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親子活動方案-親子活動方案
2023-04-01 08:07:56
早教親子活動方案-親子活動方案
早教親子活動方案
早教親子活動方案(1)
一、活動時間:20**年9月22日 8:45-10:00
二、參與對象:13—36個月的幼兒以及家長、教師
三、活動總負責:富勤
四、活動形式:將幼兒按照13-18個月、19-24個月、25-30個月、31~36個月分成四個年齡段,分別在四個活動室參與區域活動和集體指導活動。
五、具體時間安排及內容
(一)8:45——9:00 籤到、測量身高體重、領取入場卷(工會主席、保健老師負責)
(二)9:00——9:10 熱身律動,宣布活動開始(家教組長作歡迎詞,宣布活動開始;向大家宣布開放室內活動區域)
(三)9:10——10:00 遊戲活動(家長帶領孩子到相應的活動室參加活動)
(四)10:00——10:20 清場,結束活動。(放一段音樂後,廣播宣布活動結束)
六、具體遊戲內容
(一)戶外活動(兩位教師負責,一位組織體育遊戲,另一位關注幼兒玩小器械的情況,指導家長注意安全,並能將物品物歸原處)
l 體育遊戲——紅綠燈(富勤)
活動目標:
1、會根據標誌走或停的動作,能在行進中控制自己的身體和動作並站穩。
2、鞏固對紅綠燈作用的認識。
活動地點:室外
活動準備:孩子會用圓盤當做汽車方向盤「開著汽車」走跑;表示紅燈、綠燈的標誌牌。
活動指導:
1、鞏固對紅燈、綠燈作用的認識。
出示紅燈標誌問:這是什麼?
……綠……這像什麼?
談話:當汽車和我們過馬路時看見紅燈就要怎麼樣?(停下來)看見綠燈才能怎樣?(往前開走)
2、遊戲進行。
3、媽媽和孩子扮演司機開汽車,教師分別出示綠燈、紅燈讓「司機」走走、跑跑與停。
l 小型運動器械
讓幼兒自主的選擇一些運動器具,家長和孩子一起玩。
(二)室內區域遊戲
活動室(一):小1班 年齡段:13-18個月 指導教師:陳曉潔張曉鋒
l 區域活動1:美術遊戲——蛋炒飯(陳曉潔)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手指撕紙的方法。
2、發展幼兒的動作協調能力。
3、樂意和家人或同伴合作遊戲。
活動準備:白色、黃色、綠色的皺紙或廣告紙;繪畫碗若干個。
活動指導:
1、寶寶隨意將紙撕成不同的形狀,可以促進幼兒小肌肉的發展。
2、父母引導寶寶用膠水將米飯貼在碗裡。
3、父母引導寶寶在米飯中加入肉丁和青豆。
l 區域活動2:體育遊戲——拔蘿蔔(指導教師:張曉鋒)
活動目的:體驗親子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娃娃一個 墊子若干
活動指導:
1、教師用娃娃示範,娃娃仰面平躺在身前,教師柃其腿或腳踝往斜上方做拔蘿蔔的動作。
2、讓娃娃雙腿膝蓋合著節拍反覆彎曲、伸直,當說「拔出來啦」,動作誇張地拉直娃娃的腿,然後「洗蘿蔔」(從頭到腳咯吱或撫摸娃娃)
3、家長與寶寶遊戲,注意與寶寶進行眼神交流,動作誇張但要適度,不能用力過大,避免拉傷。要及時顧及寶寶的情緒,用快樂的情緒感染寶寶。
l 集體遊戲——合作拋球(陳曉潔張曉鋒)
活動目的:練習拋接的動作,體驗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塑膠球若干、毛巾若干
活動指導:家長和孩子兩個人各執毛巾的兩角,毛巾上面放一個輕便塑膠球,兩個人上下抖動毛巾把球拋起來。第一,指導家長提醒孩子抓好毛巾的兩個角,別讓球掉下來。第二,指導家長鼓勵孩子與他同時把球往上拋。當孩子領悟到,好好玩下去必須靠兩個人的合作時,遊戲便饒有興趣了。
早教親子活動方案(2)
