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工程機械用消音器的製造方法
2023-10-11 14:37:39 4
一種工程機械用消音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工程機械用消音器,包括上部連接有排氣管、側部連接有進氣管的殼體,殼體內設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將殼體內腔依次分為進氣腔、後共振腔、前共振腔和排氣腔,殼體內腔下部設有穿過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進入排氣腔中的下內插管,殼體內腔上部設有穿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進入前共振腔的上內插管,具有膨脹腔周期性頻帶消聲特性和共振消聲特性,結合穿孔管穿孔調音功能,使整個中高頻區域均有很好的消聲效果,上下內插管位於後共振腔的部分分別均布有穿孔,降低內插管出口處及管壁小孔氣流噴射速度,有效降低排氣背壓損失,從而提高其聲學性能,達到降低排氣噪聲的目的。
【專利說明】—種工程機械用消音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工程機械用消音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客車及卡車通常對柴油機用消聲器的聲學性能要求較高,而且較工程機械來講,布置空間較大,通常將消音器設計容積加大,使得聲學性能較好,而工程機械一直以來對消聲性能要求不高,但是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人們對產品認知度的不斷提高,工程機械的NVH性能,尤其是駕駛室內噪聲性能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設計出既滿足聲壓級及背壓要求,又具有良好車內聲品質的排氣系統,成為產品開發過程中至關重要的環節。
[0003]工程機械用消音器,由於對安裝空間和背壓損失的要求,往往會因為多種原因無法實施,使得很多的消聲方案難以實施,目前工程機械用消音器多用擴張腔及內插管及共振腔結構,往往顧此失彼,無法很好顧及安裝空間下保證好的聲學性能、極低的背壓損失,而有的為了提高聲學性能而犧牲排氣背壓,使得柴油機功率損失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能有效降低排氣背壓損失、消音效果好的工程機械用消音器。
[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包括上部連接有排氣管、側部連接有進氣管的殼體,殼體內設有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將殼體內腔依次分為進氣腔、後共振腔、前共振腔和排氣腔,其結構特點是所述殼體內腔下部設有穿過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進入排氣腔中的下內插管,所述殼體內腔上部設有穿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進入前共振腔的上內插管,所述上內插管和下內插管位於後共振腔的部分分別均布有穿孔。
[0006]所述進氣管伸入殼體內的部分均布有多個進氣管穿孔,所述排氣管伸入殼體內的部分均布有多個排氣管穿孔。
[0007]所述上內插管和下內插管的兩端部分別設有導流口。
[0008]所述排氣管位於殼體外的部分均布有多個排氣管穿孔。
[0009]所述排氣管位於殼體外的部分內襯有吸音棉。
[0010]所述吸音棉與排氣管位於殼體外部的排氣管穿孔相對應。
[0011]所述殼體上部間隔設有兩個平行設置的上內插管。
[0012]採用上述方案的工程機械用消音器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本實用新型中設有三個內插管,形成三通結構,具有膨脹腔周期性頻帶消聲特性,同時具有共振腔共振消聲特性,結合穿孔管穿孔調音功能,使本實用新型在整個中高頻區域均有很好的消聲效果,上內插管和下內插管位於進氣腔中的端部設有導流口,可優化內插管進出口處流場分布,降低流體渦流損失,抑制氣流再生噪聲,同時結合內插管、排氣管穿孔,降低內插管出口處及管壁小孔氣流噴射速度,有效降低排氣背壓損失,從而提高其聲學性能,達到降低排氣噪聲的目的,而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降噪效果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4]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俯視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3是圖1中A-A向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如圖1、圖2和圖3所示,該工程機械用消音器包括上部連接有排氣管1、側部連接有進氣管9的殼體16,本實施例中排氣管I和進氣管9伸入到殼體16的內腔中,並通過焊接的方式連接在殼體16上。