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環保肥料的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4-02-26 22:22:15 2
本發明屬於有機肥料
技術領域:
,具體涉及一種新型環保肥料的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食品安全事故頻發,農民在已受到汙染的土地上,按照常規的種植方法也可能出現重金屬超標的事件,如近期發生的大批湖南大米重金屬超標現象,而土壤重金屬超標是其主要誘因。另外,由於農藥和化肥的長期使用,使得土壤中人工有機汙染物的含量越來越高,我國農業環境汙染和生態失衡現象日趨嚴重,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受到嚴重影響,進而威脅到人類的生存環境,由此而引發的農產品汙染、農產品質量與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成為制約新階段農業生產持續高效發展的瓶頸。作物生長需要多種營養元素。其中,作物生長所需要的常量營養元素包含碳、氫、氧、氮、磷、鉀、鈣、鎂和硫,微量營養元素包含硼、銅、鐵、錳、鉬、鋅和氯等。肥料是作物的糧食,作物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要通過施用肥料來補充。隨著多年的施肥,造成土壤板結、酸化,積累了一定量的重金屬離子,部分地區已經造成汙染,影響食品安全。另一方面,我國施肥量大,肥料養分利用率偏低。其中普通氮肥氮素當季利用率低,只有25%~35%,大量的氮素通過淋溶、滲透、揮發損失掉,不僅造成地下水、湖泊水體汙染,而且氮氧化物的排放還會增加溫室氣體效應。隨著全球對碳減排及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要求越來越嚴,這一問題越來越突出。氮素的當季利用率低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研究如何降低重金屬汙染,改良土壤,提高肥料中氮素利用率意義重大。然而,傳統的有機肥料產品並不能較好地解決各種汙染問題,因此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手段,加快新型環保肥料的研製迫在眉睫。技術實現要素: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環保肥料的製備方法,本發明製備的環保肥料,解決了農作物養分供給問題、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重金屬和有機物汙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如下的技術方案:一種新型環保肥料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製備步驟:a、將有機肥料、複合微量元素、聚合胺基酸、改性澱粉和改性凹凸棒土混合均勻,兌水後攪拌20-30min,攪拌速度為500-600r/min,得到混合液;b、向混合液中加入生物質炭粉、發酵複合菌、土壤結構改良劑和緩釋劑混合均勻,堆積成堆,循環翻轉,發酵30-40天,得到發酵物;c、將發酵物在60-70℃下烘乾,烘乾至含水量在5%以下,再粉碎至過300-400目篩子,得到粉料;d、將粉料送入造粒機中,造粒成型,即可得到成品。優選的,所述新型環保肥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有機肥料30-45份、複合微量元素12-18份、聚合胺基酸10-14份、改性澱粉22-25份、改性凹凸棒土8-13份、生物質炭粉14-18份、發酵複合菌22-25份、土壤結構改良劑10-14份、緩釋劑12-14份和水20-22份。優選的,所述步驟a的有機肥料為禽畜糞便、秸稈、麥糠和玉米的混合物。優選的,所述步驟a的複合微量元素由胺基酸鋅、胺基酸錳、硼酸、胺基酸銅、胺基酸鐵和鉬酸銨組成。優選的,所述步驟a的聚合胺基酸為聚穀氨酸和聚天門冬氨酸中的任一種或兩種。優選的,所述步驟b的生物質炭粉是由生物質秸稈在厭氧環境中,經過500-600℃燃燒炭化後再粉碎、過篩得到。優選的,所述步驟b的發酵複合菌為枯草芽孢桿菌、酵母菌、裡氏木黴和黑麴黴的混合菌。優選的,所述步驟b的土壤結構改良劑為殼聚糖、腐殖酸、黃腐酸、聚丙烯醯胺、聚乙烯醇、黃原膠和木質素中的任一種或多種的混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製備的環保肥料對於作物解磷、解鉀作用較明顯,促苗、促根生長效果好,能夠提高作物產量,並且在施用該環保肥料的作物時,土傳病害發生率明顯降低,農藥用量降低了。