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增加抓扶空間的公交車的花式扶手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4-02-26 10:22:15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公交車扶手結構,具體涉及一種大幅增加抓扶空間的公交車的花式扶手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公交車扶手多為上下或者前後貫通、單直管形式,能夠給站立區乘客提供抓扶的區域有限。在乘車高峰期車內擁擠時,前輪罩至後門之間的車廂中段區域集中了車內絕大部分的站立乘客,很多乘客無法抓到扶手。當車輛轉彎或急剎車時,未抓到扶手的站立乘客極其容易摔倒,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大幅增加抓扶空間的公交車的花式扶手結構;該結構適用於車廂中段區域為1+1座椅布置的大型後置公交車。該結構能夠提供的抓扶空間是普通公交扶手的兩倍甚至更多。在公交車上站立乘客擁擠時,能夠有效保證車廂中段區域的絕大部分站立乘客有扶手可抓扶,進而有效保障了站立乘客的乘車安全。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一種大幅增加抓扶空間的公交車的花式扶手結構,該扶手結構設置在車廂前輪罩與中門後臺階之間的中段區域,所述扶手結構由左側扶手結構和右側扶手結構組成,所述左側扶手結構和右側扶手結構以車廂軸線為對稱軸平行且對稱設置在車廂左右兩側;所述左側扶手結構包括設置在兩端的兩叉花式扶手立柱,所述兩叉花式扶手立柱之間設置有左側花式頂扶手,所述右側扶手結構包括設置在兩端的兩叉花式扶手立柱,所述兩叉花式扶手立柱的上端之間設置有三叉花式扶手立柱,所述三叉花式扶手立柱設置在中門的前門柱處,所述兩叉花式扶手立柱和三叉花式扶手立柱上端之間設置有右前花式頂扶手和右後花式頂扶手。
進一步地,所述左側花式頂扶手包括三段水平設置的水平式扶手管,所述右前花式頂扶手包括兩段水平設置的水平式扶手管。
再進一步地,所述水平式扶手管和右後花式頂扶手均是由兩個左右對稱的直管和兩端的環形管組成;所述直管的長度L為500~1500mm,直管間距D為150~300mm。其在提供充足抓扶空間的同時,不佔用過多的車廂空間。
再進一步地,所述水平式扶手管之間豎直設置有的頂部連接杆,所述頂部連接杆另一端與車內頂棚骨架相連。
再進一步地,所述兩叉花式扶手立柱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底座、支撐柱、豎直式扶手管和固定管,所述三叉花式扶手立柱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底座、支撐柱、三叉花式扶手管和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另一端與車內頂棚骨架相連。
再進一步地,所述豎直式扶手管包括以支撐柱為對稱軸左右對稱設置豎直管,所述豎直管兩端設置有環形管,所述三叉花式扶手立柱包括以支撐柱為中心的分度圓上對稱分布的3個豎直管和兩端設置的環形管。兩叉花式扶手立柱和三叉花式扶手立柱加大了扶手的可抓扶空間,其抓扶空間約為普通直管立柱的~倍
再進一步地,所述豎直管高度d為800~1200mm。
再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柱的高度h為500~700mm。豎直管高度d和支撐柱的高度h保證不同身高的乘客均可以抓扶,
再進一步地,所述左側花式頂扶手和右前花式頂扶手的高度H為1820~1900mm,右後花式頂扶手比右前花式頂扶手高50~200mm,在保證了大部分站立乘客能夠抓扶的同時,也避免了碰頭隱患。
本實用新型的花式扶手結構採用φ32或者φ35的圓鋼管拼焊製作,該扶手結構的連接處通過兩通或三通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將公交車中段區域區的兩側縱向頂扶手由普通直管改成分段式的花式頂扶手,在車廂同一橫截面範圍內,花式頂扶手提供的抓扶空間是普通直管頂扶手的2倍;車廂中段區域的立柱扶手則採用三叉花式結構和兩叉花式結構,能夠提供抓扶空間為普通直立柱的2~3倍,進一步加大了扶手的可抓扶空間。
