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難與輝煌作文
2024-05-21 19:50:06
第一篇:
苦難中的輝煌,和平中的英雄。
我們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英雄是什麼?為什麼要有英雄?一個個深邃的問題,在困擾了我們一個又一個漫長的世紀後,成為了人們永恆的話題。
過去的事如幻燈片般閃過:毛澤東的第一篇政見:「五。四」運動中那些一個個熟悉的背影;長徵中戰士們的疲憊身影;張國燾的另立中央;再到1949年鮮紅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上飄揚;隨著時間與空間的推移,往事如夏的晨霧般被我們漸漸從腦海中抹去,只剩下了那一抹鮮紅在黑白的圖像中支撐著歷史。
董存瑞、江姐、楊子榮、楊靖宇……他們消失了嗎?不,沒有。可我們為何再也不能在記憶中找到他們?因為越來越多的人不屑英雄,於是我們只能駐足,看著哪一個又一個熟悉的背影走遠,直到被掩埋在歷史的塵埃中……
在那些血與淚交織的歲月中,一個個不甘屈服的人站了起來,他們在這苦難的歲月裡,在這金色的年華裡,他們不畏犧牲,因為他肩負歷史使命,創造著奇蹟與輝煌。他們就是這個時代的英雄,毛澤東、朱德、彭德懷、賀龍……他們肩並肩,走在苦難的小道上,一同走向輝煌。
什麼是英雄?英雄是那種真正的悲情人物,或許在人們的腦海中似乎並不存在這一名詞,因為我們早已將他淡忘;英雄是什麼?英雄是那種只參加播種,不參與收穫的人。
他們歷經苦難,我們收穫輝煌。
第二篇: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是豪邁的聲音,是震撼人心的聲音,卻也是無奈悽涼之語。詩聖杜甫發出這一聲慨嘆之時,我想心中多半是愁苦居多吧。回想杜甫的一生,經歷了怎樣的艱難坎坷,已不用我多費筆墨。他的詩多數以記錄「安史之亂」之時的社會實情為主,故被稱為「詩史」。可以說,杜甫的詩是整個「安史之亂」的社會寫照,但不如說是「安史之亂」成就了一位千古詩聖。苦難,對於這位詩人的一生也許太過重要了。正是經歷了各種常人無法忍受的苦難,杜甫心中的真情實感才會真正被激發出來,這樣的詩詞文章才會沒有半點造作之意,才會經久不衰,流傳千古。
苦難,它是救人一命的丹藥,也是殺人不見血的毒劑。只不過,前者只適合於強者,而後者只是相對於懦夫。在苦難面前,勇往直前,奮發向上,像杜甫那樣,再多的苦難也會化解;而相反,整日精神不振,為苦難所壓迫的人,就只能越走越黯淡,直至生命之花枯萎死亡。
如果把苦難比作一顆種子的話,人自身對待苦難的態度就好比幼芽,只要你勇敢向前,苦難的種子就會長出健康的幼苗,直至開出芬芳的生命之花;而如果你沉淪墮落,種子在土中就會被埋沒,永遠無法看到陽光。總之,人生開出什麼樣的花,結出什麼樣的果,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態度。
其實,在強者眼中,苦難永遠是美麗的。它伴隨著他們,隨時教導著他們的言行,隨時影響著他們的思想,隨時滋潤著他們的心靈。可以說,強者的一生離不開苦難。
其實,苦難本身就是美麗的。因為只有經歷過苦難,才會明白幸福是什麼;只有經歷過苦難,才會把握幸福;只有經歷過苦難,才會守望幸福,把握明天。
苦難,一種美麗的遭遇,請每一個人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