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一種瓜螺的人工育苗方法與流程

2024-02-24 23:42:15 1

本發明涉及水產養殖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瓜螺的人工育苗方法。



背景技術:

瓜螺,學名:cymbiummelo(solander),屬於軟體動物門、腹足綱、新腹足目、渦螺科,常見於我國海南、臺灣、福建、廣東沿海。貝殼卵形或近球形,質尚堅,一般高0.16-0.26m,寬0.11-0.18m,螺旋部極小,幾乎被體螺層包被,僅露出略呈乳頭狀的殼頂,有時且低於體螺層,體螺層則極度膨大。殼表被有黃褐色或汙褐色殼皮,殼皮脫落後露出杏黃色的殼面。生活於較深的淺海泥沙質海底。肉食性,雌雄異體,產卵期4-5月,角質卵囊黃褐色,長卵圓形,每囊一卵,一螺所產的卵囊都粘在一起,構成一個粗大的柱狀卵群,俗稱「紅螺塔」。該螺腹足部肉質肥厚,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市場價格一向居高不下,達100元/kg。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瓜螺的需求也不斷增加,野生數量由於近幾年的採捕,導致資源日漸枯竭。因此,本發明的瓜螺人工育苗技術成功,不僅可通過增殖放流保持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可以增加養殖新品種,拓展瓜螺養殖產業。

中國專利文獻cn104472403a一種瓜螺的卵囊孵化方法,方法為:將瓜螺產卵後的卵囊移至孵化筐中,孵化筐置於孵化池中進行孵化,孵化筐為聚乙烯塑料材質,規格為長度50cm,寬度30cm,筐高25cm,內部覆以60目篩絹網,底部拉平,孵化筐上端兩邊綁有硬質泡沫,使筐浮於水面;充氣裝置放於孵化筐底部緩慢充氣,孵化筐上部有pvc管制的流水裝置,水從流水孔中流出,水流量為7~8l/分鐘,採用流水孵化。但是關於一種瓜螺的人工育苗方法目前還未見報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瓜螺的人工育苗方法,實現其人工繁育技術,此方法簡單實用,操作方便。

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瓜螺的人工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親螺選取:

選取殼長在0.20m以上的海南野生瓜螺作為親螺;

(2)親螺培育

將親螺放入親螺培育池中培育,投餵鮮活的小馬蹄螺和文蛤作為餌料,餌料量為5-10倍親螺的數量;

親螺培育池底部鋪沙層,親螺培育池內投放親螺密度為3-4個/m2;

水質:親螺培育所用海水經暗沉澱,砂濾池過濾後入池,鹽度24-32‰,溫度26-30℃,ph7.2~8.5,溶氧保持>5mg/l,培育期間24小時流水,流水量0.05-0.1m3/min;

(3)產卵親螺的培育

將產卵的親螺放入產卵螺單獨培育裝置中,一個產卵親螺放一個單獨培育裝置,培育期間流水,微充氣;海水鹽度27-32‰,溫度26-30℃,ph7.2~8.5,溶氧保持>5mg/l;

瓜螺陸續產卵,產卵期20±2天,瓜螺在產卵期間不投餵餌料;產卵後60±2天螺塔自動與母體分離,將螺塔取出,放入孵化裝置進行孵化(孵化方法及裝置可參見中國專利文獻cn104472403a),螺塔和母體分離後3-5天稚螺陸續脫卵囊而出;

(4)稚螺培育

將剛出膜的稚螺撈出放入稚螺培育池中,稚螺投放密度為20-25個/m2,初投餵餌料為規格在0.02m以下鮮活的文蛤,投餵數量大於或等於育苗池內稚螺總量;稚螺培育的前10天不換水或者少換水,換水量不易超過總量的20%,期間每天向池內加微綠球藻,維持水色淡水色,透明度在0.40-0.50m;稚螺培育第10天以後採取緩慢流水的方式進行培育,流水量為5-6l/min;瓜螺的殼長差超過0.005m,按大小分苗分池飼養;瓜螺殼長長至0.04m以上時進入養殖階段,稚螺培育期間不放任何藥物。

