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太后金匱之盟之謎,金匱之盟真偽考證/疑似趙普所偽造
2024-06-09 04:25:07
關於金匱之盟之謎已過去了千年,它的真實性有待人們的考證。史學界部分人都在懷疑金匱之盟的真實性,並有人對金匱之盟提出了質疑。使得金匱之盟之謎變得撲朔迷離,至今沒有人知道它到底是趙普偽造,還是真的金匱之盟。
杜太后金匱之盟
宋太祖趙匡胤駕崩後,皇位由其弟趙光義繼承,正史認為光義乃合法繼位,是奉太后金匱遺詔之命行事。但後來有人對金匱之盟一事提出質疑,使得這一事件變得撲朔迷離。金匱之盟之謎至今都未確定它的真實性,學界也沒有統一的說法。
《宋史》有好幾處提到「金匱之盟」事,《杜太后傳》裡面記敘:「建隆三年(公元961年),太后病,太祖始終在旁服侍不離左右。太后自知命已不長,召宰相趙普入宮。太后問太祖:『你知道怎樣得天下的嗎?』太祖曰:『我所以得天下者,皆祖先及太后之積慶也。』太祖頓首泣道:『敢不如教誨!』太后轉過身對趙普說:『爾同記吾言,不可違背也。』趙普於床前寫成誓書,普於紙尾寫『臣普書』。藏在金匱(同櫃),命謹慎小心的宮人掌之。」
在司馬光《涑水紀聞》、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等史著中也有大致相同的記載。歷史上人們雖然相信有所謂的「金匱之盟」,但卻找不到盟約的原文。一千多年來,沒有人懷疑「金匱之盟」的真實性,這一盟約就成了宋太祖坦蕩無私的例證。直到清代,古文學家惲敬對盟約內容提出疑問。21世紀40年代初張蔭麟曾作《宋太宗繼統考實》,後收入《張蔭麟先生文集》,認為「金匱之盟」是趙普偽造的,全盤否定此事,金匱之盟之謎事件由此而來。
除此之外,鄧廣銘、吳天墀、李裕民、顧吉辰、王瑞來等學者也持同種觀點,懷疑它的真實性或斷定「金匱之盟」的偽造性。其理由大致如張蔭麟所言,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杜太后病重時,宋太祖只有34歲,正值年輕力壯之時,趙光義才23歲,而太祖長子德昭也已經14歲。當時太祖身體健康,沒有短壽夭折之象,即使太祖只能再活20年,那時,長子德昭已30多歲,怎麼會有幼主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