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大豆新品種選育方法及栽培技術的製作方法
2023-10-18 10:55:29 3
專利名稱:太空大豆新品種選育方法及栽培技術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品種大豆的選育方法及栽培技術。
背景技術:
我國是大豆的原產國,有5000多年的大豆栽培史。大豆的綜合利用價值高過一般植 物,世界很多國家農業科技人員對大豆的新一代品種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開發。我國的大 豆產量原來一直位於世界第一位,後來,由於我國人口增長過快,土地資源有限,產值 與成本比過低、產量與栽培技術滯後等因素,使我國大豆種植面積減少,但需求量卻不 斷增加。目前我國主產區大豆生產有可能進一步萎縮。尤其是大豆集中產區一般都是經 濟比較落後地區,自然條件差,可替代作物不多,大豆本是該區農業種植結構調整優先 發展作物,但由於大豆產量低,生產效益下降,與種植玉米相比,其收入低於玉米收入。
若想土地增效、農民增收,增強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只有當大豆667平方米產 量由目前的120-150千克提高到200-250千克,其經濟效益才能與玉米和旱稻相比。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太空大豆新品種選育方法及栽培技術,該大豆品種是經搭 載太空飛行器後經變異的大豆品種,經純化、穩定而成。其具有產量高、等優點。 本發明太空大豆新品種選育方法及栽培技術的技術內容敘述如下 太空大豆新品種選育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是將優良品種的大豆經從地球到太 空的太空飛行器搭載後,返回地球,利用太空的微動、高真空強輻射的環境使搭載太空飛行器進 入太空的大豆種子發生變異,從中選出綜合性狀良好的個體,進行培育,直至選出性狀 穩定的新品種,即得到太空大豆新品種。
在大豆生長過程中,噴灑促控劑,分三次花前5天,濃度800-1000倍;結莢期, 濃度500-600倍;鼓粒期濃度500-600倍。
所述的噴灑促控劑選用果樹葉面肥PBO,江陰市果樹促控劑研究所提供。 早熟栽培80-90天成熟,窄行密植栽培;60釐米行距,30釐米株距,海洋田,不需 空壟。中熟栽培90-120天成熟,窄行密植栽培;60釐米行距,30釐米株距,海洋田,不
需空壟。
晚熟栽培130-140天成熟,有以下三種栽培技術
1) 窄行密植栽培;80釐米行距,40釐米株距,每種植四壟留一空壟;
2) 大壟、高臺、稀播種栽培;行距100釐米,株距50釐米,667平方米用種量0.3 千克,在底地好的情況下地膜提溫,適時早播,不起壟平種,每四壟留一空壟,穴播, 單粒;
3) 特大壟、高臺、平播種栽培;特徵是行距150釐米,株距50釐米。
所述的太空大豆新品種,其特徵在於該品種一次性開花, 一次性結莢。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擴大太空大豆新品種的種植面積,可緩解 大豆供需緊張的矛盾,減少進口大豆數量,增加大豆產量;同時進口轉基因大豆的不安 全性減少。該品種的產品指標可達到667平方米麵積350-500千克,每畝增產200千克。
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太空大豆新品種選育方法及栽培技術作詳細說明 太空大豆新品種選育方法,該方法是將優良品種的大豆經從地球到太空的太空飛行器搭 載後,返回地球,利用太空的微動、高真空強輻射的環境使搭載太空飛行器進入太空的大豆 種子發生變異,從中選出綜合性狀良好的個體,進行培育,直至多次選育,選出性狀穩
定的新品種,即得到太空大豆新品種。在大豆生長過程中,噴灑促控劑,分三次花前5
天,濃度800-1000倍;結莢期,濃度500-600倍;鼓粒期濃度500-600倍。所述的噴灑 促控劑選用果樹葉面肥PBO,江陰市果樹促控劑研究所提供。
所述的太空大豆新品種,其特徵在於該品種一次性開花, 一次性結莢。 2005年6月16日在河南省長葛市官亭農業園區將太空大豆試種三畝,當年在試種的 過程中觀察到其中有兩根單株與一般的植株生理特徵特性不同,植株特別高大繁茂,一 棵單株高151釐米, 一棵單株高137釐米,兩棵變異株都表現出極強的抗旱性與抗病性, 並顯示出優質的特性。而且這兩株結莢率也明顯高於其它植株,從植株底部5釐米處到 一直到頂端全部是莢。經實際數數,151釐米株高結莢1106個,137釐米株高結莢1742個。
2006年在甘肅白銀市五大坪農場又進行了多點面積性試種,又選出早熟優良特性的 變異單株。
2007年在遼寧省海城市感王鎮於官村又進行了大面積試種,從中又篩選出兩個變異 具有優良特性,且適合當地種植的新品種。
