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鉸接可翻轉式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的製作方法
2024-02-24 00:18:15 2
雙鉸接可翻轉式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隧道拱牆襯砌端頭模板施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雙鉸接可翻轉式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包括相鄰布置的第一、二端模,所述的第一、二端模分別包括第一、二弧形板將止水帶夾持在中間並固定,第一、二端模還包括與第一、二弧形板垂直的第一、二平板,第一、二平板構成待澆注混凝土區域的端面。通過第一、二端模上的第一、二弧形板的配合,實現止水帶的可靠固定,澆注混凝土的過程中,止水帶不會發生錯位、摺疊現象,可有效避免工程運營時滲漏水現象。
【專利說明】雙鉸接可翻轉式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隧道拱牆襯砌端頭模板施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雙鉸接可翻轉式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
【背景技術】
[0002]現有的隧道施工工藝都是先挖出拱形的隧道並對隧道內壁進行初次襯砌後,然後在隧道內布置二襯臺車,完成隧道的二次襯砌,由於隧道一般較長,二襯臺車長度較短,隧道的二次襯砌都是分段式完成的:將二襯臺車放於隧道內,二襯臺車的前後兩端與初次襯砌的內壁間用軟木封死,向二襯臺車、初次襯砌的內壁、軟木圍合而成的空腔中灌注混凝土完成二次襯砌,待混凝土固化後,拆掉軟木,將二襯臺車移至下一個工位重複以上步驟即可。
[0003]由於採用分段式的方式完成二次襯砌,故相鄰的兩段混凝土之間存在縫隙,極易出現滲漏水現象,這對隧道後期運營帶來極大的危害,在相鄰的兩段混凝土之間設置中埋式止水帶可有效避免滲漏水現象。現有技術中,中埋式止水帶不易固定,一般都通過鋼筋彎卡固定,止水帶在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易擾動,成型後,施工縫防水效果不理想。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雙鉸接可翻轉式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可靠地完成中埋式止水帶的布置,有效避免滲漏水現象。
[0005]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雙鉸接可翻轉式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包括相鄰布置的第一、二端模,所述的第一、二端模分別包括第一、二弧形板將止水帶夾持在中間並固定,第一、二端模還包括與第一、二弧形板垂直的第一、二平板,第一、二平板構成待澆注混凝土區域的端面。
[000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存在以下技術效果:通過第一、二端模上的第一、二弧形板的配合,實現止水帶的可靠固定,澆注混凝土的過程中,止水帶不會發生錯位、摺疊現象,可有效避免工程運營時滲漏水現象。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圖;
[0008]圖2-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使用時不同狀態示意圖;
[0009]圖5是沿周向首尾相連布置多組第一、二端模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圖1至圖5,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敘述。
[0011]參閱圖1至圖4,一種雙鉸接可翻轉式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包括相鄰布置的第一、二端模10、20,所述的第一、二端模10、20分別包括第一、二弧形板11、21將止水帶A夾持在中間並固定,第一、二端模10、20還包括與第一、二弧形板11、21垂直的第一、二平板
12、22,第一、二平板12、22構成待澆注混凝土區域B的端面。通過第一、二弧形板11、21形成對止水帶A的夾持,其夾持效果非常可靠,在澆築混凝土的過程中,混凝土的衝擊力不至於使止水帶A發生移位。止水帶A的布置位置就能如設計的那樣,對相鄰兩塊混凝土之間的接縫起到密封防水的作用,有效地避免了工程運營時滲漏水的現象。
[0012]更進一步地,第一、二端膜10、20的設計方案多樣,只要保證第一、二端膜10、20分別有夾持止水帶A的第一、二弧形板11、21以及構成待澆注混凝土區域B端面的第一、二平板12、22即可。下面提供兩種較為優選的實施例來進行詳細說明。
[0013]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所述的第一、二端模10、20均由長度方向呈弧形的槽鋼構成,槽鋼和止水帶A的曲率中心重合,第一、二端模10、20彼此相鄰近的翼板即為所述的第一、二弧形板11、21,第一、二端模10、20的腹板即為所述的第一、二平板12、22。
[0014]實施例二:如圖2、3、4所示,所述的第一、二端模10、20均由長度方向呈弧形的工字鋼構成,工字鋼和止水帶A的曲率中心重合,第一、二端模10、20彼此相鄰近的翼板即為所述的第一、二弧形板11、21,所述的第一、二平板12、22分別固定在第一、二端模10、20的翼板朝向待澆注混凝土區域B的兩條邊緣上。
[0015]在實施例一中,槽鋼本身的腹板即能構成所述的第一、二平板12、22,無需焊接其他平板;實施例二中,由於採用了工字鋼,其強度有所保證,但是需要額外焊接平板構成所述的第一、二平板12、22,這個可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選擇。
[0016]由於二次襯砌的端面曲率半徑較大,如果僅設置一個大尺寸的第一、二端模10、20,裝配、拆卸、運輸等更方面都不便利,因此,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方案,所述的第一、二端模10、20布置有多組,沿周向首尾相連布置,如圖5所示,由於二次襯砌的尺寸較大,在圖5中無法將細節體現出來,這裡的圖5僅示意多組第一、二端模10、20的布置方式。
