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桅的製作方法
2024-01-18 04:24:15 1
雷達桅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雷達桅,包括桅杆主體、雷達設備平臺,上述雷達設備平臺安裝於桅杆主體上,其特徵在於:所述桅杆主體包括兩根前支撐杆與兩根後支撐杆;所述前支撐杆與後支撐杆的底部均設有三個以上的支撐肘板和一個固定上述支撐肘板的固定鋼管。所述的前支撐杆與後支撐杆是直徑為194cm,厚度為5cm,其技術效果是雷達桅的主體受風面積減少,結構更加牢固可靠,同時使得桅杆主體重量降低、減少了材料需求的同時也保證了雷達桅與甲板的連接強度;而且擴大鋼管甲板處的承力面積,消除肘板的硬點;該雷達桅還降低對羅經甲板的加強要求。
【專利說明】雷達桅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雷達桅。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大多數船還在使用傳統的板架式雷達桅,這種板架式雷達桅的主體結構是用鋼板切割,通過冷壓加工和焊接製成。這樣所用的鋼材較多,而且加工麻煩。由於重量重,受風面積大,這樣需要對它安裝的羅經甲板需要專門的加強考慮。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經濟方便,安全穩定的雷達桅。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雷達桅,包括桅杆主體、雷達設備平臺,上述雷達設備平臺安裝於桅杆主體上,其特徵在於:所述桅杆主體包括兩根前支撐杆與兩根後支撐杆;所述前支撐杆與後支撐杆的底部均設有三個以上的支撐肘板和一個固定上述支撐肘板的固定鋼管,上述固定鋼管固定在支撐杆上,雷達桅的主體一般為無縫鋼管組成,前支撐杆與後支撐杆底部的支撐肘板採用象腳設計把支撐杆固定在甲板上。所述的前支撐杆與後支撐杆是直徑為194cm,厚度為5cm。
[0005]本實用新型得到的雷達桅,其技術效果是雷達桅的主體受風面積減少,結構更加牢固可靠,同時使得桅杆主體重量降低、減少了材料需求的同時也保證了雷達桅與甲板的連接強度;而且擴大鋼管甲板處的承力面積,消除肘板的硬點;該雷達桅還降低對羅經甲板的加強要求。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實施例1的雷達桅的結構示意圖;
[0007]圖2是實施例1的雷達桅的側面示意圖。
[0008]圖中:桅杆主體1、雷達設備平臺2、前支撐杆3、後支撐杆4、支撐肘板5、固定鋼管6。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0]實施例1:
[0011]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雷達桅,包括桅杆主體1、雷達設備平臺2,上述雷達設備平臺2安裝於桅杆主體I上,所述桅杆主體I包括兩根前支撐杆3與兩根後支撐杆4 ;所述前支撐杆3與後支撐杆4的底部均設有三個以上的支撐肘板5和一個固定上述支撐肘板5的固定鋼管6。
[0012]實施例2:
[0013]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雷達桅,包括桅杆主體1、雷達設備平臺2,上述雷達設備平臺2安裝於桅杆主體I上,所述桅杆主體I包括兩根前支撐杆3與兩根後支撐杆4 ;所述前支撐杆3與後支撐杆4的底部均設有三個以上的支撐肘板5和一個固定上述支撐肘板5的固定鋼管6。為了使雷達桅的規格大小適用於7000噸的散貨船,節省材料使用的同時讓雷達桅結構更穩定,所述的前支撐杆3與後支撐杆4是直徑為194cm,厚度為5cm。
【權利要求】
1.一種雷達桅,包括桅杆主體(1)、雷達設備平臺(2),上述雷達設備平臺(2)安裝於桅杆主體(1)上,其特徵在於:所述桅杆主體(1)包括兩根前支撐杆(3)與兩根後支撐杆(4);所述前支撐杆(3)與後支撐杆(4)的底部均設有三個以上的支撐肘板(5)和一個固定上述支撐肘板(5)的固定鋼管(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雷達桅,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前支撐杆(3)與後支撐杆(4)是直徑為194cm,厚度為5cm。
【文檔編號】B63B15/02GK204037842SQ201420536829
【公開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18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18日
【發明者】劉文忠, 周立新 申請人:寧波新樂造船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