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用亞臨界流體從鹽生杜氏藻中提取β‑胡蘿蔔素的方法與流程
2024-02-26 18:37:15 2
一種利用亞臨界流體從鹽生杜氏藻中提取β-胡蘿蔔素的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β-胡蘿蔔素的提取方法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利用亞臨界流體從鹽生杜氏菌中提取β-胡蘿蔔素的方法。
背景技術:
鹽生杜氏藻,屬於綠藻綱,團藻目,杜氏藻屬,是生存在地球上38億年歷史的單細胞藻類。通常為卵形,長8~25μm,寬5~15μm,具有2~15μm的兩根長鞭毛,可運動。能適應低濃度鹽水到飽和鹽水(35%~36%),因此在美國、澳大利亞、以色列、中國等國家的天然鹽湖和鹽田中有廣泛分布。當濃度累計到一定程度,湖水或鹽田將呈現紅色和粉紅色。在強烈的光合作用和高鹽度的養殖條件下,杜氏鹽藻累積了人體健康所需的多種營養元素,其中包括多種天然類胡蘿蔔素、葉酸、維生素A、維生素E、亞麻酸、亞油酸、軟磷脂、鹽藻多糖、膳食纖維等,還含有鈣、鐵、鋅、硒等70多種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以及18種胺基酸。在眾多的營養物質和生物功能性物質中,最為突出的為天然β-胡蘿蔔素含量較高,可達5%以上。尤其是所含的天然β-胡蘿蔔素具有順反多種異構體,對人類健康具有突出的生理功能。因此,鹽生杜氏藻成為目前提取β-胡蘿蔔素的主要原料。目前,從鹽生杜氏藻中提取天然β-胡蘿蔔素浸膏的傳統提取方法主要有熱油浸出法、有機溶劑萃取法以及CO2超臨界萃取法等。熱油浸出法是早期採用的萃取方法,將杜氏鹽藻細胞液在強力機械攪拌剪切下,使細胞液化,加入植物油,添加0.3%的抗氧化劑維生素E進行保護,加熱到65~100℃。在強力攪拌下充分乳化,使油滴達到10—100μm,溶出天然β-胡蘿蔔素,持續進行60—120分鐘。最終萃取率達到90%以上。此法操作簡單,投資少,但缺點是溫度較高、加熱時間長,容易導致產品的受熱氧化分解,並且得到的天然β-胡蘿蔔素含量低,對應用開發很不利。溶劑浸提法是近些年從杜氏鹽藻粉中提取天然β—胡蘿蔔素浸膏的主要方法。該法採用弱極性的有機溶劑,如乙醚、丙酮、正己烷、乙酸乙酯等。在一定的溫度下在特定的萃取器中萃取杜氏鹽藻粉,再經濃縮、脫溶等工藝環節得到天然β-胡蘿蔔素浸膏。採用這種方法時,消耗大量的溶劑和熱能,提取成本較高。提取分離溫度較高,帶來了天然β-胡蘿蔔素浸膏的氧化和分解;同時溶劑殘留也大大影響了產品質量和風味。CO2超臨界萃取法具有萃取和分離的雙重作用,萃取效率高,也不殘留有機溶劑,但提取成本高。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和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亞臨界流體從鹽生杜氏藻中提取β-胡蘿蔔素的方法,解決現有的提取方法都會帶來β-胡蘿蔔素浸膏的氧化和分解,導致β-胡蘿蔔素的提取率低;以及溶劑殘留導致β—胡蘿蔔素浸膏質量差的技術問題。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利用亞臨界流體從鹽生杜氏藻中提取β-胡蘿蔔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將鹽生杜氏藻加工製作為鹽生杜氏藻顆粒;步驟二、將鹽生杜氏藻顆粒填充至萃取釜中,向萃取釜中通入亞臨界流體;然後在攪拌狀態下,加熱萃取,得到萃取液和萃取殘渣;步驟三、將萃取液從萃取釜中通入分離釜,減壓分離,得到β-胡蘿蔔素浸膏;完成β-胡蘿蔔素的提取。進一步地,步驟一中,以鹽生杜氏藻液為初始原料,經生物絮凝、離心收集、清洗脫鹽、噴霧乾燥和擠壓制粒的工藝環節加工製作為鹽生杜氏藻顆粒。進一步地,步驟一中,所述鹽生杜氏藻顆粒的含水量的質量分數控制為小於15%。優選地,,所述鹽生杜氏藻顆粒的含水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