1、 具體的新品種選育過程是
1) 先從種植的種子田中單株進行挑選,打上標誌,收穫前去掉後期長勢不強、結莢 不多、抗性差的單株。入選後的單株收穫時單收,人工剝粒,精選後留做下年種子。
2) 第二年把上年選好的種子單壟、單條播種、或單塊播種,並將其與大田的種子對 照。秋收前要去除病株、小株,然後單收、單打、單選,優良的種子做下年原種用。
3) 把上年選好的原種進行混合,混合後進行播種。種子田播種時要稀播,不能過密。
花期與成熟期要嚴格選出雜種,長勢不強及各種因素所造成的劣式單株,收穫後進行精 選、提純作為原種。
總結以上內容第一年挑選出變異的單株;第二年進行比較、挑選;第三年進行株 系比較試種,做到三級種子提純。
2、 該品種的特徵特性如下
該品種有限結莢習性,生育期140天,夏播120天,圓葉,紫色花,分支率極強, 植株高大繁茂呈扇面張開型。自然生長高可達1.8米,寬可達2米,主莖粗3-4釐米, 單株結莢一般在450-500個,最多可達2000個,抗性極強。成熟後圓粒,種粒黃色,種 臍褐色,百粒重20克,生物化驗脂肪含量20. 3%,粗蛋白含量44.2%。
3、 產量表現
1) 2005年在河南省長葛市官亭農業園區夏播,平均667平方米產量384千克。
2) 在河南開封尉式高肥水小面積的試種中,最高667平方米產743千克。
3) 2006年在甘肅白銀市種植130畝,在較大的面積上獲得成功。經白銀市農業局與 專職檢驗員實地測產,平均667平方米產量365.6千克,實際收穫後的產量387千克。
4) 2007年在遼寧省海城市感王鎮於官村種植500畝,667平方米,產量430. 5千克。 通過三年的培育觀察,該品種一年比一年生長強盛,產量一年比一年高,質量一年
比一年優質, 一般面積性種植667平方米,產量不低於350-450千克。
4、 太空大豆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分早熟、中熟、晚熟三種品種的栽培,
早熟栽培80-90天成熟,窄行密植栽培;60釐米行距,30釐米株距,海洋田,不需 空壟。
中熟栽培90-120天成熟,窄行密植栽培;60釐米行距,30釐米株距,海洋田,不
需空壟。
晚熟栽培130-140天成熟,有以下三種栽培技術
1) 窄行密植栽培;80釐米行距,40釐米株距,每種植四壟留一空壟;
2) 大壟、高臺、稀播種栽培;行距100釐米,株距50釐米,667平方米用種量0.3 千克,在底地好的情況下地膜提溫,適時早播,不起壟平種,每四壟留一空壟,穴播, 單粒;
3) 特大壟、高臺、平播種栽培;特徵是行距150釐米,株距50釐米。
1) 窄行密植栽培技術
荒灘,山坡地,沙地,河套地等的貧瘠地區可選用窄行密植栽培技術。其特徵是 80釐米行距,40釐米株距,每種植四壟留一空壟為打藥、鋤草田間管理用,並起到通風 透光的作用,要求穴播每穴一粒, 一定保全苗。待株高25釐米時,進行中耕鋤草,在中 耕趟地時一定把土運到植株底部,防分枝闢裂。待苗高50釐米時要進行控長,要進行微 控。待株高60—65釐米時,要進行二次控制,這時要控住,不能再往高長,為增強主莖 的分枝,當主莖的分枝達到10—14個分枝,控後的植株營養生長減緩,生殖生長增強。 此時分枝上出現二次分枝,植株生長繁茂,開始進入花期,這時的田間管理要跟上,花 前噴一次葉面肥,結莢期噴一次葉面肥,單株結莢一般在450 — 500莢左右。這種栽培技 術667平方米用種量0.47千克,保苗2100株一2200株,產量500—600千克。
2) 大壟,高臺,稀播種的栽培技術
些種栽培技術要求土地平坦,土層深厚,土壤的有機質含量高的壤土。特徵是行距 100釐米,株距50釐米,667平方米用種量0.3千克,在底地好的情況下地膜提溫,適時 早播,不起壟平種,每四壟留一空壟,穴播,單粒。要求單壟,單行,單株,畝保苗1300 株。苗高130釐米時去膜進行中耕起壟。中耕2—3次。第一次趟地時要深趟,深度20 釐米以上,第二次趟地時要壟溝內的土運到植株底部。第三次趟地時還不要深趟,這時 要把100釐米行距的壟打出來,壟溝深,壟臺寬平,達到通風透光良好。當株高55—60 釐米時進行行微控,不能生長過快。株高達到75 — 80釐米時要一次性控住,使營養生長 和生殖生長同步。由於抑制了植株上部的生長點,此時的主分枝開始形成二次分枝株型 開始向植株的兩側發展,這時一定要控制好植株的高度,寬度,高度最好不超80釐米, 橫向寬度100—120釐米,不超150釐米,植株這時分枝上開始部分出現三次分枝。植株 高大繁茂,呈角面張開型,此時如肥力不定要及時追肥,大豆開發結莢期是植株氮素積
累最快最多時期,因此,大豆花前或初花期追施氮素化肥效果較好,要求花前鼓粒期各 噴一次葉面肥,大壟,稀播一般單株結莢800_卯0莢左右,多的1000多莢667平方米 產量550—650千克。
3)特大壟,高臺,平播種的栽培技術-
