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便攜功能的汽車多媒體微型計算機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4-02-09 09:42:15 2
專利名稱:一種具有便攜功能的汽車多媒體微型計算機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可與汽車音響配合使用的便攜多媒體微型計算機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可作為便攜計算機、便攜媒體播放器單獨使用,也可相互聯接並固定在汽車上形成一套車載多媒體微型計算機的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市上所見的可攜式多媒體計算機採用的獨立電源、音頻等接口設置於計算機的不同側方向,大多都設在側、背方向。可攜式多媒體計算機的平板顯示器打開後與運算部分的夾角小於或等於180°,使得顯示工作面無法前置於運算部分。另外,可攜式多媒體計算機沒有設計固定在其它設備或裝置上的機件和適應的結構。由於上述問題,傳統的可攜式多媒體是以便攜的需要設計的,而不能兼容便攜與固定在汽車上使用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既可以單獨攜帶使用,又可以放置在一個汽車音響標準安裝預留機位(DIN)的匣倉內,與汽車音響無縫聯結使用的汽車多媒體微型計算機設備。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具有便攜功能的汽車多媒體微型計算機設備包括由運算、顯示組件組成的微型計算機、由光碟驅動器、收音機電路和人機互動按鍵組成的媒體播放組件;其特徵在於微型計算機的平板狀顯示、運算組件,通過側向連接軸連接成對摺結構,其打開角度至少為250°,在所述連接軸對側的運算組件上,設有電源及音頻信號交互插接件,位於運算組件兩側面設有滑動定位裝置;在汽車音響標準安裝預留機位處,安裝一個尺寸與其相當的匣倉,由匣倉、兩套相對獨立的電源及音頻信號交互插接件和匣倉內的滑動定位裝置共同組成一個適配組件;所述媒體播放組件和運算組件按上下雙層排列方式,選擇適當的尺寸型號,直接或通過所述的滑動定位裝置,由匣倉口部推入匣倉內,並同位於匣倉後部的兩套電源及音頻信號交互插接件分別實現插接;所述運算組件對應的電源及音頻信號交互插接件被固定在所述滑動定位裝置中的滑動架上;所述運算顯示組件和媒體播放組件的音頻信號由各自的交互插接件輸出後,經前級信號輸出RCA及分頻處理電路,輸送給汽車音響。
如上所述的一種具有便攜功能的汽車多媒體微型計算機設備,所述滑動定位裝置是由微機的運算組件兩側和匣倉兩側對應位置設置的相互配合的滑軌機構共同組成,所述匣倉內的微型計算機的電源及音頻信號交互插接件被固定於所述滑軌機構上的一個滑動架上。
如上所述的一種具有便攜功能的多媒體微型計算機設備,所述滑動定位裝置是由微機的運算組件兩側和匣倉兩側對應位置上設置的齒條和齒輪相互配合的滑動機械組成,所述匣倉內的微型計算機的電源及音頻信號交互插接件被固定於所述滑動機構上的餵對齒輪移動架上。
如上所述的一種具有便攜功能的汽車多媒體微型計算機設備,所述運算組件和媒體播放組件的電源及音頻信號交互插接件之間,連接有運算組件對媒體播放組件的文件讀寫信號連接線。
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和積極的效果本裝置組合形式靈活,可以通過在汽車音響標準安裝預留機位安裝匣倉,並且採用符合匣倉尺寸的微電腦和媒體播放組件,按上下重疊置於匣倉內,其中微電腦為可滑動插入結構,以滿足電腦的顯示組件不受儀表臺其它旋鈕影響可自由外翻的要求。所述微電腦和媒體播放組件分別與匣倉後部設置的電源及音頻信號交互插接件配合,實現與汽車音響、電源及微電腦與媒體播放組件之間的供電、播放和文件讀寫功能。本裝置的組件均可單獨成為可攜式設備。
圖1是本發明所述微型計算機折合狀態下的主視圖;圖2是本發明所述微型計算機折合狀態下的左視圖;圖3是本發明所述微型計算機折合狀態下的後視圖圖4是本發明所述微型計算機打開狀態下的左視圖;圖5是本發明所述汽車音響安裝預留機位上安裝的匣倉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所述汽車音響安裝預留機位上安裝的匣倉的正視圖;圖7是圖6的沿A-A方向的剖視圖;圖8是本發明組合狀態結構示意圖;圖9是本發明的電路原理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圖1至圖3是有關微型計算機的折合狀態的結構示意圖,該微型計算機類似於筆記本電腦,圖1中的所示寬度應與汽車音響標準安裝預留機位(DIN)的匣倉相適應。該微型計算機分成顯示組件1(顯示屏)和運算組件2(主機),它們分別為平板狀,兩部分的一端由連接軸6及連接件5實現轉動連接,兩部分可折合也可打開呈至少250度夾角,見圖4。位於運算組件2的開合端一側設有一個電源及音頻信號交互插接件4,該插接件4可連接並固定於汽車音響運配組件中的對應插接件。運算顯示組件的顯示組件部分採用對角線大於15.24釐米,(6英寸),小於21.336釐米(8.4)英寸的平板LCD顯示器,其顯示控制電路支持翻轉顯示技術,具有觸控螢幕操作的功能,以適應車協時的操作要求。在運算組件2的兩側分別設置有滑動裝置的滑槽3。