l 區域活動1:美術遊戲——玩紙棒(邸立娜)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廢舊報紙自製玩具,體驗創作的樂趣。
2、跟著音樂做動作,發展身體動作的協調性。
活動準備:
1、兩人為一組,每組提供:廢舊報紙6-8張,彩條若干,雙面膠一卷。
自製的玩具紙棒一根,音樂《美猴王》
活動指導:
1、出示自製的玩具紙棒:「寶寶瞧,這是老師做的小棒,他是什麼樣的呀?長長的,細細的,上面有彩色條紋。我的小棒可好玩了!」
2、教師講解做小棒的方法。
3、教師邊示範邊講解:「先將報紙平鋪在地板上,家長協助寶寶把報紙捲成長長的棒狀,然後在封口出貼上雙面膠封口。接著請家長把彩條貼在小棒的'一端。貼的時候彩條稍向下傾斜,便於卷。一手拿小棒,一手拿彩條的另一端將彩條卷在小棒上,最後用雙面膠固定好。」
4、給寶寶發放操作材料,兩個寶寶為一組進行製作。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5、小棒製作好後,教師帶領寶寶拿著小棒聽音樂做動作。動作可為握拳上舉,握拳下蹲、握棒跳躍(將小棒平放在自己的腳前,雙腳併攏跳過小棒)、握拳揮動等。
指導要點:這個活動重點讓寶寶練習卷的動作,同時還可讓寶寶學習撕和貼。請家長儘量讓寶寶自己動手操作。
l 區域活動2、益智遊戲——擲骰子(周麗玉)
活動目的:
1、鼓勵幼兒大膽的玩遊戲,發展幼兒的模仿能力。
2、在有趣的遊戲中鞏固對動物的認識。
3、遊戲中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
活動材料:正方形的動物箱子(骰子)、各種動物的頭飾(小貓、小狗、小雞、青蛙、小羊、小鳥等)
活動指導:
1、引導家長和孩子積極參與,安靜遊戲。
2、向家長簡單介紹遊戲活動指導,特別是祖輩的家長。(家長和寶寶輪流擲骰子,當骰子落地時,家長和寶寶就一起模仿骰子上面小動物的叫聲和走路的樣子,並戴上頭飾遊戲。)
幼兒——1、看誰的表演好
2、高興的玩遊戲
家長——1、讓幼兒大膽的跟家長一起表演。
2、引導幼兒按成人的指令表演遊戲。
3、引導家長孩子材料不搞混,完好後整齊擺放材料。
l 集體遊戲:語言遊戲——認識動物的嘴(邸立娜周麗玉)
活動目的:鞏固對小動物的特徵的認識,知道動物的嘴有:尖尖的、扁扁的、彎彎的、三瓣等。
活動準備:
1、公雞、鴨子、鳥兒、兔子的圖片或玩具。
活動指導:
1、與孩子共同觀察雞、鴨、鳥、兔子的特徵。
出現公雞:「這是誰」它的嘴是什麼樣的?公雞有個尖尖嘴。
出示鴨子:「這是誰」它的嘴是什麼樣的?鴨子有個扁扁嘴。
用以上同樣的方法知道鳥有個彎彎嘴、兔子有個三瓣嘴。
2、能看著實物念兒歌,也可採用成人與孩子分說的形式複習。
早教親子活動方案(3)
一、點名活動:滾皮球
活動動準備:皮球一個
活動過程:
1、請家長帶寶寶面向教師席地而坐成一個半圈,寶寶坐在家長的面前,教師盤腿坐在家長和寶寶的對面。
2、教師情緒飽滿,面帶微笑,進行自我介紹。
教師:各位家長、寶寶,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參加活動,我是**老師「。向寶寶揮揮手說:」寶寶好!請寶寶也小手揮一揮,來向老師打招呼。」
3、介紹點名活動「滾皮球」
教師滾動皮球,皮球滾到誰邊上,誰就上來介紹自己。
指導語:今天的主要是為了讓寶寶能大方的介紹自己,知道自己的基本情況。家長在平時也可以用這種方式幫助寶寶嘗試與人交往,願意揮手與別人打招呼。
二、生活活動:寶寶來洗手
活動目標:提高家長的衛生意識,讓家長指導養成孩子正確洗手和良好洗手習慣的重要性。
活動過程:
1、與家長交流討論:寶寶在家飯前便後都洗手嗎?經常洗手有什麼好處?不洗手有什麼壞處?洗手時應該注意些什麼?
