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式智能空氣新風的製造方法
2023-12-11 06:10:02 1
窗式智能空氣新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可以快速安裝在玻璃窗扇上的窗式智能空氣新風機。它是由一個長方體的機殼(2)、外螺紋管(33)、PC耐力板(31)、內螺紋管(30)等主要部件配合成為一個整體,其特徵是:通過外螺紋管(33)穿越PC耐力板(31)上的圓孔與內螺紋管(30)旋緊連接,由此實現本實用新型在玻璃窗上的安裝。本實用新型智能控制功能是通過裝置於機殼(2)中的時間控制器(16)預設時間編程得以實現。公知的空氣新風機裝置不能在玻璃上進行安裝,本實用新型可以克服【背景技術】的不足,且結構簡單,無需牆體打孔,施工簡單,安全環保且便於實現。
【專利說明】窗式智能空氣新風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戶外入室空氣濾清裝置,具體是一種玻璃窗式智能空氣新風機。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公知的空氣新風機裝置都是通過在牆體上打洞進行安裝,由於是用穿牆水鑽施工,直接造成現場大量泥水和噪音汙染,並且也會對建築物主體結構產生破壞。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背景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無需牆體打孔,施工簡單,安全環保,可快速在玻璃窗扇上安裝的窗式智能空氣新風機。
[0004]本實用新型根據PC耐力板材料的特質(聚碳酸酯實心板,俗稱不碎玻璃),設計上採用「玻璃」置換構思,主要通過內螺紋管、外螺紋管與PC耐力板的組合連接,將本實用新型快速安裝於玻璃窗扇上。
[0005]本實用新型內螺紋管、外螺紋管與PC耐力板的具體技術方案是,所述的PC耐力板特徵為無色透明板,板面有適合外螺紋管螺紋外徑穿越的圓孔;所述的內螺紋管構造特徵是:一個圓管形構造,其端頭有內螺紋,與內螺紋圓管端頭相反一端,其外圓有凸稜結構;所述的外螺紋管構造特徵是:也是一個圓管形構造,其端頭部位有外螺紋,與外螺紋圓管端頭背離一端,其外圓上下各有一徑向凹槽。
[0006]本實用新型滑動內管的具體技術方案是,所述的滑動內管特徵為二級臺階圓管構造,在較細圓管一端,沿軸向外圓有對稱導線凹槽;在較粗圓管一端,圓管管壁有徑向剖切結構,並且,該圓管沿軸向外圓有對稱凸稜結構,圓管端面有配合離心風機支架的貫通凹槽結構。
[0007]本實用新型離心風機支架的具體技術方案是,所述的風機支架構造特徵是帶邊翼環狀構件,邊翼兩側各有對應定位螺釘A (8)和定位螺釘B (9)的螺釘孔一對,環狀構件上有對應定位螺釘C(25)的螺釘孔。
[0008]本實用新型機殼的具體技術方案是,所述的機殼構造特徵是一個矩形殼體,機殼中心部位形狀為貫通圓筒構造,該構造上、下、左、右由固定支臂連接於機殼側板上,除機殼四周側板及後側板、圓筒筒壁和固定支臂外,機殼其餘部分均被鏤空,圓筒上部有弧形導流板,導流板與圓筒中間有定位隔板,圓筒兩側固定支臂有凹槽構造,在機殼頂端有出風口,機殼底端左右兩側設計有連接滑槽,而機殼上端左側側板設計有滑槽結構,機殼正面有機殼上蓋和下蓋。
[0009]本實用新型機殼上蓋和下蓋具體技術方案是,所述的機殼上、下蓋構造特徵是,機殼上蓋和下蓋均為不規則矩形構造,上蓋下端邊緣為弧形結構,該弧形與機殼下蓋上端邊緣對縫吻合,下端邊緣中心部位有弧形缺口 ;機殼下蓋為不規則矩形構造,上端邊緣為弧形結構,該弧形與機殼上蓋下端邊緣對縫吻合,下蓋中心部位有圓弧形貫通口。
[0010]本實用新型機電具體技術方案是,所述的機電特徵是,有後傾式離心風機,風機啟動與停止由48路時間控制器編程智能控制;有溫度傳感器、電發熱絲和溫度控制儀組合體,新風溫度由該組合體自動控制;有風量傳感器、數碼顯示窗及控制模塊組合體,濾網阻塞狀況由該組合體實時監控;有遠程報警模塊、發射天線及蜂鳴器組合體,防盜報警為本實用新型特有功能。
