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建築膠合板定型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11 13:54:34 1

本發明涉及建築、家裝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建築膠合板定型裝置。
背景技術:
在建築、家裝領域內經常使用膠合板,膠合板是由木段旋切成單板或由木方刨切成薄木,再用膠粘劑膠合而成的三層或多層的板狀材料,膠合板在製作完成後往往需要對其施壓,使得膠合效果更為理想更為穩固,在現有技術中一般都是通過堆疊使膠合板持續受到擠壓,由於堆疊時的受力不均往往會出現兩塊板之間偏移中心線的現象,其擠壓效果並不理想,現有中也有較多的膠合板定型設備,但其操作太過繁瑣,使用成本較大,不適合推廣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建築膠合板定型裝置,通過採用轉輪,使膠合板能夠定向移動,並通過外套殼底部的頂板對膠合板底部進行支撐,使其在外套殼內保持恆定形狀,方便膠合板的定型。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建築膠合板定型裝置,包括架體及設置在所述架體上的外套殼,所述外套殼為內空的圓柱形機構,所述外套殼內組成用以傳送膠合板的通道在所述外套殼左右兩側同時設置有方位對立的貫通槽,在所述外套殼左右兩側同時設置有平板,所述平板對等設置在所述貫通槽邊測,在所述平板上同時設置有軸孔,在所述軸孔內設置有第一驅動軸,所述第一驅動軸上套設有轉輪,在所述外套殼上設置有驅動所述第一驅動軸旋轉的電動機,所述轉輪旋轉時外圓部貫通所述貫通槽並伸入所述通道內,在所述平板上設置有與所述轉輪相配合的卡軸,在所述外套殼下方設置有出口,在所述平板下方設置有第二驅動軸,在所述第二驅動軸上設置有轉盤,在所述轉盤盤沿上設置有牴觸棒,所述牴觸棒沿所述轉盤盤沿呈環形均與分布,所述牴觸棒一端旋轉連接在所述轉盤上,所述牴觸棒另一端通過第一彈力裝置與所述轉盤連接,在所述外套殼接近出口一端內設置有頂板,所述頂板一端設置有抵杆,所述抵杆貫通所述外套殼外端並穿出所述外套殼外,所述頂板接近所述抵杆的一面上設有防護墊,所述防護墊與所述頂板膠合設置,所述抵杆背離所述頂板一端設置有抵板,所述第一彈力裝置正常情況下所述抵板背離所述抵杆一端緊貼在所述牴觸棒接近所述第一彈力裝置一端,在所述抵板與所述外套殼外殼壁之間設置有第二彈力裝置,所述第二彈力裝置彈開情況下所述頂板緊貼在所述外套殼內殼壁上,所述頂板背離所述抵杆的一面為抵靠面。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發明,所述抵板朝向所述牴觸棒的一面為抵靠面,所述牴觸棒接近所述第一彈力裝置一端呈錐形。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發明,在所述平板外端設置有用以驅動所述第二驅動軸旋轉的電動機。
進一步的,為更好地實現本發明,在所述轉輪上套設有項圈。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通過採用轉輪與卡軸相配合,使膠合板在外套殼內僅能夠進行單向運動,並通過設置在外套殼出口的頂板,使膠合板受到作用力,使膠合板能夠在外套殼內保持擠壓狀態,有助於膠合板的定型。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發明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範圍的限定,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內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中定位板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介紹,但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不限於此。
