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謀學攝影是認真的(從攝影的角度解讀張藝謀經典我的父親母親)
2023-06-20 22:55:37 1
對大多數沒有受過攝影培訓的一般攝影愛好者來講,一條輕鬆有效地學習攝影的捷徑,就是看電影。
本篇我們就通過分析一部電影的鏡頭語言來共同探討從中可以學習的攝影技巧,用這樣一種寓教於樂、輕鬆愉快的方式來提升我們的審美以及攝影技能。第一篇,就從我最喜歡的中國今世第一大導演,俗稱國師,又被戲稱做老謀子的張藝謀的經典舊作《我的父親母親》開始這個主題。
啊,你不用疑惑,上面這個人確實不是張藝謀,而是本文探討電影的大女主——章子怡。沒放老謀子照片的原因,無他,僅僅是為了文章配圖的整體美觀度。
正所謂秀色可餐,青春年少時期的章子怡這張純情俊美的臉龐帶給眼球的愉悅度,不亞於生吃一片西班牙純正伊比利亞火腿帶給胃腸的慰藉和享受。
本文結構
從摂影的五方面解讀本作1. 風景
2. 光影
3. 構圖
4. 色彩
5.人物群像
張藝謀祖籍陝西,自童年時代就開始耳濡目染西北地區蒼涼遼闊的自然風光,加之後來在北京電影學院學到的知識,賦予了國師專業的攝影知識以及構圖技巧。
《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講起國師的經典作品來便如數家珍,但我們今天只說《我的父親母親》,一部充滿詩情畫意的浪漫電影。
我向來不憚以最高的褒獎和各類溢美之詞來毫不吝惜地表達我對這部電影的喜愛。在我看來,不僅僅是電影講述的故事本身,其極佳的鏡頭語言,電影反應的純美愛情、積極向上的價值觀,甚至是大師三寶的配樂,都是在今世國產電影中很難找到能與之匹敵對手的扛鼎之作!
為了可以讓眼睛和耳朵共同全方位3D立體沉浸式地感受這份至純至真,我極力推薦各位在三寶大師給電影製作的悠揚的配樂(下面連結)中閱讀本文。
對電影的故事不做劇透,整部電影沒有講一個「愛」字,但又無處不充滿了那個年代獨有的純真的愛。拋開情節,今天我們來看看,從攝影的角度,這部片好在哪裡?
(一)風景
電影取景自河北省承德市豐寧縣的壩上草原。相信攝影圈的同仁對這個地方都不陌生,那裡天高雲淡、風景優美。峽谷、山坡、白楊、草地,匯聚了風光攝影所需的各種元素,絕對是一處旅拍的好去處。下圖就是電影中該地區的大全景截圖,你感受一下。
私以為,「壯美指數」值得打五顆星,不能再少了。
(二)光影
影片中有很多逆光或者側逆光的拍攝鏡頭,多是直接利用自然光。摂影最忌使用正面大平光,一般是在逆光或者側逆光下,場景會呈現出更加戲劇化的效果,讓畫面感覺更加的生動。而正面大平光下,景物會顯得很死板,很難拍出新意。還是通過截圖看看這個電影裡的具體表現。
首先是很多室外場景利用了清晨或者黃昏時分溫暖的金色逆光,牛羊的毛髮閃耀著逆光下的金邊,人群背後被逆光照亮的煙塵讓畫面意境非凡。
室外逆光場景
其次是室內場景,也有很多透過門窗照射進來的柔和光。這些自然光,在柴火鍋灶的煙氣作用下,會產生獨特的丁達爾現象,即當光線穿過膠體(此時含有揚塵或者蒸汽煙塵的空氣就是一種膠體)時,會在光線的路徑上出現一條光亮的通路,這樣就使得光線被具象化,仿佛讓光線有了載體,可以直接被看到。在計算機圖形學(CG)領域,這種光叫體積光,這個稱呼可能更加的通俗易懂、言簡意賅、一目了然。
室內逆光場景
這是一種在很多影視劇裡都會出現的光影效果,這種仙仙的感覺,可以立竿見影地渲染畫面意境,也可以增加我們平時說的畫面的電影感。廢話,這本身就是電影,那老謀子必須要把電影感拉滿格。
