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含油料雙螺旋榨油機的製作方法
2024-02-20 02:46:15
專利名稱:一種高含油料雙螺旋榨油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含油料雙螺旋榨油機,屬於食用油加工機械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高含油料壓榨中廣泛使用的榨油機主要是單螺杆榨油機,其原因在於單螺杆榨油機的原理和結構簡單,製造成本較低,可用於不同種類油料的連續壓榨加工,基本滿足不同制油工藝的要求。但單螺杆榨油機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如結構陳舊、技術落後、壓榨工藝穩定性能較差。對於大型油廠往往需要多臺榨油機、預榨機,造成佔地面積大,能耗大,易損零配件佔用資金多。同時對於植物油料脫皮(殼)低溫壓榨制油新工藝不能適應;油料軸向推進能力差,總的理論壓縮比小;在壓榨高含油油料時,容易出現油料輸送 不順暢、滑膛的現象,而且機器運轉不平穩、噪音大,安裝維修不方便。同時往往一次壓榨殘油率較高,一般在12%左右,還要進行浸出,無形中增加了後續浸出器的工作強度。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含油料雙螺旋榨油機,本發明可解決現有產品中結構複雜,一次壓榨殘油率較高,壓榨過程高含油料時易造成進料不順以及機腔中易出現堵料、滑膛和停車現象從而導致機器運轉不平穩、噪音大,安裝維修不方便等問題,可以最大限度地壓榨油料作物中的油脂,儘可能降低榨餅的殘油。本發明所提供的一種高含油料雙螺旋榨油機,它包括餵料機構、扭矩分配器、雙螺旋軸、榨籠、出餅機構和排油機構;所述扭矩分配器通過減速器與驅動電機相連接;所述雙螺旋軸包括相配合的上主軸和下主軸;所述上主軸和下主軸上均設有若干個榨螺和錐圈;所述上主軸和下主軸於所述雙螺旋軸的進料端處分別設有上擋料圈和下擋料圈;所述榨籠套設在所述雙螺旋軸上,且與所述雙螺旋軸之間形成榨膛;所述扭矩分配器的2個齒輪軸分別與所述雙螺旋軸的上主軸和下主軸相連接;所述餵料機構的出料口與所述雙螺旋軸的進料端相連接;所述雙螺旋軸的出料端與所述出餅機構相連接;所述排油機構設於所述雙螺旋軸的下部,且與所述榨膛的位置相對應。上述的雙螺旋榨油機中,所述雙螺旋軸包括輸送段、加壓段和高壓段;在所述輸送段,所述上主軸與所述下主軸為嚙合配合;在所述加壓段和高壓段,所述上主軸與所述下主軸為分離配合;該榨油機中輸送段的設置具有強制餵料,防止返料的優點;所述雙螺旋軸的結構具有自清潔作用,有效避免物料將螺旋的螺距填充,造成滑膛現象,也可防止堵料,同時較單螺旋有明顯的節能效果。上述的雙螺旋榨油機中,設於所述上主軸上的榨螺為右旋;設於所述下主軸上的榨螺為左旋,從而所述雙螺旋軸形成異向旋轉。上述的雙螺旋榨油機中,所述上主軸和下主軸上均設有9節榨螺,且為對稱設置。
上述的雙螺旋榨油機中,所述上主軸和下主軸上均設有6節錐圈,且為對稱設置。上述的雙螺旋榨油機中,所述榨籠由2個半榨籠體連接而成,可左右對開,方便拆卸及維護。所述榨籠內壁上設有條排等構件,用於擠壓油料。上述的雙螺旋榨油機中,所述餵料機構包括進料鬥和設於所述進料鬥底部的水平絞龍和垂直絞龍,用於將油料輸送至所述榨籠內。使用本發明的雙螺旋榨油機時,油料從進料鬥經水平絞龍和垂直絞龍的推動作用,快速輸送至所述雙螺旋軸的輸送段,然後在榨螺、錐圈、條排等的綜合作用下,油料不斷被壓縮擠壓、剪碎粉碎,在榨膛內經過輸送段的加壓段和高壓段的連續壓榨,油液不斷流出,榨料中的殘油愈來愈少,最後經由出餅機構成瓦片狀餅塊排出機外。本發明提供的雙螺旋榨油機能夠最大限度地將榨料中的油脂壓榨出來;由於採用雙螺旋軸壓榨,滿足壓榨溫度較低、出油率高、蛋白變性程度低的產業化要求,為後續蛋白的充分利用奠定了基礎。
圖I為本發明提供的雙螺旋榨油機的主視圖。圖2為本發明提供的雙螺旋榨油機的側視圖。圖3為本發明提供的雙螺旋榨油機的雙螺旋軸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個標記如下1減速器、2底座、3扭矩分配器、4餵料機構、5排油機構6雙螺旋螺軸、7榨籠、8出餅機構、9機架、10驅動電機、11進料鬥、12上主軸13下主軸、14榨螺、15錐圈、16上擋料圈、17下擋料圈。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局限於以下實施例。