優選的,所述的親螺培育池選擇室內長寬高分別為2×3.5×0.8m的水泥池,水深約0.7m,水泥池底部鋪乾淨、鬆軟、顆粒規格為0.001~0.0015m,厚度約0.15m的沙層,佔池底的面積約4/5,並用淡水衝洗乾淨,用50ppm的漂白水進行清池消毒。

優選的,所述的步驟(2)中親螺的投餵時間為每天早上6點左右,下午5點左右清理培育池內臟汙,將瓜螺吃掉的或者死的小馬蹄螺和文蛤撈出。

優選的,所述的步驟(3)中產卵螺單獨培育裝置為直徑1m,深度1.2m,底部有排水口的圓形塑料桶,桶底鋪有厚度約0.1cm佔底部面積2/3的細沙層,桶內排水口處插有高度約1m的排水管以防水流完。

優選的,所述的步驟(4)中的稚螺培育池選擇室內長寬高分別為3×4×1.2m的水泥池,水泥池底部鋪有乾淨、鬆軟、顆粒0.001.0~0.0015mm,厚度約0.15m的沙層,水深維持在0.8m左右,鹽度24-32‰,溫度26-30℃,ph7.2~8.5,溶氧>5mg/l。

優選的,所述的步驟(4)中的稚螺投餵時每天上午6點左右投餵一次,在次日投餵之前將前天投餵的文蛤撈出,活的繼續投進去,死的或被瓜螺吃掉的則丟棄。

本發明優點在於:

目前國內外對瓜螺科學研究報導較少,尤其是其人工繁育的方法更無人研究。本發明自2012年開展瓜螺人工育苗技術研究,先後突破了親本培育、營養強化、人工交配、稚螺培育等技術,成功解決了瓜螺人工育苗技術的難題,且方法操作簡單,生產成本低,有利於瓜螺的規模化生產。瓜螺人工育苗的成功為今後開展人工養殖生產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增殖放流及觀賞水族科學研究提供了新對象。

附圖說明

圖1是產卵螺的單獨培育裝置。

附圖中涉及的附圖標記和組成部分如下所示:

1-黑網片,2-進水管,3-圓形塑料桶,4-充氣裝置,5-排水管,6-沙層,7-排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提供的具體實施方式作詳細說明。

實施例1

1、親螺選取、培育池準備以及水質要求:

親螺選取:瓜螺親本來源於海南譚門碼頭收購漁民海上捕撈的野生親螺,挑選體表無傷,活力好,健康無病,殼長在20cm以上的個體,親螺陰乾經30分鐘運輸至試驗中心。

親螺培育池準備:選擇室內2×3.5×0.8m的水泥池,水深約0.7m,水泥池底部鋪乾淨、鬆軟、顆粒規格為0.001~0.0015m,厚度約0.15m的沙層,佔池底的面積約4/5,並用淡水衝洗乾淨,用50ppm漂白水進行清池消毒後備用。培育池內投放親螺密度為3-4個/m2。

水質要求:親螺培育所用海水經暗沉澱,砂濾池過濾後入池,鹽度24-32‰,溫度26-30℃,ph7.2~8.5,溶氧保持>5mg/l,流水0.05-0.1m3/min。

2、親螺培育

瓜螺在天然海區主要生活於數米水深的泥沙質海底,屬於肉食性。本發明中通過前期對瓜螺親本餌料的摸索,最後優選鮮活的小馬蹄螺和文蛤作為投餵餌料,這樣既可以保證餌料新鮮度又可以防止餌料腐爛而影響水質。瓜螺在餌料不充足的情況下有自相殘殺的行為,所以投餵的餌料要足量,所以投餵的餌料要足量,餌料量為5-10倍瓜螺親本的數量。投餵時間為每天早上6點左右,下午5點左右清理培育池內臟汙,將瓜螺吃掉的或者死的小馬蹄螺和文蛤撈出,培育期間24小時流水,流水量為0.05-0.1m3/min。每天觀察瓜螺親本發育情況,做好記錄。

