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皇陵:秦始皇陵為何不發掘,只因這六點
2023-03-30 19:01:12 1
秦始皇的陵墓在公元前247年開始籌建,於前208年竣工,總共耗時39年,可謂是傾注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其陵墓包括很多大小、形制不同的墓葬以及陪葬,現在通過技術手段探得的就有四百多個,而且根據考古工作者的勘察,秦始皇陵大多保存完好,鮮有被盜掘痕跡,但是現在沒有任何開挖秦始皇陵的動向,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秦始皇陵為何不發掘,只因這六點:
一:秦始皇陵墓規格龐大
始皇陵墓大致為五百乘以五百米的正方形,現代考古程序十分複雜,需要一層層小心去掉封土,再挖入地宮,這是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財力的,而且國際上並無這樣先例,所以斷不能輕易冒險。
二:皇陵所在地的地下水位較高
在秦嶺地區,從地表往下十六米就可以出水了,然而秦始皇陵的地宮卻在地表二十六米以下,所以若沒有完善的排水設施,挖掘過程中地宮會被水淹沒的。
三:水銀
據史書記載,秦始皇陵墓內用了大量的水銀來做了密封層,這會給考古工作帶來巨大的麻煩。
四:文物保鮮
在上個世紀,考古人員對兵馬俑的挖掘已經出現了這個問題,據當事者回憶,兵馬俑出土時是色彩斑斕的,但是由於沒有保護措施,很快兵馬俑身上的染料就被氧化掉了,現在連一張彩色陶勇的照片都沒有,是文物屆的重大損失。還有之前定陵出土的龍袍,用了當時最好的技術來保護,可結果卻不盡人意,現在那個龍袍只要輕輕一碰,就會變成粉末,所以在對文物的保護技術完善前,秦始皇陵的挖掘工作還是要慎重的。
五:風水因素
古代帝王對墓址的選擇是十分周密的,所處的地理位置的風水是上佳的,冒然挖掘必會打亂原有的平衡。當然風水不只是封建迷信,還包括對當地地貌、土質、水源等多方面的影響。所以不能輕舉妄動。
六:百年不動帝王陵墓鐵規
定陵發掘後,在文革期間遭受了嚴重的破壞,皇帝與兩位皇后的屍身也是遭遇了無法挽回的毀壞,考古學者們上書周恩來後,便定下了一條鐵規:在一百年之內,不發掘任何帝王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