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人人有責
2024-09-16 14:37:11 1
下面來看一條新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生態」一詞出現13次,「環保」一詞被6次提及;再看一條新聞:「人類必須從觀念、法律、監督等層面採取行動作出積極改變,而非親眼目睹大象和犀牛這兩個非洲大陸旗艦物種的滅絕。」姚明說。從國家領導人到明星都作出了表示,要積極對環境問題做出改變。
崛起中的中國,擁有世界增長最快的消費力和最大的消費市場,也因此一度出現濫獵、濫食、走私野生動物亂象。對此,針對過去媒體集中報導的系列捕殺食用、非法經營野生動物現象,中國各地已經迅速展開野生動物保護執法行動。2014年初,中國國家林業局和海關總署集中銷毀了近年來在執法行動中查沒的6.1噸象牙及其製品。這是中國首次公開銷毀象牙,彰顯了中國堅決反對和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非法貿易的一貫立場。
除了野生動物問題,擺在中國人當前的另一個環保難題,是隨著新一輪大規模城鎮化建設,如何保護、恢復正在消失中的青山綠水。
3月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李克強總理強調,提高城鎮建設用地效率,優先發展公共運輸,保護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避免千城一面。加強小城鎮和村莊規劃管理。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聯副主席朱奕龍此次提出了《在城鎮化建設中注重保護青山綠水》的提案。
朱奕龍說,改革開放數十年來,由於對GDP的片面追求,我們的生存環境已經遭到巨大的破壞,霧霾籠罩神州,許多地方「清風明月」沒有了,青山不在,綠水不流,汙濁橫流,災害頻發。
全國政協委員王樹理不久前走訪了一些農村,發現一個問題:隨著農民生活水準的提高,曾經被視為稀罕物的手機、IPAD、MP3出現在農村的尋常百姓家,當這些電子產品被淘汰後,一些農民不知道正確地處置方法,被隨意丟棄的電子垃圾給農村環境和土地帶來汙染隱患。
如此來說,環境保護已經上升到了一個國家問題,舊的汙染還沒有解決,可能新的汙染源又在不斷的出現;保護環境,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