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椎龍:德國小型恐龍(長2米/僅發掘一塊脊椎骨)
2024-05-22 23:13:17 1
翼椎龍是一種獸腳亞目下的腔骨龍超科恐龍,誕生於三疊紀末期,屬於小型肉食恐龍,成年之後的體長也只有2米左右,因出土的一塊翼狀脊椎骨化石而得名,不過目前翼椎龍類還屬於一個疑名屬,甚至有人認為它可能是原美頜龍的異名。
翼椎龍的體型
翼椎龍只有一塊脊椎骨化石,雖然這塊骨骼的大小是原美頜龍脊椎骨的兩倍,但是它還是屬於小型肉食恐龍,體長只有2米左右,體型還不如現代的一隻山羊大,而這樣的體型在目前已經發現的770多種恐龍中僅僅只能排到504位,類似於似鵜鶘龍、盤古盜龍。
翼椎龍的化石發現
翼椎龍目前還屬於腔骨龍超科恐龍中的一個疑名狀態,最早的一批化石出土於歐洲德國境內,當時由奧特·傑克在1913年到1914年之間對其進行了相應的命名和描述,最終因為它的脊椎骨和原美頜龍的非常類似,而受到了兩者是同一物種的質疑,但是奇怪的是翼椎龍和原美頜龍的脊椎骨大小並不完全相同,所以目前還是一個非常模糊的分類狀態。
腔骨龍超科恐龍的特徵
腔骨龍超科恐龍的體型有大有小,但大多都屬於中小型,體長一般不會超過6米,最小的則只有1米左右,大部分體型比較修長,主要生活於侏羅紀早期和三疊紀末期,擁有著非常尖銳且細長的顱骨,短小的前肢,細長的尾巴,有部分物種還會長有冠飾,甚至全身都布滿鱗片或者羽毛。
德國發現的恐龍
德國並不算是歐洲發現恐龍化石最多的國家,它一共就只發掘出16種被正式命名的恐龍,比如始祖鳥、歐羅巴龍等,其中體型最大的恐龍就是禽龍,體長普遍可以達到10米左右,而體型最小的則只有40釐米,叫做侏羅獵龍,而類似於翼椎龍的原美頜龍則體長只有1.2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