如圖1-2所示,一種建築膠合板定型裝置,包括架體101及設置在所述架體101上的外套殼102,所述外套殼102為內空的圓柱形機構,所述外套殼102內組成用以傳送膠合板的通道103,本發明中,加工後的膠合板伸入外套殼內,在重力作用下,膠合板沿著外套殼內壁向下移動,在所述外套殼102左右兩側同時設置有方位對立的貫通槽104,使貫通槽的長度方向平行於通道的高度方向,在所述外套殼102左右兩側同時設置有平板105,使兩側的平板對等設置,所述平板105對等設置在所述貫通槽104邊測,使兩個貫通槽邊測均同時設置平板,使平板在貫通槽邊測組成2個支撐平面,在所述平板105上同時設置有軸孔,在所述軸孔內設置有第一驅動軸106,使第一驅動軸垂直於貫通槽長度方向,所述第一驅動軸106上套設有轉輪107,使轉輪部分伸入貫通槽內,在所述外套殼102上設置有驅動所述第一驅動軸106旋轉的電動機,利用電動機驅動兩側的轉輪反向旋轉,本發明中,使轉輪正轉時,伸入通道內的膠合板能夠與轉輪產生相對作用力,在轉輪的驅動下,使膠合板能夠沿著通道向外套殼下方移動,所述轉輪107旋轉時外圓部貫通所述貫通槽104並伸入所述通道103內,兩側的轉輪之間組成用以傳送膠合板的通道,當膠合板下移過程中,膠合板與轉輪相接觸,在轉輪旋轉時,轉輪驅動膠合板下移,在所述平板105上設置有與所述轉輪107相配合的卡軸109,當轉輪正轉時,驅動膠合板下移,當轉輪反轉時,卡軸使轉輪鎖死,因此膠合板僅能夠單向移動。
本發明中,為了使膠合板能夠在外套殼組成的通道內停留一定時間,方便膠合板的擠壓定型,在所述外套殼102下方設置有出口,用以膠合板的輸出,在所述平板105下方設置有第二驅動軸110,使第二驅動軸平行於第一驅動軸,在所述第二驅動軸110上設置有轉盤111,在所述轉盤111盤沿上設置有牴觸棒112,所述牴觸棒112沿所述轉盤111盤沿呈環形均與分布,所述牴觸棒112一端旋轉連接在所述轉盤111上,所述牴觸棒112另一端通過第一彈力裝置113與所述轉盤111連接,使牴觸棒向同方向傾斜狀態排布在轉盤盤沿上,在所述外套殼102接近出口一端內設置有頂板114,當頂板伸入出口中部時,膠合板底部緊貼在頂板上端面上,當頂板朝外套殼內壁一側移動時,頂板之間組成供膠合板下移的通道,此時在轉輪的驅動下,使膠合板從出口移出,進行集中收集。當膠合板底部緊貼到頂板上時,在頂板的支撐下,使膠合板伸入外套殼內的通道內,此時停止轉輪旋轉,使膠合板在外套殼內的圓形通道內受到外套殼內壁的擠壓,使得膠合板能夠更快的定型。
本發明中,為了使膠合板能夠方便輸出,所述頂板114一端設置有抵杆108,所述抵杆108貫通所述外套殼102外端並穿出所述外套殼102外,所述頂板114接近所述抵杆108的一面上設有防護墊1140,所述防護墊1140與所述頂板114膠合設置,所述防護墊1140用於防止所述頂板114在朝所述外套殼102內端壁移動過程中直接與所述外套殼102的內端壁接觸而造成的磨損,所述抵杆108背離所述頂板114一端設置有抵板115,所述第一彈力裝置113正常情況下,牴觸棒向離轉盤較遠的方向傾斜,此時,所述抵板115背離所述抵杆108一端緊貼在所述牴觸棒112接近所述第一彈力裝置113一端,在第一彈力裝置的彈性力作用下,此時頂板伸入外套殼出口中部,在所述抵板115與所述外套殼102外殼壁之間設置有第二彈力裝置116,第二彈力裝置一端固定連接在外套殼的外殼壁上,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抵板上,所述第二彈力裝置116彈開情況下所述頂板114緊貼在所述外套殼102內殼壁上,此時頂板推動抵杆向外套殼外側移動,在抵杆的推動下, 使抵板抵壓牴觸棒,使牴觸棒推動第一彈力裝置呈壓縮狀態,所述頂板114背離所述抵杆108的一面為抵靠面,該斜朝向外套殼上端傾斜,此時膠合板沿著斜朝向出口下方移動,當一塊膠合板從出口下方移出時,頂板受到的膠合板的排擠作用力消失,此時在第二彈力裝置和第一彈力裝置的彈性力作用下,使頂板形出口中部移動。
在頂板周期性向外套殼出口中部移動的過程中,能夠在出口中部形成阻擋膠合板下移的結構,在頂板伸入出口中部時,使轉輪停轉,此時使膠合板伸入外套殼內,形成穩定的擠壓狀態,當頂板向外套殼內殼壁上移動時,轉輪旋轉,使膠合板下移並輸出,能夠實現膠合板的逐個輸出的同時,有助於使膠合板的擠壓定型。本發明中,為了增大轉輪與膠合板之間的摩擦力,在所述轉輪107上套設有項圈,同時利用項圈,能夠避免轉輪對膠合板表面產生磨損。
實施例1:
本實施例中,為了使抵板與牴觸棒更好的配合,優選地,所述抵板115朝向所述牴觸棒112的一面為抵靠面,該抵靠面為向下傾斜的斜面,所述牴觸棒112接近所述第一彈力裝置113一端呈錐形,使抵板的下面與呈錐形的牴觸棒相配合,能夠提高牴觸棒與抵板之間的穩定性。
為了能夠使轉盤呈周期性旋轉,方便膠合板的間歇性輸出,本實施例中,進一步優選地,在所述平板105外端設置有用以驅動所述第二驅動軸110旋轉的電動機。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本發明可以有各種更改和變化。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