[0017]為了保證第一、二端模10、20能夠有效地夾持止水帶A,並且便於前期安裝、後期拆卸。這裡優選地,所述的第一、二端模10、20的腹板遠離待澆注混凝土區域B的一側板面上延伸設置有連杆30且兩個連杆30的懸置端鉸接在一起,第一、二端模10、20可繞鉸接軸轉動使得第一、二弧形板11、21夾緊或鬆開所述的止水帶A,圖2中所示的狀態即為夾緊止水帶A,圖3中所示的狀態即為鬆開止水帶A。另外,圖1、2、3中的區域B時未澆築混凝土時的狀態;圖4是澆注混凝土後的狀態,止水帶A置於區域B中被扶持固定。
[0018]所述的第一端模10位於第二端模20凸弧一側。為了便於第二端模20的拆卸與安裝,這裡優選地,將第二端模20朝向凹弧一側的翼板上設置有支耳與二襯臺車C上設置的支耳相鉸接。這樣,不需要每一次都對第一、二端膜10、20進行安裝拆卸,其安裝過程如下:
[0019]1、第二端模20繞第二端模20與二襯臺車C的鉸接軸進行轉動至第二平板22位於待澆注混凝土區域B的端面位置處,也即豎直狀態;
[0020]2、在第二端模20的第二弧形板12上放置止水帶A ;
[0021]3、第一端模10繞第一、二端模10、20的鉸接軸進行轉動至第一平板12位於待澆注混凝土區域B的端面位置處,此時第一端模10的第一弧形板11夾緊止水帶A ;
[0022]4、固定第一、二端模10、20,將第一端模10凸面一側翼板與初次襯砌的內壁之間用軟木堵死,然後澆注混凝土即可。[0023]拆卸過程與安裝過程相反,這裡就不再詳細贅述。第二端模20與二襯臺車C之間相鉸接、第一端模10與第二端模20之間相鉸接,從上述步驟可以看出,當採用這種雙鉸接結構時,可以很方便的實施安裝與拆卸,並且每組第一、二端模10、20的位置都是固定的,可以防止完全拆下第一、二端膜10、20後,再安裝時位置不對應所導致的合不攏現象。
[0024]混凝土在澆築時,有一定的衝擊力,為了保證第一、二端膜10、20在圖1、2所示的狀態時能夠穩定,本裝置還包括絲杆40,絲杆40的一端通過鋼支撐件50固定在二襯臺車C上,絲杆40的另一端與第一端模10的腹板構成可拆卸式固定配合,絲杆40與第一端模10的腹板固定連接時第一、二弧形板11、21對所述的止水帶A構成夾緊配合。通過設置絲杆抵靠在第一端模10的腹板上,可以保證第一、二端模10、20的第一、二平板12、22能夠可靠地承受住混凝土的衝擊力,不致發生轉動。
[0025]更進一步地,第一、二端模10、20在加工時,可以使得第一、二平板12、22完成二襯臺車C與初次襯砌內壁之間的密封,但是由於第一、二端模IO、20均有金屬加工而成,其主要目的是用於扶持止水帶A,故優選地,第一、二端模10、20的尺寸較小,所述第一端模10的朝向凸弧一側的翼板與初次襯砌的內壁間設置有軟木60完成整個端面的密封。
【權利要求】
1.一種雙鉸接可翻轉式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其特徵在於:包括相鄰布置的第一、二端模(10、20),所述的第一、二端模(10、20)分別包括第一、二弧形板(11、21)將止水帶(A)夾持在中間並固定,第一、二端模(10、20 )還包括與第一、二弧形板(11、21)垂直的第一、二平板(12、22),第一、二平板(12、22)構成待澆注混凝土區域(B)的端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鉸接可翻轉式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二端模(10、20)均由長度方向呈弧形的槽鋼構成,槽鋼和止水帶(A)的曲率中心重合,第一、二端模(10、20)彼此相鄰近的翼板即為所述的第一、二弧形板(11、21),第一、二端模(10,20)的腹板即為所述的第一、二平板(12、22)。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鉸接可翻轉式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二端模(10、20)均由長度方向呈弧形的工字鋼構成,工字鋼和止水帶(A)的曲率中心重合,第一、二端模(10、20)彼此相鄰近的翼板即為所述的第一、二弧形板(11、21),所述的第一、二平板(12、22)分別固定在第一、二端模(10、20)的翼板朝向待澆注混凝土區域(B)的兩條邊緣上。
4.如權利要求2或3任一項所述的雙鉸接可翻轉式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二端模(10、20)布置有多組,沿周向首尾相連布置。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雙鉸接可翻轉式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二端模(10、20)的腹板遠離待澆注混凝土區域(B)的一側板面上延伸設置有連杆(30)且兩個連杆(30)的懸置端鉸接在一起,第一、二端模(10、20)可繞鉸接軸轉動使得第一、二弧形板(11、21)夾緊或鬆開所述的止水帶(A)。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雙鉸接可翻轉式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端模(10)位於第二端模(20)凸弧一側,第二端模(20)朝向凹弧一側的翼板上設置有支耳與二襯臺車(C)上設置的支耳相鉸接。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雙鉸接可翻轉式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其特徵在於:本裝置還包括絲杆(40 ),絲杆(40 )的一端通過鋼支撐件(50 )固定在二襯臺車(C)上,絲杆(40 )的另一端與第一端模(10)的腹板構成可拆卸式固定配合,絲杆(40)與第一端模(10)的腹板固定連接時第一、二弧形板(11、21)對所述的止水帶(A)構成夾緊配合。
8.如權利要求6或7所述的雙鉸接可翻轉式隧道襯砌臺車鋼端模,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端模(10)的朝向凸弧一側的翼板與初次襯砌的內壁間設置有軟木(60)完成整個端面的密封。
【文檔編號】E21D11/14GK203756193SQ201420074333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4年2月20日 優先權日:2014年2月20日
【發明者】雷崗, 劉會庭, 孫兵 申請人:中鐵十局集團第三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