[0011]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與傳統空氣新風裝置相比,本實用新型可直接安裝在玻璃窗上,施工簡便和安全可靠,現場不產生汙染,並具有更換濾芯快捷方便,防盜報警及時和智能化控制等優點,是對現有技術的補充及創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及部件數字代碼。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及部件數字代碼。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圖及部件數字代碼。圖4是本實用新型右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後視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仰視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主要部件配合示意圖,其中圖7-1是防雨風帽(36),圖7-2是外螺紋管(33),圖7-3是PC耐力板墊圈(32),圖7-4PC耐力板(31),圖7-5是內螺紋管(30),圖7_6是機殼枕墊(38),圖7_7是實用新型整體配合側視圖,圖7-8是複合濾網圓盒(34),圖7-9是滑動內管(19),圖7_10是後傾式尚心風機(21),圖7_11是尚心風機支架(22),圖7_12是機殼下蓋(17),圖7_13是機殼上蓋(20)。圖8是本實用新型主要部件剖視構造圖,其中圖8-1是複合濾網圓盒(34),圖8-2是滑動內管(19),圖8-3是後傾式離心風機(21),圖8_4是離心風機支架(22),圖8_5是外螺紋管(33),圖8-6是內螺紋管(30)。圖9是本實用新型機殼構造圖,其中圖9-1是機殼主視圖,圖9_2是機殼右視圖,圖9_3是俯視圖。圖10是機殼上、下蓋結構圖,其中圖10-1是機殼上、下蓋配合圖,圖10_2是機殼上蓋主、側視圖(20),圖10_3是機殼下蓋主、側視圖(17)。圖11是本實用新型安裝示意圖。
[0013]圖1、2、3中部件名稱代碼:導流板(1),機殼(2),電源插頭(3),電發熱絲(4),風腔(5),溫度傳感探頭(6),電源開關(7),定位螺釘A (8),定位螺釘B (9),負離子發生器(10),遙控手柄(11),溫度控制儀(12),連接滑槽(13),遙控接收開關(14),數碼顯示窗
(15),時間控制器(16),機殼下蓋(17),B出風口(18),滑動內管(19),機殼上蓋(20),後傾式離心風機(21),離心風機支架(22),滑動內管凸稜(23),機殼凹槽(24),定位螺釘C(25),定位螺釘D (26),風量傳感器(27),蜂鳴器(28),A出風口(29),內螺紋管(30),PC耐力板
(31),PC耐力板墊圈(32),外螺紋管(33),複合濾網圓盒(34),紅外傳感探頭(35),防雨風帽(36),發射天線(37),機殼枕墊(38),內螺紋筒凸稜(39)、機殼凹槽(40)、風量傳感器控制模塊(41)、定位隔板(42)、滑動內管導線凹槽(43)、離心風機支架凹槽(44)、遠程報警模塊(45)及定位螺釘E (46)組成。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0015]實施例1。內螺紋管、PC耐力板及外螺紋管的實施裝配。
[0016]在圖1、2中,由防雨風帽(36)、內螺紋管(30)、PC耐力板(31)、PC耐力板墊圈(32)及外螺紋管(33)共同組合旋緊並成為一個整體,在圖7中,圖7-4PC耐力板(31)上有適合圖7-2外螺紋管(33)螺紋外徑穿越的圓孔;另外,在圖7-2外螺紋管(33)無螺紋一側埠外圓處,有對稱凹槽構造,該凹槽便於紅外傳感探頭(35)的安裝。
[0017]實施例2。機殼與內螺紋管的實施裝配。