3、產卵親螺的培育

人工養殖環境的野生瓜螺,繁殖季節為4-5月產卵。觀察瓜螺親本生長狀態時,如果發現有親本開始產卵,則將產卵的瓜螺緩慢的從親螺培育池中撈出,放入已提前準備好單獨培育裝置中,一個產卵親螺放一個單獨培育裝置(見圖1,培育裝置為直徑1m,深度1.2m,底部有排水口的圓形塑料桶3,桶底鋪有厚度約0.10m,佔底部面積2/3的細沙層6,桶內排水口7處插有高度約1m的排水管5以防水流完,培育裝置中還設有用於遮蔭的黑網片1以及進水管2和充氣裝置4),培育期間流水,微充氣。瓜螺在產卵期間不攝食,不需要投餵餌料,保持水質清新。培育所需海水鹽度27-32‰,溫度26-30℃,ph7.2~8.5,溶氧保持>5mg/l。瓜螺陸續產卵,產卵期20±2天。產出卵和母體相連,層層疊加,構成一個由12±2層、100±5粒卵囊組成的粗大的柱狀卵群,俗稱「紅螺塔」(φ0.10±2×高0.30±3m)。卵囊黃褐色,卵圓形(φ0.05×φ0.04m),重10.5±0.5g,每囊一卵。產卵後60±2天「紅螺塔」自動與母體分離(瓜螺親本自產卵至螺塔和母體分離期間不進食)。將螺塔取出,放入孵化裝置進行孵化(孵化方法及裝置可參見中國專利文獻cn104472403a),螺塔和母體分離後3-5天稚螺陸續脫卵囊而出,孵化率約65%。

4、稚螺培育

稚螺培育池選擇室內3×4×1.2m的水泥池,水泥池底部同樣鋪有乾淨、鬆軟、顆粒0.001~0.0015m,厚度約0.015m的沙層,水深維持在0.8m左右,鹽度24-32‰,溫度26-30℃,ph7.2~8.5,溶氧>5mg/l。

剛出膜的稚螺撈出放入已備好的培育池中,瓜螺受精卵到發育後期,稚螺即將出膜的時,個別稚螺會出現脫膜困難的情況,這時就需要人為幹預,將稚螺從卵囊中小心取出。稚螺投放密度為20-25個/m2,初投餵餌料為規格在0.02m以下鮮活的文蛤,投餵數量要大於或等於育苗池內稚螺總量。每天上午8點左右投餵一次,在次日投餵之前將前天投餵的文蛤撈出,活的繼續投進去,死的或被瓜螺吃掉的則丟棄。稚螺培育的前10天不換水或者少換水,換水量不易超過總量的20%,期間每天向池內加一定量的微綠球藻,維持水色淡水色,透明度在40-50cm。稚螺培育第10天以後可以採取緩慢流水的方式進行培育,流水量為5-6l/min。定期測量稚螺生長狀況,瓜螺的殼長差超過0.005m,則將瓜螺按大小分苗分池飼養,以防自相殘殺。瓜螺殼長長至0.04m以上時就進入養殖階段,稚螺培育期間不放任何藥物。

結論:2012年2月~2014年11月,通過本發明的方法對野生瓜螺進行人工繁育技術研究,總共培育親螺22個,成活12個,成活率超過54.5%,期間並未出現批量死亡現象。成功培育5個親體產卵繁殖,育苗期間親螺產卵521粒,孵出339粒,孵化率65.0%,最後培育出可進行人工養殖的幼螺189粒,成活率達55.7%。因此可見本發明的方法可以成功的進行瓜螺的人工育苗。為今後開展人工養殖生產奠定了基礎,同時也為增殖放流及觀賞水族科學研究提供了新對象。

以上已對本發明創造的較佳實施例進行了具體說明,但本發明創造並不限於所述實施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明創造精神的前提下還可做出種種的等同的變型或替換,這些等同的變型或替換均包含在本申請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範圍內。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