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三大故宮的作文
2024-05-22 19:21:07 2
導語:中國的三大故宮,北京,瀋陽,臺北都有自己的特色,下面是小編收集的三大故宮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北京故宮
故宮,明清皇宮,皇帝的辦公室兼會議室兼起居室。面積725000平方米,房間9999.5間。如果從出生起每天住一間房,到27歲才住完,可見面積巨大,最稱奇的是裡面藏珍寶190萬件。
看過故宮簡介,我被這氣勢磅礴的天文數字鎮住了!我邊拿著碩大的地圖,邊念叨著多個宮殿的名字,走過了天安門,眼前又是一座恢弘的宮門,紅漆黃瓦,藍色匾寫著「午門」二字,呀!這不是推出午門斬首的地方麼?光身邊的圍牆就有數十米高,門更需要完全仰起脖子才能看完。接著是三大殿之首的太和殿,面積2377平方米。正前方是大殿正門,用三層九米高漢白玉階託起,更顯巍峨高大。欄杆上都雕刻有精美圖案,柱頭則是一條盤旋的龍,龍鱗的細處歷歷可見,整個龍栩栩如生,無數柔軟的雲彩與花朵環繞著,刀法行雲流水,更顯出龍的神採奕奕。欄杆的藝術不止於此,欄壁上也雕上了圓潤飽滿的荷花,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壯麗的大殿周圍。二三層玉階左右翼分別刻有吐水的龍頭,地面中間為二龍戲珠,下方是蓬萊、方丈、瀛洲三神山,花草、雲紋、水波以及邊角的裝飾,無不細緻傳神。我為古代工匠們巧奪天工的技藝瞠目結舌,像這種精湛的雕飾,在故宮隨處可見。
到了故宮,珍寶館是必去的。金胎掐絲琺瑯執壺、瑪瑙葵式託碗、翠玉蘭花式花插、鑲金琺瑯壺鏤空雕玉蓋、金八寶雙鳳紋盆……,各種器具不是鑲金就是戴玉,各種造型令人眼花繚亂。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鏤空鑲金邊的玉雕,名曰:玉如意。它的用處居然是抓痒痒,哈,真有意思!
最令人大開眼界的是鍾。走進鐘錶館,簡直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我的震驚!迎面一座塔式鍾,比人高兩倍,數不清多少層,金階金頂,底座為檀木,圍欄雕滿花紋,可以踩著木梯爬到最上面調指針,簡直是塔的袖珍版;教堂鐘的鐘面上方有小亭,四角飛簷掛著金鈴,亭柱是玉雕飾,亭中立著玉石雕刻的孔雀,正點金鈴鐺自動伴隨雀鳴作響;此外還有女童牧羊鍾、鏡子鍾、勝利女神鍾、別墅鍾、熱氣球鍾……
故宮的精華無窮無盡,怪不得叫「故宮博物院」!在遊覽參觀的每分每秒我都瞪大眼睛,恨不能將一切裝入腦海。出門已是傍晚,爬上景山鳥瞰紫禁城,夕陽下的它宏偉神聖,這時我的胸中忽然湧起一種前所未有的激動和自豪!
