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陳姓背後的故事(陳姓的由來和漢字書法演變)
2023-10-18 09:51:53 4
文:高天晨
陳姓是華人的第五大姓。目前人口7000萬。陳姓出自姚姓和媯姓,是舜帝姚重華的後裔。陳姓名人輩出,是常見的中華姓氏,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陳姓的姓氏起源以及「陳」字的漢字書法演變的過程。
陳姓的來源
1、出自媯姓。
公元前十一世紀周武王克商後,找到帝舜的後代胡公滿媯姓。封胡於陳國,今河南淮陽縣,並將其女嫁給他,伺奉舜祠,其後人以國名為姓。
2、鮮卑族改姓,據《魏書》所栽,南北朝時有代北三字姓侯莫陳氏,隨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改姓陳。
3、古代安南(今越南)國王有姓陳。
王大有繪製的「陳」姓氏的圖騰
陳姓祖先——陳胡公
陳氏祖先陳胡公
「陳氏遍天下,淮陽是老家」已成為陳姓人的共識。陳氏的始祖是虞舜的後裔陳胡公。他死後,周武王以國賜姓,稱他為陳胡公。後人為了紀念他,修建了陳胡公陵園,位於淮陽縣風景秀麗的龍湖岸邊,成了海內外8000萬陳姓子孫的精神家園,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陳姓後裔前來祭祀先祖。
陳胡公陵園
「陳」字的造字本義和漢字書法演變
陳字的起源,
一種說法是:左邊的「耳刀」是「阜」的演化,本意是山坡,「東」的本意是太陽照射樹木的樣子,有的金文寫法還加一個「土」。陳字本意表示,太陽高升,山坡土丘陳列在前。
另一種說法是:「陳(陳)」與「陣」同源,後而分化。陳,金文的「耳刀旁」是「阜」表示山地,東是車的另一種寫法,表示部隊在野外山地布陣。
「陳」字的字體演變
【篆書】
金文
金文「陳逆簠」上的「陳」,簠fǔ,是古代祭祀時盛稻粱的器具。這裡的「陳」「阝」的寫法很像英文字母大寫的「E」,表示的是斜坡山地。右邊的「東」和後來的寫法一脈相承。金文寫法比較簡單大氣,這個在書法上是一種拙樸的美學。
有的金文會在下面加上「土」,土表示曠野,可以表示廣袤的土地場景,也可能表示部隊在曠野行兵布陣。
有的金文會加上「攴」,攴在偏旁裡就是「反文旁」,本意是拿著棍棒類的東西,可以表示攻擊,也可以表示訓誡。在這裡,應該表示部隊持械進攻,打擊敵人。在這裡的字義,更傾向於軍事上「陳」的含義。
小篆
「陳」的小篆寫法有兩種,一種是金文及各種寫法的總結,這個和繁體字的「陳」寫法基本一致,還有一種用了寫意的寫法,宛若流雲狀,極具裝飾性。
《六書通》中的記錄的不同篆書寫法的「陳」,可以看到篆書的多種形態。有的甚至還把「東」替換成「電」的篆書寫法。
【隸書】
漢簡
在敦煌馬圈出土的馬圈灣前漢簡《辭書觚》,字形和用筆具篆意,無明顯波勢與挑法,但是結體已有較大變化,用方筆,多取橫勢,筆畫有粗細,行筆簡疾。
漢隸
隸書《西狹頌》的「陳」 雖然是隸書成熟時代的作品,但又帶有較濃的篆書意味,它"結體在篆、隸之間"。結字高古,莊嚴雄偉,用筆樸厚,方圓兼備,筆力遒勁。
清隸
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他的書法藝術以古樸渾厚見長。他首創的漆書,是一種特殊的用筆用墨方法。這個隸書「陳」字體現了金農用墨,濃厚似漆,寫出的字凸出於紙面。
他所用的毛筆,象扁平的刷子,蘸上濃墨,行筆只折不轉,象刷子刷漆一樣。這種方法寫出的字看起來粗俗簡單,無章法可言,其實是大處著眼,有磅礴的氣韻。
【楷書】
魏碑
《爨寶子碑》中的「陳」,處在隸書和楷書風格之間,風格樸厚古茂,奇姿百出。康有為評其:"端樸若古佛之容",
唐楷
顏真卿《多寶塔碑》
顏真卿《多寶塔碑》,是經典的楷書字體,用筆有力,結體方正。左邊的「耳刀」的豎有弧度,和右半部分的「東」的端正相輝映。
【行書】
經典行書《蘭亭序》,是王羲之的代表作,行筆瀟灑,線條映帶有韻律,行雲流水。
【草書】
章草
元代鄧文原章草《急就章》,用筆迅捷,結體穩中求變。
今草
晉代王羲之的草書《闊別帖》,氣勢連貫,筆走龍蛇,屬於一筆書,似流水又如疾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