[0018]在圖7、9中,由圖9_1、2機殼⑵上端機殼凹槽(40)與圖7_5內螺紋管(30)上端的凸稜(39,見圖7-5)配合連接,並通過定位螺釘D (26,見圖7-5)穿越定位隔板(42,見圖9-2),將機殼(2)與內螺紋管(30)鎖緊連接為一體,機殼(2,見圖9-2)後側板下端,有利於機殼平衡與穩定的機殼枕墊(38,見圖9-2或圖7-6)。
[0019]將上述各部件進行配合連接,即能實現本實用新型在玻璃窗上的安裝。
[0020]實施例3。滑動內管組合體的實施裝配。
[0021]圖7中,圖7-9是滑動內管(19),為本實用新型核心構件之一,其構造特徵是,夕卜形為二級臺階圓管構造,在較粗一級圓管端面有配合安裝離心風機支架凹槽,其中定位螺釘E(46)可將複合濾網圓盒(34,見圖7-7)與滑動內管(19)緊固為一體;定位螺釘C(25,見圖7-11)可將後傾式離心風機(21)與離心風機支架(22)緊固為一體(見圖7-7);定位螺釘B(9,見圖7-11)將離心風機支架(22,見圖7-11)與滑動內管(19,見圖7_9)緊固為一體,各部件由此配合,最終構成一個滑動內管組合體。
[0022]實施例4。滑動內管與機殼的配合。
[0023]在圖1、7、8、9中,由滑動內管凸稜(23,見圖8_2)可與機殼凹槽(24,見圖9_1)滑動配合;另外,由定位螺釘B (9,見圖8-2)可將離心風機支架(22,見圖8-4)固定在滑動內管(19,見圖7-7)上,而上述組合構件,最終可通過定位螺釘A(S)固定在機殼(2,見圖1)上。
[0024]實施例5。機殼上、下蓋與機殼的實施裝配。
[0025]在圖2、9、10中,機殼(2,見圖9_1、2)前蓋板由機殼下蓋(17,見圖10_3)和機殼上蓋(20,見圖10-2) 二部分組成,該二部分與機殼配合關係見圖2。
[0026]實施例6。本實用新型機電元器部件的連接關係。
[0027]在圖1、2中,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實施例中,機電結合的具體技術方案是,電源插頭⑶接通電源,打開電源開關(7),接通時間控制器(16)電源及遙控接收開關(14),操作遙控手柄(11),控制滑動內管(19)中的後傾式離心風機(21)電源的啟閉,與此同時,有預設時間編程的時間控制器(16),還可同時智能控制溫度控制儀(12)、負離子發生器(10)、風量傳感器控制模塊(41)及遠程報警模塊(45)的工作電源啟閉。
[0028]本實用新型智能控制的具體技術方案是,由裝置於機殼(2)中心下端的時間控制器(16)預設時間編程來實現。
[0029]本實用新型風溫智能控制的具體技術方案是,由裝置於機殼(2)下端左側的溫度控制儀(12)、左側上端的溫度傳感探頭(6)和電發熱絲(4),共同完成過濾新風溫度的控制。
[0030]本實用新型負離子工作控制的具體技術方案是,由裝置於機殼(2)中心下端左側的負離子發生器(10)直接完成釋放負離子工作。
[0031]本實用新型風流量顯示(濾芯堵塞預報模塊)的具體技術方案是,由裝置於機殼
(2)鳳腔中的風量傳感器(27)和裝置於機殼(2)右側上端的風量傳感器控制模塊(41)共同完成濾芯堵塞狀態的實時監控。
[0032]本實用新型防盜報警監控的具體技術方案是,由裝置於機殼(2)右側上端的蜂鳴器(28)、裝置於機殼(2)右側下端的遠程報警模塊(45)、外螺紋管(33)上紅外傳感探頭
(35)及發射天線(37)共同完成窗外監控報警工作。
【權利要求】
1.一種窗式智能空氣新風機,有一個長方體的機殼(2),機殼上有與內螺紋筒凸稜(39)配合的機殼凹槽(40),通過定位固定螺釘D (26),將機殼與內螺紋筒(30)固定連接,而外螺紋筒(33)則透過PC耐力板(31)圓孔與內螺紋筒(30)旋緊,由此實現本實用新型在玻璃窗上的安裝,其特徵是,所述的機殼內腔中心形狀為貫通圓筒構造,該構造上、下、左、右由固定支臂連接於機殼側板上,除機殼四周側板、後側板、圓筒筒壁和固定支臂外,機殼其餘部分均被鏤空,圓筒上部有導流板(1),導流板與圓筒中間有定位隔板(42),圓筒左右兩側固定支臂有機殼凹槽(24)構造,在機殼頂端有A出風口(29),機殼底端左右兩側設計有連接滑槽(13),而機殼內腔有滑動內筒(19)及機電元器部件,機殼正面有機殼上蓋(20)和下蓋(17) 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智能空氣新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滑動內管(19)為二級臺階圓管構造,在較細圓管一端,沿軸向外圓有滑動內管導線凹槽(43),該端圓管與內螺紋管(30)、PC耐力板(31)圓孔、外螺紋管(33)為滑動配合結構,在較粗圓管一端,圓管管壁有徑向剖切結構,並且,該圓管沿軸向外圓有滑動內管凸稜(23);圓管端面貫通凹槽有離心風機支架(22)。