這種栽培要求平原地,土地平整,土壤的有機質豐富,排灌條件良好。特徵是行距 150釐米,株距50釐米,每667平方米用種量0.2千克,要求保苗900株左右。播種前 要整好地,選好種,種子一定要包衣處理,作好輪作換茬,適期播種,保證苗齊,科學 施肥,不同時期的田間管理等措施得當到位。具體做法是,把選好的地塊秋季進行全方 位深松,深松深度一般30釐米以上,在整地時配合施底肥。667平方米施有機農家肥, 3000—4000千克,與翻地深松同時進行,把肥施入15—20釐米以下。春播前首先要把好 種子關,把準備好的種子包衣處理後發芽率一定要保證99%以上。春播整地時,把配比好 的氮磷,鉀肥按播的行距施入壟臺中,在松旋地時將肥旋入8 — 10釐米的表土以下,做 好播前的準備,施肥量667平方米磷二銨30千克,鉀鎂肥20千克,氮素化肥5 — 10千 克。當土地播種的準備工作完成後,應覆膜栽培。覆膜栽培是一項抗旱,增溫、提質、 增產、增效的綜合栽培技術。選用140釐米黑膜為佳。150釐米的壟覆140釐米的膜,地 膜蓋好後,行間壟溝留下,以備中耕趟地時用。地膜覆蓋可造時早播。 一般地表層5釐 米,深度地溫穩定10'C時可下種播種,播種深度3 — 5釐米。在開花,結莢,鼓粒期各噴 一次葉面肥,防止後期脫肥。
權利要求
1、太空大豆新品種選育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是將優良品種的大豆經從地球到太空的太空飛行器搭載後,返回地球,利用太空的微動力、高真空強輻射的環境使搭載太空飛行器進入太空的大豆種子發生變異,從中選出綜合性狀良好的個體,進行培育,直至選出性狀穩定的新品種,即得到太空大豆新品種。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空大豆新品種選育方法,其特徵在於在大豆生長過程中,噴灑促控劑,分三次花前5天,濃度800-1000倍;結莢期,濃度500-600倍;鼓 粒期濃度500-600倍。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空大豆新品種選育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噴灑促控 劑選用果樹葉面肥PBO,江陰市果樹促控劑研究所提供。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太空大豆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其特徵在於早熟栽培80-90 天成熟,窄行密植栽培;60釐米行距,30釐米株距,海洋田,不需空壟。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空大豆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其特徵在於中熟栽培90-120 天成熟,窄行密植栽培;60釐米行距,30釐米株距,海洋田,不需空壟。
6、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空大豆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其特徵在於晚熟栽培130-140 天成熟,有以下三種栽培技術1) 窄行密植栽培;80釐米行距,40釐米株距,每種植四壟留一空壟;2) 大壟、高臺、稀播種栽培;行距100釐米,株距50釐米,667平方米用種量0.3 千克,在底地好的情況下地膜提溫,適時早播,不起壟平種,每四壟留一空壟,穴播,單 粒;3) 特大壟、高臺、平播種栽培;特徵是行距150釐米,株距50釐米。
7、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太空大豆新品種,其特徵在於該 品種一次性開花, 一次性結莢。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新品種大豆的選育方法及栽培技術,該方法是將優良品種的大豆經從地球到太空的太空飛行器搭載後,返回地球,利用太空的微動、高真空強輻射的環境使搭載太空飛行器進入太空的大豆種子發生變異,從中選出綜合性狀良好的個體,進行培育,直至選出性狀穩定的新品種,即得到太空大豆新品種。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擴大太空大豆新品種的種植面積,可緩解大豆供需緊張的矛盾,減少進口大豆數量,增加大豆產量;同時進口轉基因大豆的不安全性減少。該品種的產品指標可達到667平方米麵積350-500千克,每畝增產200千克。
文檔編號A01H1/06GK101180945SQ20071015875
公開日2008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07年12月7日 優先權日2007年12月7日
發明者沈士光, 陳素榮 申請人:遼寧極樂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