如圖I和圖2所示,本發明提供的雙螺旋榨油機包括機架9,該機架9的底座2上設有餵料機構4、扭矩分配器3、雙螺旋軸6、榨籠7、出餅機構8和排油機構9 ;其中扭矩分配器3通過減速器I與驅動電機10相連接;餵料機構4包括進料鬥11和設於所述進料鬥底部的水平絞龍(圖中未示)和垂直絞龍(圖中未示),用於輸送油料;餵料機構4的出料口與雙螺旋軸6的進料端相連接;雙螺旋軸6包括相配合的上主軸12和下主軸13,其中上主軸12和下主軸13上均設有9節右旋的榨螺14,且為對稱設置,上主軸12和下主軸13上均設有6節左旋的錐圈15,且為對稱設置;且上主軸12和下主軸13於該雙螺旋軸6的進料端處分別設有上擋料圈16和下擋料圈17 ;該雙螺旋軸6包括輸送段、加壓段和高壓段,在輸送段上設有I節榨螺14,在輸送段,上主軸12與下主軸13為嚙合配合,在加壓段和高壓段,上主軸12與下主軸13為非接觸配合;榨籠7由2個半榨籠體連接而成,其套設在雙螺旋軸6上,且與雙螺旋軸6之間形成封閉的榨膛(圖中未標);扭矩分配器3的2個齒輪軸(圖中未示)分別與上主軸12和下主軸13相連接;雙螺旋軸6的出料端與出餅機構8相連接,用於排出餅塊;排油機構9設於雙螺旋軸6的下部,且與榨膛的位置相對應,用於接收榨膛內榨出的油液。本發明提供的雙螺旋榨油機中,上主軸和下主軸上設置的榨螺和錐圈的個數均可根據需要進行調節。
本發明提供的雙螺旋榨油機的工作過程如下啟動驅動電機10,動力經傳送帶傳至減速器I,再經聯軸器傳至扭矩分配器3,其2個二齒輪軸的輸出端作異向旋轉,再經聯軸器將動力傳遞至雙螺旋軸6的上主軸12和下主軸13 ;將物料加入至進料鬥11內,然後物料在水平絞龍和垂直絞龍的推動下,快速進入雙螺旋軸6的輸送段,在榨螺14、錐圈15、條排和刮刀等構件的綜合作用下,油料不斷被壓縮 擠壓、剪碎粉碎,在榨膛18內經過輸送段的預榨和高壓段的連續壓榨,油液不斷流出,榨料中的殘油愈來愈少,最後經出餅機構8成瓦片狀餅塊排出機外。
權利要求
1.一種高含油料雙螺旋榨油機,其特徵在於它包括餵料機構、扭矩分配器、雙螺旋軸、榨籠、出餅機構和排油機構; 所述扭矩分配器通過減速器與驅動電機相連接; 所述雙螺旋軸包括相配合的上主軸和下主軸;所述上主軸和下主軸上均設有若干個榨螺和錐圈;所述上主軸和下主軸於所述雙螺旋軸的進料端處分別設有上擋料圈和下擋料圈; 所述榨籠套設在所述雙螺旋軸上,且與所述雙螺旋軸之間形成榨膛; 所述扭矩分配器的2個齒輪軸分別與所述雙螺旋軸的上主軸和下主軸相連接;所述餵料機構的出料口與所述雙螺旋軸的進料端相連接;所述雙螺旋軸的出料端與所述出餅機構相連接;所述排油機構設於所述雙螺旋軸的下部,且與所述榨膛的位置相對應。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雙螺旋榨油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雙螺旋軸包括輸送段、加壓段和高壓段; 在所述輸送段,所述上主軸與所述下主軸為嚙合配合; 在所述加壓段和高壓段,所述上主軸與所述下主軸為分離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雙螺旋榨油機,其特徵在於設於所述上主軸上的榨螺為右旋;設於所述下主軸上的榨螺為左旋。
4.根據權利要求1-3中任一項所述的雙螺旋榨油機,其特徵在於所述上主軸和下主軸上均設有9節榨螺,且為對稱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的雙螺旋榨油機,其特徵在於所述上主軸和下主軸上均設有6節錐圈,且為對稱設置。
6.根據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雙螺旋榨油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榨籠由2個半榨籠體連接而成。
7.根據權利要求1-6中任一項所述的雙螺旋榨油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餵料機構包括進料鬥和設於所述進料鬥底部的水平絞龍和垂直絞龍。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含油料雙螺旋榨油機。它包括餵料機構、扭矩分配器、雙螺旋軸、榨籠、出餅機構和排油機構;所述扭矩分配器通過減速器與驅動電機相連接;所述雙螺旋軸包括相配合的上主軸和下主軸;所述上主軸和下主軸上均設有若干個榨螺和錐圈;所述上主軸和下主軸於所述雙螺旋軸的進料端處分別設有上擋料圈和下擋料圈;所述榨籠套設在所述雙螺旋軸上,且與所述雙螺旋軸之間形成榨膛;所述扭矩分配器的2個齒輪軸分別與所述雙螺旋軸的上主軸和下主軸相連接;所述餵料機構的出料口與所述雙螺旋軸的進料端相連接。本發明提供的雙螺旋榨油機能夠最大限度地將榨料中的油脂壓榨出來;由於採用雙螺旋軸壓榨,滿足壓榨溫度較低、出油率高、蛋白變性程度低的產業化要求,為後續蛋白的充分利用奠定了基礎。
文檔編號B30B9/16GK102815009SQ20121030606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7日
發明者相海, 王強, 胡淑珍, 牟仁生, 於晏同, 張松濤, 任嘉嘉, 劉紅芝, 劉麗, 胡暉, 趙冠裡 申請人:中機康元糧油裝備(北京)有限公司,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