊,所述凹槽的側壁和底壁均設有貫通孔,當種子吸收營養塊的營養並長成幼苗後,幼苗的根系穿過貫通孔並伸入塘泥塊內。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將種子放在培育穴內後,再將營養塊插入凹槽內,營養塊可以針對不同種子單獨配置,進而形成適合特定種子的營養塊,並對向種子提供發育的營養,當種子長成幼苗並生出根系後,穿過貫通孔,繼續從塘泥塊中汲取營養,塘泥不僅肥沃,而且具有較佳的黏性,具有不易破裂的優點,塘泥塊的自由度受到培育框限制,培育框進一步對塘泥塊具有隔擋和固定作用,以使塘泥塊不易破裂,同時幼苗培育完成後,移植到泥土裡之後,由於全澱粉塑料具有可降解的特點,以使該培育塊的汙染較小,具有環保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培育框還包括底板,所底板向上凸起形成凸槽。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凸槽增加了底板的結構強度,進而增加了培育框的結構強度,以使培育框不易破裂,進一步該培育塊不易破裂,簡單實用,同時,凸槽減少了塘泥塊的體積,進而減少了塘泥的用量,具有節約成本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培育框還包括固定於凹槽槽底和凸槽槽底的內側板,所述內側板形成供凹槽和凸槽連通的連通空腔。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連通空腔進一步減少了塘泥塊的體積,進而減少了塘泥的用量,具有節約成本的效果;同時增加了營養塊與空氣的接觸面積,進而增加了營養塊的氧氣含量,有利於種子或者幼苗的生長,提高培育成功率,經濟實用。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營養塊的下端面固定有吸取水分的吸水棉芯,所述吸水棉芯伸入連通空腔裡,所述內側板設有若干個用於滲水的滲水孔。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當營養塊內的水分不足時,可以通過吸水棉芯將塘泥塊內的水分吸取到營養塊內,以供種子或幼苗發育,提高培育成功率。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營養塊的下端面設有供吸水棉芯固定的圓環,所述圓環置於連通空腔內。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吸水棉芯可以更方便地固定於圓環,使吸水棉芯更加牢固,不易脫落,同時連通空腔供圓環容置,以使圓環不影響營養塊和凹槽連接的牢固性,簡單實用。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吸水棉芯伸出連通空腔且伸出連通空腔的端部固定有配重塊,所述配重塊置於凸槽內且由全澱粉塑料製成。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配重塊由於重力,通過吸水棉芯附營養塊具有向下的拉力,進而增加了營養塊下端面和凹槽槽底之間的摩擦力,使整個培育塊的結構更加牢固;同時配重塊也可以降解,以使該培育塊的汙染較小,具有環保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塘泥塊內部添加有秸稈。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秸稈可以短時間內被泥土裡的微生物分解,有效防止環境汙染,以使該培育塊的汙染較小,具有環保效果;秸稈與塘泥混合後,兩者之間牢固粘合併形成塘泥塊,秸稈不易被拉斷,進一步使塘泥塊不易開裂,使整個結構更加穩定,實現該培育塊不易破裂的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培育框還包括若干個隔擋於塘泥塊外側壁的彈性外側板,所述彈性外側板的上端固定於頂板的外側壁,所述彈性外側板的下端固定於底板的外側壁。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彈性外側板可拆卸連接於頂板和底板,將彈性外側板拆除後,以使將塘泥裝入培育框的過程更加輕鬆;塘泥塊成型後將彈性外側板固定,以使塘泥塊的自由度進一步得到限制,使塘泥塊不易脫離培育框,進一步使塘泥塊不易破裂。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頂板的外側壁設有供彈性外側板的上端插合的上插槽,所述底板的外側壁設有供彈性外側板的下端插合的下插槽。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安裝彈性外側板時,稍稍用力使彈性外側板發生形變,進而縮短彈性外側板上端和下端之間的間距,並將彈性外側板的上端對準上插槽,並插合固定,彈性外側板的下端對準下插槽,並插合固定,實現彈性外側板牢固連接於頂板和底板,進而形成培育框,結構牢固,安裝方便。