除逆光場景之外,影片有很大一部分拍攝的是黃昏的自然景色,依然是金色的陽光照在金色的樹林背景上,賦予了拍攝場景足夠的溫情和溫度。
室外自然光
除了大場景自然光線的運用,在人物肖像特寫方面,也著力使用自然光,來追求寫實的感覺。尤其是下面第一幅圖,光感非常接近倫勃朗光,讓畫面很有油畫質感。
自然光下的人物特寫
(三)構圖
靜態構圖
本作大量使用靜態構圖,將空間場景一覽無餘的展現。在影片開頭部分父親坐馬車第一次來村子裡的鏡頭中,構圖簡潔明快,田野裡畫出優美曲線的鄉間小路上只有一輛馬車在疾馳;另外一處是母親繞道去前井挑水觀看父親的鏡頭,在片中也出現了多次,這個構圖主要是對母親的特寫,生動地表現了母親的羞怯和對父親欲說還休的情愫。
規則構圖
在母親追尋父親時,用了大遠景的鏡頭來展現了空曠的田野,滿屏充斥著清新自然的感覺;當母親奔跑著被放置在前景和背景之間時,在整個明亮的金色世界中,母親那一身紅使整個畫面更加舒暢和自然。片中人物與環境的巧妙配置,使得銀幕被賦予了一種立體感和縱深感。
黃金分割構圖
攝影出身的張藝謀,在畫面構圖上駕輕就熟。黃金分割構圖作為最具美感的構圖技法之一,在張藝謀的電影中自然也必不可少。
如母親扶手站在門框前的鏡頭就是黃金分割構圖,母親所站的位置便是黃金分割點,在這種本身就極具美感的構圖上,張藝謀以他對攝影畫面的獨到理解,配以溫暖的陽光,與母親粉紅色的棉襖相互映襯,將母親身上的少女情懷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
「母親扶著門框站在門口的樣子,就像一幅畫。」
(四)色彩
這部電影在色彩的運用上也展現了老謀子的獨具匠心。很多畫面都採用了豐富飽滿的彩色影像,金色、藍色、白色、綠色,多種色彩相互交融,呈現出一個個溫暖而又充滿詩意的畫面,構成了一幅幅多彩的北方田園畫卷。
(五)人物群像
國師對自己的電影畫面絕對一絲不苟,即便是跟情節推動關聯不大的人物群像,其配色和構圖,也頗具老油畫的感覺。
看下面第一幅圖,人物的站位,每個人服裝的配色、表情神態以及肢體動作,看得出來是花了很多心思精心布置的。配上簡潔的淺色背景,這個畫面非常有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民人物題材油畫的感覺(對比下面第二、三圖)。
第二個場景,安排同樣考究。雖是簡單的室內人群對話場景,但布光和人物形態布置相當顯功力。可以從光影和人物布局上跟下面一張俄國時期領袖人物的油畫做一下對比。
諸如此類的人物群像場景,電影中還有很多,看似簡單寫意,實則匠心獨運。
老謀子鏡頭語言之考究,令人咋舌。
以上便是從摂影的角度對這部電影的解讀,希望能為你提供一些在攝影方面的啟發。
最後,我還是忍不住要再次表達我對這部電影的鐘愛,唯美愛情故事和極致視聽語言的集大成之作,不管是從反應的題材方面,還是從電影整體完成質量方面來看,都值得最高的讚譽。在這部影片中,國師嫻熟的運用多種攝影語言,將之互相融合,互為補充,把那個年代愛情的純粹、樸實、真摯,以及那個年代本身所具有的單純與美好,通過自己的鏡頭淋漓盡致地呈現在了觀眾面前,讓我們這些後輩有幸感受到那個質樸年代特有的純真和美好,也讓曾經經歷過那個年代的先輩可以一起朝花夕拾、追憶往昔。
本期分享就到這裡,全平臺同名,關注「孫權的畫廊」,這裡總能帶給你各種新奇的旅拍信息和作品分享,這裡不會讓你失望。
歡迎點讚,歡迎轉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