2)本實用新型能夠極大的增加公交扶手的可抓扶空間,使車廂中段區域的絕大部分可以有效解決乘車高峰期車內乘客無扶手杆抓扶的安全隱患,提高了車內站立乘客乘車的舒適性和安全性。而且結構簡單,採用常規扶手連接結構即可實現。本實用新型中的花式扶手易於加工製作,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花式扶手結構在車廂左側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花式扶手結構在車廂右側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花式扶手結構在車廂內的俯視圖;
圖4為左側花式頂扶手3的細節圖;
圖5為右前花式頂扶手5的細節圖;
圖6為右後花式頂扶手6的細節圖;
圖7為三叉花式扶手立柱4的細節圖;
圖8為兩叉花式扶手立柱2的細節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花式扶手結構的使用狀態圖;
圖9A~C為不同截面的使用狀態圖;
圖中,左側扶手結構1a、右側扶手結構1b、兩叉花式扶手立柱2、左側花式頂扶手3、三叉花式扶手立柱4、右前花式頂扶手5、右後花式頂扶手6、水平式扶手管7、直管8、環形管9、底座10、支撐柱11、豎直式扶手管12、固定管13、三叉花式扶手管14、豎直管15、頂部連接杆16,左前輪罩17,右前輪罩18、中門後臺階19、前門20、中門21、前門踏步區22、中門踏步區23、三通2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以便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
如圖1~8所示:一種大幅增加抓扶空間的公交車的花式扶手結構,該扶手結構設置在車廂前輪罩(包括左前輪罩17和右前輪罩18)與中門後臺階19之間的中段區域,扶手結構由左側扶手結構1a和右側扶手結構1b組成,左側扶手結構1a和右側扶手結構1b以車廂軸線為對稱軸平行且對稱設置在車廂左右兩側;左側扶手結構1a包括設置在兩端的兩叉花式扶手立柱2,兩叉花式扶手立柱2之間設置有左側花式頂扶手3,右側扶手結構1b包括設置在兩端的兩叉花式扶手立柱2,兩叉花式扶手立柱2的上端之間設置有三叉花式扶手立柱4,三叉花式扶手立柱4設置在中門的前門柱處,兩叉花式扶手立柱2和三叉花式扶手立柱4上端之間設置有右前花式頂扶手5和右後花式頂扶手6。
左側花式頂扶手3包括三段水平設置的水平式扶手管7,右前花式頂扶手5包括兩段水平設置的水平式扶手管7。水平式扶手管7和右後花式頂扶手6均是由兩個左右對稱的直管8和兩端的環形管9組成;直管8的長度L為500~1000mm,直管8間距D為150~300mm。
水平式扶手管7之間豎直設置有的頂部連接杆16,頂部連接杆16另一端與車內頂棚骨架相連。
兩叉花式扶手立柱2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底座10、支撐柱11、豎直式扶手管12和固定管13,三叉花式扶手立柱4由下至上依次包括底座10、支撐柱11、三叉花式扶手管14和固定管13,固定管13另一端與車內頂棚骨架相連。
豎直式扶手管12包括以支撐柱11為對稱軸左右對稱設置豎直管15,豎直管15兩端設置有環形管9,三叉花式扶手立柱4包括以支撐柱11為中心的分度圓上對稱分布的3個豎直管15和兩端設置的環形管9。分度圓直徑為120~200mm,豎直管15高度d為800~1200mm,支撐柱11的高度h為500~700mm。左側花式頂扶手3和右前花式頂扶手5的高度H為1820~1900mm,右後花式頂扶手6比右前花式頂扶手5高50~200mm。
上述花式扶手結構採用φ32或者φ35的圓鋼管拼焊製作,該扶手結構的連接處通過三通24連接。
如圖9所示:使用過程中,花式頂扶手提供的抓扶空間是普通直管頂扶手的2倍;車廂中段區域的立柱扶手則採用三叉花式結構和兩叉花式結構,能夠提供抓扶空間為普通直立柱的2~3倍,進一步加大了扶手的可抓扶空間。
其它未詳細說明的部分均為現有技術。儘管上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出了詳盡的描述,但它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人們還可以根據本實施例在不經創造性前提下獲得其他實施例,這些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