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話題作文選登
2024-02-10 23:38:15 1
同情並不是給予在生活中,當別人遇到困難時,固然需要幫助,但是,要切記,給予不是同情,不要將同情看做給予,也不要將給予當做同情。
——題記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道理。當你給予其它人幫助時,自己不僅會感到心情愉悅,被幫助的人也會感到欣慰。
同情和給予的區別,也僅僅在一念之差,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凜冽。醫院門口排了長長的隊伍,一個頭髮花白的老人蹲在角落裡,凍得瑟瑟發抖,這時,旁邊走來一個年輕人,用手拍拍老人的肩膀說道:「老大爺,天這麼冷,進屋去等等吧!」那老人沒有說話,繼續呆在那裡。幾個小時過去了,那年輕人又過來了:「老大爺,趕緊進屋去吧!」老人依然不語。這是一個大漢氣勢洶洶的從醫院裡走了出來,手裡拿著棉被,護士拼命阻攔著,可還是無濟於事,年輕人見了,急忙攔住大漢,那大漢急了,抓住了年輕人多脖領道:「你眼睛是不是瞎了,他都已經凍了幾個小時了。」
讀到這裡,事情大概弄明白了,年輕人的做法不過是一種憐憫,同情,而大漢的做法,則是真正給予老人關愛。
當人們在幫助他人時,往往將同情當做是給予,但是換個方向想想,如果你是被幫助的人,別人同情你,你會接受嗎?當你面對需要幫助的人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同情與慚愧中國有句古話「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意思就是說,別人給你一些幫助,你要牢記在心,用加倍的努力去回報。
懂得回報的人被人們稱為「有良心的人」;只知索取,不知回報的人就被人們稱為「沒有良心的人」!北京的呂鑫就是這樣的孩子。呂鑫是個棄兒,1985年,他的媽媽就將他扔在了垃圾箱旁。卻被一位善良的,窮苦的清潔工人呂書泉給抱回了家。從此,呂叔叔就省吃儉用,供呂鑫上學。直到呂鑫上小學四年級時,呂叔叔因勞累過度而癱瘓在床。呂鑫就把學校裡的自助餐給呂叔叔吃,他用千方百計來治好呂叔叔的病。但最後還是無濟於事——呂叔叔去世了。雖然呂叔叔不是他親身的,但呂鑫早以把呂叔叔當做是親身爸爸。呂叔叔對他的養育之恩,以不是滴水,而是江河!
10歲的呂鑫都懂得知恩圖報,更何況14歲的我們呢?當我們在小店裡盡情地吃著零食時,你有沒有想到過你的父母,這是他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他們這樣無私的,不愁我們回報的奉獻難道不值得我們珍惜嗎?難道不值得我們回報嗎?那是一次春天,爸爸去千島湖考試。好吃的我趕緊打電話叫爸爸給我買些好吃的回來。到了晚上,爸爸一回來,我就從爸爸的包中拿出吃的,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卻還沒問爸爸吃飯了沒有。直到爸爸和媽媽談話中。我聽到爸爸說他還沒吃飯,我聽了,慚愧極了。趕緊拿出一個麵包給爸爸吃———我們的父母做什麼都是為了我們,我們的父母養育了我們這麼多年,那是我們一輩子也還不了的!而我們做什麼都要想想自己的父母,都要經過我們父母的同意,才能做決定。
《知心姐姐告訴你》這本書不僅讓我知道了在地球上有這麼一位知恩圖報的人,還讓我學會了要去回報父母的這個道理!我希望,天下的兒女們都能像呂鑫一樣懂得知恩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