2、教師指導家長邊念兒歌邊指導寶寶洗手。
兒歌:洗手歌
小朋友們來洗手,拉拉袖,溼溼手,
抹上肥皂搓一搓,清清水裡衝一衝,
甩一甩,擦擦乾。
三、律動:小手拍拍
活動目的:
1、發展寶寶手部動作。
2、讓寶寶嘗試語言口令與動作配合。
3、學習手部動作:拍拍,敲敲,轉轉。
活動準備:《小手拍拍》
小手拍拍,嗒嗒。小手拍拍,嗒嗒。小手拍一拍,嗒嗒嗒。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小手敲敲,咚咚。小手敲敲,咚咚。小手敲一敲,咚咚咚。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活動過程:
1、先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來學習一些手部的基本動作,如小手拍拍,小拳頭敲敲等。
2、跟著音樂,小朋友自己做動作。
3、跟著音樂,小朋友和爸爸媽媽一起合作玩音樂遊戲。
四、動手遊戲:搭高樓
活動準備:各種形狀、設計或顏色的積木
活動過程:先從一堆積木開始,逐漸給寶寶搭一座高樓。寶寶可能想幫你,或者他大概更喜歡一直等到你搭完了,再把高樓推倒,並以此為樂。在搭建過程中,要一直和寶寶說話,要麼邊搭邊數積木的塊數,要麼說出積木的不同顏色。告訴寶寶,你打算搭一個大的還是小的高樓。看著你剛搭好的高樓坍塌下來,會促進寶寶因果意識的發育。
五、美術活動:塗色——小花
活動目標:
1.練習手指的精細動作,感知物體顏色。
2.體驗活動的快樂,增進親子感情。
活動準備:
背景音樂《多啦A夢》,彩虹傘1把,紅色顏料,紙盤1O個,抹布1O塊,圖畫紙1O張,盤子10個,布娃娃。
活動過程:
對家長的指導語:此次活動的目的在於通過讓寶寶用手指點畫來促進寶寶精細動作的發展.並感知物體顏色,體驗活動的快樂。
(1)教師從手指遊戲「開小花」自然過渡到用手指蘸顏料點畫小花。教師示範點畫的過程,並指導家長引導寶寶選擇自己喜愛的顏色用手指點畫。
(2)家長和寶寶合作點畫小花。
活動的重點是幫助家長指導寶寶用指尖和指腹點畫小花。
六、體育活動:大型玩具
活動目的:願意在集體前展示自己。
活動準備:滑梯1座。
活動過程:
1.家長帶寶寶面向教師坐成半圓,教師揮手與家長、寶寶打招呼,家長帶寶寶揮手回應。
2.出示小滑梯:「哪個寶寶勇敢地上來坐滑梯,並告訴大家你是誰?」教師有序地請寶寶上來坐滑梯,協助寶寶爬上滑梯並滑下後,抱住寶寶站立並問寶寶:「勇敢的寶寶叫什麼?」家長協助寶寶大聲介紹名字:「我叫×××。」其他家長、寶寶一起拍手錶揚:「×××、×××,真勇敢。」
3.遊戲繼續,直到每個寶寶都被介紹到。
七、活動反思:
下了一周小雨,今天停了,似乎天公也想湊湊我們這次活動的熱鬧,露出了久違的太陽,小朋友們笑眯眯地拉著爸爸/媽媽們的手,也陸陸續續地趕來了。一進教室,孩子們就驚呼不已,一各個躍躍欲試,準備在今天大顯身手,有的自己馬上搬來了椅子,拿好自己的一份餐盤,準備馬上動手了,也顧不上身邊的爸爸了;有的自己還不敢弄,非要大人幫著一起坐下,才敢小心開始,我原本以為孩子們不會堅持多久,但是事實卻讓我大吃,孩子們很安靜,在自己的爸爸媽媽指導下,耐心的包著,有的把自己的作品非要跟爸媽的分開,非要讓老師看看這是我自己親自動手包的混沌,我被孩子的認真勁感動了,接著煮混沌,吃混沌,孩子們情趣一直很高漲,在接下去的抱皮球比賽中,更是把孩子和家長們的情緒調節到了最高點,每個孩子和父母,大膽的相互配合,在熱情濃鬱的氣氛中,比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有孩子因為沒拿到第一名而哭鼻子的;有家長為了給孩子拿第一而不小心滑倒的;有比賽完了還不想離開的……活動開展的很順利,也得到了家長和孩子們的認可。
時間轉眼即到,在孩子們的依依不捨中,告別了老師,牽著家長的手一蹦一跳地回家了。
經過那次活動,我發現孩子們似乎和我又親熱了不少,他們大膽的像我述說他們那天的感受,並希望還想再玩一次,我感覺,孩子和我們的親密關係又有了更深一層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