殼體16內設有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5和第三隔板14,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5和第三隔板14將殼體16內腔依次分為進氣腔8、後共振腔6、前共振腔4和排氣腔3,殼體16內腔下部設有穿過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5和第三隔板14進入排氣腔3中的下內插管10,殼體16內腔上部設有穿過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5進入前共振腔4的上內插管7,殼體16上部間隔設有兩個平行設置的上內插管7,兩個上內插管7和一個下內插管10形成三通結構,具有膨脹腔周期性頻帶消聲特性同時具有共振腔共振消聲特性。上內插管7和下內插管10位於後共振腔6的部分分別均布有穿孔17。進氣管9伸入殼體16內的部分均布有多個進氣管穿孔11,排氣管I伸入殼體16內的部分均布有多個排氣管穿孔2。上內插管7和下內插管10的兩端部分別設有導流口 12,導流口 12可以優化內插管進出口處流場分布,降低流體渦流損失,抑制氣流再生噪聲。排氣管I位於殼體16外的部分均布有多個排氣管穿孔2,排氣管I位於殼體16外的部分內襯有吸音棉13,吸音棉13與排氣管I位於殼體16外部的排氣管穿孔2相對應,增加了二次消聲功能。
[0018]本實用新型是這樣使用的:氣流經過進氣管9進入並通過進氣管穿孔11進入進氣腔8,從而實現膨脹腔和穿孔管兩種基本消聲元件的組合消聲,消聲後的氣流通過導流口12進入兩個上內插管7和下內插管10,再穿過上下內插管上的穿孔17進入前共振腔6中,穿孔2能降低內插管出口處及管壁小孔氣流噴射速度,有效降低排氣背壓損失,氣流在前共振腔6中通過共振消聲,同時一部分氣流進入後共振腔4中,進一步提高低頻消聲能力,經過共振後的氣流再通過下內插管10上的穿孔17進入內插管10,流向排氣腔3,因為擴張腔體積變化,引起聲阻抗變化使得一部分沿著管道傳播的聲波反射,實現消聲,排氣腔3中的氣流部分直接進入排氣管1,另一部分氣流經過排氣管I上的穿孔2消音後進入排氣管1,氣流進入排氣管I後再經過殼體16外部排氣管I上的穿孔2進入吸音棉13進行二次消聲。本實用新型提高了其聲學性能的同時又不增加其體積。
[0019]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具體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飾。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以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工程機械用消音器,包括上部連接有排氣管(I)、側部連接有進氣管(9)的殼體(16),殼體(16)內設有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5)和第三隔板(14),所述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5)和第三隔板(14)將殼體(16)內腔依次分為進氣腔(8)、後共振腔(6)、前共振腔(4)和排氣腔(3),其特徵是所述殼體(16)內腔下部設有穿過第一隔板(15)、第二隔板(5)和第三隔板(14)進入排氣腔(3)中的下內插管(10),所述殼體(16)內腔上部設有穿過第一隔板(15)和第二隔板(5)進入前共振腔(4)的上內插管(7),所述上內插管(7)和下內插管(10)位於後共振腔(6)的部分分別均布有穿孔(1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機械用消音器,其特徵是所述進氣管(9)伸入殼體(16)內的部分均布有多個進氣管穿孔(11 ),所述排氣管(I)伸入殼體(16 )內的部分均布有多個排氣管穿孔(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機械用消音器,其特徵是所述上內插管(7)和下內插管(10)的兩端部分別設有導流口(12)。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機械用消音器,其特徵是所述排氣管(I)位於殼體(16)外的部分均布有多個排氣管穿孔(2)。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工程機械用消音器,其特徵是所述排氣管(I)位於殼體(16)外的部分內襯有吸音棉(13 )。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工程機械用消音器,其特徵是所述吸音棉(13)與排氣管(I)位於殼體(16)外部的排氣管穿孔(2)相對應。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機械用消音器,其特徵是所述殼體(16)上部間隔設有兩個平行設置的上內插管(7)。
【文檔編號】F01N1/00GK203570402SQ201320615942
【公開日】2014年4月30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8日
【發明者】田新偉, 桂建華, 田曉光, 陳國強 申請人:濰柴動力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