第二篇:瀋陽故宮
各位親愛的遊客們,今天是我帶你們遊覽瀋陽故宮。我姓王,你們可以叫我王導。
瀋陽故宮又稱後金故宮、盛京皇宮。始建於公元1625年,是清朝皇帝入關前建造的皇宮,現已闢為瀋陽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北京故宮構成了中國僅存的兩大保存完整的明清皇宮建築群。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大政殿。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簷亭式建築,俗稱是八角殿。始建於1625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營建的重要宮殿。它也是是盛京皇宮內最莊嚴最神聖的地方。初稱大衙門,1636定名篤恭殿,後來由改成大政殿。八角重簷攢尖式,八面出廊,其下為須彌座臺基。殿頂滿鋪金光閃閃的黃琉璃瓦、金龍蟠柱,鑲綠剪邊,美麗極了!正中間是火焰珠頂,寶頂周圍有八條鐵鏈各與力士相連。殿前兩明柱各有金龍盤柱,殿內為梵文天花和降龍藻井。看!殿內還設有寶座、屏風及燻爐、香亭、鶴式燭臺等。大政殿是當時用於舉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徵,迎接將士凱旋等。此殿曾經作為清太宗皇太極舉行重大典禮及重要政治活動的場所。1644年皇帝福臨在此登基繼位。
現在在我們面前這座樓,就是著名的鳳凰樓。鳳凰樓建造在4米高的青磚臺基上,有三層,三滴水歇的山式圍廊,樓頂鋪了金光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此樓為盛京最高建築,故有《盛京八景》之一「鳳樓曉日」、「鳳樓觀塔」等傳稱。鳳凰樓上藏有乾隆御筆親題的「紫氣東來」匾。
這座是文溯閣。文溯閣建於1782年。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而建,另有《古今圖書集成》亦存於閣內。是瀋陽故宮西路的主體建築,建築形式是仿照浙江寧波的天一閣的樣子建的。面闊六間,二樓三層重簷硬山式,前後出廊,上邊蓋黑色琉璃瓦加綠剪邊,前後廊簷柱都裝飾有綠色的地仗。所有的門、窗、柱都漆成綠色。外簷上的彩畫也以藍、綠、白相間的冷色調為主,這與其它宮殿紅金為主的外簷彩飾迥然不同。其彩繪畫題材也不用宮殿中常見的行龍飛鳳,而是以「白馬獻書」、「翰墨卷冊」等與藏書樓功用相諧的圖案,給人以古雅清新之感。採用黑色琉璃瓦為頂,主要是為了使整座建築外觀風格相統一。在文溯閣後面,有抄手殿廊連接著仰熙齋,齋後為九間房,其中有芍藥圃、梧桐院等。這是乾隆皇帝「東巡」時的讀書之所。
各位遊客,今天的遊覽告一段落,請跟我回旅店修養好精神。明天還是由我王導帶領大家遊覽瀋陽故宮的其他地方。
第三篇:臺北故宮
北京和臺北都有故宮,兩個故宮都是遊客首選的景點。記得有人說過:「北京的故宮有宮無寶,臺灣的故宮有寶無宮。」因此,一直期待著能夠到臺灣親身體會一下。今年暑假,媽媽帶我隨團到臺灣旅遊,我終於如願以償,參觀了夢寐以求的臺北故宮,覺得不虛此行。
聽導遊介紹,臺灣故宮博物院有三件鎮館之寶: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看過之後,果然名不虛傳。其中,玉白菜給我留下了尤其深刻的印象。
玉白菜的諧音為「遇百財」,表示祝福財星高照,財運當頭的意思。玉白菜是由一整塊玉雕刻而成。這塊玉分為白色和綠色兩個部分,白菜頭正好是綠油油的翡翠色,白菜幫子是利用色白圓潤的白玉雕刻而成。更加令人讚嘆的是,白菜上趴著的蟋蟀也是由玉石上的一小塊黃玉雕刻出來的,栩栩如生。真不愧為獨具匠心、鬼斧神工之作。
此外,我還看到了收藏在北京故宮、恰逢在臺北故宮展出的清代象牙雕的「多層球」。每個球裡面都有一個小球,就像俄羅斯套娃一樣,一層套一層,而且每個球並非只是光滑的球面,上面還雕刻著許多精緻的花紋。其創意構思之巧妙,雕刻技法之精湛令人嘆為觀止,令我流連忘返。
遊覽休息的時候,母親告訴我,由於內戰,北京故宮的許多珍寶都運到了臺灣,並在臺北仿建了北京故宮予以收藏。有些藏品被迫一分為二,分別放於北京和臺北的兩個故宮,如「富春山居圖」,隨著兩岸關係的不斷改善,最近才得以在大陸合璧展出,實現了兩岸攜手,共同對中華歷史和文化的傳承。
這次旅行讓我大開眼界,收穫頗多。的確,媽媽說得對,只有兩岸政治友好,我們才能跨越海峽到臺灣旅遊。真希望臺灣和大陸能夠像「富春山居圖」一樣合璧在一起,永遠不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