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設置,所述彈性外側板和底板分別設有若干個用於透氣的第一透氣孔和第二透氣孔。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透氣孔和第二透氣孔可以使塘泥塊內部的空氣流通,進而增加塘泥塊內氧氣的含量,有利於幼苗根系的呼吸作用,促進幼苗生長,提高培育成功率。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配重塊不僅有固定營養塊的效果,還具有拉伸吸水棉芯的作用,使吸水棉芯始終處於拉伸狀態,有效避免了吸水棉芯在連通空腔內收縮並縮呈一團,實現吸水棉芯較佳地吸水效果;同時滲水孔也具有透氣效果,進一步增加塘泥塊內氧氣的含量,有利於幼苗根系的呼吸作用,促進幼苗生長,提高培育成功率。總的來說本實用新型,結構牢固,透氣效果好,培育成功率高,不易破裂。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施例中營養塊、培育框和塘泥塊的連接關係示意圖;
圖3是圖2中A—A面的剖視圖,具體展示塘泥塊內部的結構;
圖4是本實施例中配重塊、吸水棉芯和營養塊的連接關係示意圖;
圖5是本實施例中圓環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營養塊;2、培育穴;3、培育框;4、頂板;5、凹槽;6、塘泥塊;7、貫通孔;8、底板;9、凸槽;10、內側板;11、吸水棉芯;12、滲水孔;13、圓環;14、配重塊;15、彈性外側板;16、上插槽;17、下插槽;18、第一透氣孔;19、第二透氣孔;20、秸稈;21、卡槽。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後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一種環保育苗塊,如圖1所示,包括培育框3和營養塊1,培育框3由全澱粉塑料製成且呈圓臺形狀,培育框3包括頂板4、彈性外側板15和底板8,頂板4和底板8呈圓形狀,彈性外側板15的數量為六塊,且其上、下端分別固定連接於頂板4和底板8。
營養塊1呈圓柱體狀,且其上端面開有供種子容置的培育穴2,營養塊1可以根據不同種子的生長需要特定配製,有利於種子發芽,並提高其長成幼苗的成功機率。
頂板4向下凹陷形成有供營養塊1卡嵌的凹槽5,凹槽5呈與營養塊1適配的圓柱體狀,凹槽5與頂板4同圓心布置。
彈性外側板15開有三個第一透氣孔18,第一透氣孔18呈長條形狀且豎向布置。
如圖2所示,底板8向上凸起形成凸槽9,凸槽9呈圓臺形狀且與底板8同圓心布置,底板8開有密布的第二透氣孔19,第二透氣孔19呈圓柱體形狀。
培育框3還包括內側板10,內側板10、頂板4和底板8之間一體成型,內側板10開有密布的滲水孔12,滲水孔12呈圓柱體狀。
拆除彈性外側板15後,向培育框3內填充滿塘泥,再安裝好彈性外側板15,以使培育框3內形成塘泥塊6,塘泥塊6呈中空狀的圓臺形狀。
如圖3所示,在向培育框3內填塘泥的過程中,在塘泥內加入秸稈20,充分混合秸稈20和塘泥後,秸稈20在塘泥塊6縱橫交錯,秸稈20可以短時間內被泥土裡的微生物分解,有效防止環境汙染,以使該培育塊對環境的破壞較小,具有環保效果;秸稈20與塘泥混合後,兩者之間牢固粘合併形成塘泥塊6,秸稈20不易被拉斷,進一步使塘泥塊6不易開裂,使整個結構更加穩定,實現該培育塊不易破裂的優點。
如圖2和圖4所示,內側板10圍成圓柱形狀的連通空腔,連通空腔使凹槽5和凸槽9之間相互連通,凸槽9內容置有成圓柱形狀的配重塊14,配重塊14設有通孔,通孔內固定有吸水棉芯11,吸水棉芯11的直徑和連通空腔的直徑相等,吸水棉芯11穿過連通空腔後固定於營養塊1的下端面,並伸入營養塊1裡,吸水棉芯11和配重塊14配和進一步使營養塊1固定連接於凹槽5內,同時吸水棉芯11還可以從滲水孔12內吸取水分,有利於向幼苗提供水分,促進幼苗發育。
凹槽5的側壁和槽底均開有密布的貫通孔7,當種子發育成幼苗之後,其根系穿過貫通孔7,並置於培育框3內,繼續從塘泥塊6內吸收營養,進一步增加了幼苗的成活率。
底板8的外側壁一體成型有斜向上布置的下插槽17,下插槽17呈圓環13形狀且其橫截面呈U形狀,彈性外側板15的下端插嵌固定於下插槽17。
如圖4和圖5所示,頂板4的外側壁一體成型有斜向下布置的上插槽16,上插槽16呈圓環形狀且其橫截面呈倒U形狀,彈性外側板15的上端插嵌固定於上插槽16。
營養塊1的下端面開有卡槽21,卡槽21呈圓柱形狀,卡槽21的槽底嵌入有圓環13,圓環13具體由全澱粉塑料製成,進而圓環13可以在泥土內降解,對環境的汙染較小,具有環保效果,吸水棉芯11的上端系在圓環13上,並置於卡槽21裡,以使吸水棉芯11將水分輸送至營養塊1內。
製作及工作過程,將塘泥和秸稈20充分混合,用力使彈性外側板15彈性形變,並使其脫離培育框3,將混合好的塘泥填充至培育框3內,再將彈性外側板15上端插於上插槽16內,下端插於下插槽17內,等塘泥固化後形成塘泥塊6,再將吸水棉芯11固定於配重塊14上,將營養塊1置於凹槽5裡,使吸水棉芯11從凸槽9向上伸出凹槽5,並系在圓環13上,以使營養塊1牢固連接於凹槽5內。
培育時將種子放在培育穴2內,並澆灌培育幼苗所需的水分,進而營養塊1和塘泥塊6均能充分吸收水分,營養塊1會首先向種子提供其發育成幼苗的營養,並且可以通過吸水棉芯11吸取塘泥塊6內的水分,等種子發育成幼苗後其需要的營養更多,幼苗根系就可以穿過貫通孔7並伸入塘泥塊6內,繼續吸收塘泥塊6的養分,同時第一透氣孔18和第二透氣孔19有利於幼苗根部的呼吸作用,促進其生長。總的來說該育苗塊結構牢固,不易破裂,育苗效果好,幼苗成活率高,對環境的汙染小,適於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