媒體播放組件由光碟驅動器、收音機電路、人機互動按鍵及控制電路組成,單獨攜帶可獨立播放音頻文件及收音機,當通過輸入輸出設備聯接微機時,可用來讀取光碟,當媒體播放組件連接汽車音響適配組件時,可作為汽車音響的音源設備。所述微機的運算組件與媒體播放組件等寬,其上下層疊放後,應接近並小於182mm×53mm×200mm,即符合德國工業標準的汽車音響安裝預留機位(DIN)的匣倉體積,且可以被該匣倉所容納。所述媒體播放組件的外形結構沒有其它要求,使用時可直接推入匣倉內,因此未給出圖示。
圖5示出一個匣倉的實施例,在匣倉7的兩側分別設置有滑動裝置中配合滑槽的凸稜滑體8。所述匣倉7上部為運算組件2的插入部分9,下部為媒體播放組件的插入部分11,它們之間可設有一個隔板10。從圖中可以看出,運算組件通過滑動置入該匣倉,媒體播放組件可直接推入該匣倉。
圖6示出匣倉的主視圖。由圖中可以看出有兩個相互獨立的電源及音頻信號插接件13、14設置於匣倉的上下部分後端處。其中下方的插接件14被固定在滑動連接在滑動裝置上的滑動架12上。該滑動架在計算組件插入並連接對應的插接件14後,隨計算組件一同抽出,該滑動架的滑動位置被限制在擋片15與匣倉後端之間,因此不會隨計算組件一同被抽出匣倉外,可參見圖7。
所述兩個相互獨立的插接件包括音頻信號端和電源端,所述電源端接汽車提供的經穩壓後的直流電源,所述音頻信號端通過前級信號輸出RCA及分頻處理電路,輸送給汽車的響音。
圖8示出了本裝置的使用狀態實施方案。為了有較強的適用性,針對一個DIN預留機位附近會設置儀錶盤上其它凸出旋鈕的問題,本裝置通過滑動裝置,自由抽、推微機,以方便顯示組件1的旋開和操作空間。本圖示出的是一種安裝實施例,還可按本圖所示的結構,以上下顛倒方式,裝入汽車音響標準預留機位。
圖9是運算組件2、媒體播放器16的電路連接原理圖。媒體播放器16單獨使用時,由模式控制轉換電路控制其只輸出音頻信號給車載的一個適配器的音頻信號輸入端(Audio input)。讀寫文件狀態時,所述模式控制轉換電路控制其由數據輸出端(digtal output)經數據線,與運算組件2的數據輸入端(digtal output)相連接,並且讀取數據。運算組件2和媒體播放器16的電源輸入端(power input)與車載穩壓電源輸出端(power output)相連接,所述的連接方式均通過所述的電源及音頻信號交互插接件實現。
權利要求
1.本發明所述一種具有便攜功能的汽車多媒體微型計算機設備包括由運算、顯示組件組成的微型計算機、由光碟驅動器、收音機電路和人機互動按鍵組成的媒體播放組件;其特徵在於微型計算機的平板狀顯示、運算組件,通過側向連接軸連接成對摺結構,其打開角度至少為250度,在所述連接軸對側的運算組件上,設有電源及音頻信號交互插接件,位於運算組件兩側面設有滑動定位裝置;在汽車音響標準安裝預留機位處,安裝一個尺寸與其相當的匣倉,由匣倉、兩套相對獨立的電源及音頻信號交互插接件和匣倉內的滑動定位裝置共同組成一個適配組件;所述媒體播放組件和運算組件按上下雙層排列方式,選擇適當的尺寸型號,直接或通過所述的滑動定位裝置,由匣倉口部推入匣倉內,並同位於匣倉後部的兩套電源及音頻信號交互插接件分別實現插接;所述運算組件對應的電源及音頻信號交互插接件被固定在所述滑動定位裝置中的滑動架上;所述運算顯示組件和媒體播放組件的音頻信號由各自的交互插接件輸出後,經前級信號輸出RCA及分頻處理電路,輸送給汽車音響。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便攜功能的汽車多媒體微型計算機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滑動定位裝置是由微機的運算組件兩側和匣倉兩側對應位置設置的相互配合的滑軌機構共同組成,所述匣倉內的微型計算機的電源及音頻信號交互插接件被固定於所述滑軌機構上的一個滑動架上。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便攜功能的汽車多媒體微型計算機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滑動定位裝置是由微機的運算組件兩側和匣倉兩側對應位置上設置的齒條和齒輪相互配合的滑動機械組成,所述匣倉內的微型計算機的電源及音頻信號交互插接件被固定於所述滑動機構上的餵對齒輪移動架上。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具有便攜功能的汽車多媒體微型計算機設備,其特徵在於所述運算組件和媒體播放組件的電源及音頻信號交互插接件之間,連接有運算組件對媒體播放組件的文件讀寫信號連接線。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具有便攜功能的汽車多媒體微型計算機設備。它包括由運算、顯示組件構成的計算機和由光碟機、收音機組成的媒體播放組件。所述運算、顯示組件為可打開至少250°的平板型軸連接結構。所述計算機的運算組件和媒體播放組件分上下,通過滑動裝置和直接插入一個符合汽車音響標準安裝預留機位處的匣倉內。在匣倉內設有兩個相對獨立的電源及音頻信號交互插接件,以實現計算機、媒體播放組件與汽車音響和車載電源相連接的目的。本發明具有既可以單獨攜帶、使用電腦和播放機,又能將其固定於汽車上,與汽車的音響配套使用的多功能組合優點。
文檔編號B60R11/00GK1593985SQ0315656
公開日2005年3月16日 申請日期2003年9月9日 優先權日2003年9月9日
發明者韓健, 範凌松, 劉朝暉 申請人:韓健, 範凌松, 劉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