本發明的環保肥料製備工藝簡單,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本發明充分利用畜禽糞便和植物秸稈等農牧業廢棄物,並將其轉化為環保肥料產品,能夠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並減少糞便對養殖環境的危害,減輕養殖廠的不良氣味,並消耗周邊堆積的植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使養殖廠周邊環境得到改善,而且變廢為寶,將對社會經濟發展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本發明降低化肥和農藥使用量,倡導了生態型的種植新模式,綜合解決無機化肥和高毒農藥引起的農業生產環境汙染問題,為生產出高產、安全、優質、高效的農產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一種新型環保肥料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製備步驟:a、將有機肥料、複合微量元素、聚合胺基酸、改性澱粉和改性凹凸棒土混合均勻,兌水後攪拌30min,攪拌速度為600r/min,得到混合液;b、向混合液中加入生物質炭粉、發酵複合菌、土壤結構改良劑和緩釋劑混合均勻,堆積成堆,循環翻轉,發酵30天,得到發酵物;c、將發酵物在67℃下烘乾,烘乾至含水量在5%以下,再粉碎至過300目篩子,得到粉料;d、將粉料送入造粒機中,造粒成型,即可得到成品。新型環保肥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有機肥料35份、複合微量元素18份、聚合胺基酸14份、改性澱粉22份、改性凹凸棒土8份、生物質炭粉18份、發酵複合菌25份、土壤結構改良劑10份、緩釋劑12份和水22份。步驟a的有機肥料為禽畜糞便、秸稈、麥糠和玉米的混合物。步驟a的複合微量元素由胺基酸鋅、胺基酸錳、硼酸、胺基酸銅、胺基酸鐵和鉬酸銨組成。步驟a的聚合胺基酸為聚穀氨酸和聚天門冬氨酸的組合。步驟b的生物質炭粉是由生物質秸稈在厭氧環境中,經過500℃燃燒炭化後再粉碎、過篩得到。步驟b的發酵複合菌為枯草芽孢桿菌、酵母菌、裡氏木黴和黑麴黴的混合菌。步驟b的土壤結構改良劑為殼聚糖、腐殖酸、黃腐酸、聚丙烯醯胺、聚乙烯醇、黃原膠和木質素的混合。實施例2一種新型環保肥料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製備步驟:a、將有機肥料、複合微量元素、聚合胺基酸、改性澱粉和改性凹凸棒土混合均勻,兌水後攪拌20min,攪拌速度為500r/min,得到混合液;b、向混合液中加入生物質炭粉、發酵複合菌、土壤結構改良劑和緩釋劑混合均勻,堆積成堆,循環翻轉,發酵30天,得到發酵物;c、將發酵物在60℃下烘乾,烘乾至含水量在5%以下,再粉碎至過300目篩子,得到粉料;d、將粉料送入造粒機中,造粒成型,即可得到成品。新型環保肥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有機肥料30份、複合微量元素12份、聚合胺基酸10份、改性澱粉22份、改性凹凸棒土8份、生物質炭粉14份、發酵複合菌22份、土壤結構改良劑10份、緩釋劑12份和水20份。步驟a的有機肥料為禽畜糞便、秸稈、麥糠和玉米的混合物。步驟a的複合微量元素由胺基酸鋅、胺基酸錳、硼酸、胺基酸銅、胺基酸鐵和鉬酸銨組成。步驟a的聚合胺基酸為聚穀氨酸和聚天門冬氨酸的組合。步驟b的生物質炭粉是由生物質秸稈在厭氧環境中,經過500℃燃燒炭化後再粉碎、過篩得到。步驟b的發酵複合菌為枯草芽孢桿菌、酵母菌、裡氏木黴和黑麴黴的混合菌。步驟b的土壤結構改良劑為殼聚糖、腐殖酸、黃腐酸、聚丙烯醯胺、聚乙烯醇、黃原膠和木質素的混合。實施例3一種新型環保肥料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製備步驟:a、將有機肥料、複合微量元素、聚合胺基酸、改性澱粉和改性凹凸棒土混合均勻,兌水後攪拌30min,攪拌速度為600r/min,得到混合液;b、向混合液中加入生物質炭粉、發酵複合菌、土壤結構改良劑和緩釋劑混合均勻,堆積成堆,循環翻轉,發酵40天,得到發酵物;c、將發酵物在70℃下烘乾,烘乾至含水量在5%以下,再粉碎至過400目篩子,得到粉料;d、將粉料送入造粒機中,造粒成型,即可得到成品。新型環保肥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有機肥料35份、複合微量元素18份、聚合胺基酸14份、改性澱粉25份、改性凹凸棒土13份、生物質炭粉18份、發酵複合菌25份、土壤結構改良劑14份、緩釋劑14份和水22份。步驟a的有機肥料為禽畜糞便、秸稈、麥糠和玉米的混合物。步驟a的複合微量元素由胺基酸鋅、胺基酸錳、硼酸、胺基酸銅、胺基酸鐵和鉬酸銨組成。步驟a的聚合胺基酸為聚穀氨酸和聚天門冬氨酸的組合。步驟b的生物質炭粉是由生物質秸稈在厭氧環境中,經過600℃燃燒炭化後再粉碎、過篩得到。步驟b的發酵複合菌為枯草芽孢桿菌、酵母菌、裡氏木黴和黑麴黴的混合菌。步驟b的土壤結構改良劑為殼聚糖、腐殖酸、黃腐酸、聚丙烯醯胺、聚乙烯醇、黃原膠和木質素的混合。選用實施例1、2、3製備的肥料和市場上的普通肥料,分別進行對相同地區的玉米地進行施肥,得到如表一的數據:表一:項目實施例1製備的肥料實施例2製備的肥料實施例3製備的肥料普通肥料施肥量(kg/畝)30303030病害率(%)3.54.33.88.5畝產量(kg)681.4670.3688.4580.6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