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智能空氣新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內螺紋管(30)為有內螺紋且外圓帶有凸稜(39)構造的圓管部件。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智能空氣新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PC耐力板(31)為有適於外螺紋管(33)螺紋外徑穿過板面的圓孔。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智能空氣新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外螺紋管(33)為有外螺構造的圓管部件,無螺紋一側埠外圓有對稱凹槽構造。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窗式智能空氣新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離心風機支架(22)為帶邊翼環狀構件,邊翼兩側各有對應定位螺釘A (8)和定位螺釘B (9)的螺釘孔一對,環狀構件上有對應定位螺釘C (25)的螺釘孔。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智能空氣新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機電元器部件的具體技術方案是,電源插頭(3)接通電源,打開電源開關(7),接通時間控制器(16)電源,執行預設通電啟閉時間控制編程,分別控制遙控接收開關(14)、溫度控制儀(12)、負離子發生器(10)、風量傳感器控制模塊(41)及遠程報警模塊(45)的通電啟閉;通電狀態下,操作遙控手柄(11)控制滑動內管(19)中後傾式離心風機(21)工作的啟閉;通電狀態下,由裝置於機殼(2)下端左側的溫度控制儀(12)、左側上端的溫度傳感探頭(6)和電發熱絲(4),共同完成過濾新風溫度的控制;通電狀態下,由裝置於機殼(2)中心下端左側的負離子發生器(10)直接完成釋放負離子工作;通電狀態下,由裝置於機殼(2)鳳腔中的風量傳感器(27)和裝置於機殼(2)右側上端的風量傳感器控制模塊(41)共同完成濾芯堵塞狀態的實時監控;通電狀態下,由裝置於機殼(2)右側上端的蜂鳴器(28)、裝置於機殼(2)右側下端的遠程報警模塊(45)、外螺紋筒上紅外傳感探頭(35)及發射天線(37)共同完成窗外監控工作。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智能空氣新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機殼(2)上蓋(20)和下蓋(17)均為不規則矩形構造,上蓋下端邊緣為弧形結構,該弧形與機殼下蓋上端邊緣對縫吻合,下端邊緣中心部位有B出風口(18);機殼下蓋為不規則矩形構造,上端邊緣為弧形結構,該弧形與機殼上蓋下端邊緣對縫吻合,下蓋中心部位有圓弧形貫通口。
【文檔編號】F24F13/20GK204063313SQ201420212882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3日
【發明者】趙鋼 申請人:趙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