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鹽殺菌水連續自動生成器的製作方法
2023-10-24 04:19:22 2
專利名稱:次氯酸鹽殺菌水連續自動生成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衛生領域,具體涉及次氯酸鹽殺菌水的配製裝置。
背景技術:
次氯酸鈉、次氯酸鉀、次氯酸^、次氯酸銫等次氯酸鹽或亞氯酸鉀、亞氯酸鈉、亞氯酸銫等亞氯酸鹽是具有很強的殺菌功能的廉價化工產品,已經廣泛應用於醫療器械、醫用紡織品殺菌,餐飲業中炊具殺菌,青菜、肉、魚類等食品用來殺菌。以往的研究、使用表明,次氯酸鹽在偏酸性水溶液中的殺菌能力更強。已經有文獻介紹,K1值在5附近的次氯酸鈉水溶液比中性或偏鹼性水溶液中殺菌能力提高8-80倍。現有的次氯酸鹽殺菌水溶液多為人工在容器中配製,由於是間斷配製,難於做到即用即配,在連續使用或用量大的場所,需要頻繁地重複配製,配製裝置佔用空間大,人力投入多,殺菌水製備成本較高,儲存、使用都不夠方便。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次氯酸鹽殺菌水連續自動生成器,用於次氯酸鹽殺菌水溶液的製備,克服現有技術的間斷人工容器配製存在的難於做到即時配製,人力投入多,設備佔用空間大、生產成本高,儲存、使用不方便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的殺菌水生成器由連接在自來水等水源管路上的圓筒形水、次氯酸鹽溶液、酸溶液混合器,酸溶液儲罐,連接酸溶液儲罐與混合器的酸液輸送管,酸液輸送管和混合器酸溶液入口間的止逆閥門,安裝在酸液輸送管上的酸液輸送泵,次氯酸鹽溶液儲罐,連接鹽溶液儲罐與混合器的鹽溶液輸送管,鹽溶液輸送管和混合器鹽溶液入口間的止逆閥門,安裝在鹽溶液輸送管上的鹽液輸送泵,安裝在混合器進水口與水源連接管上的水質傳感器、供水電磁閥、流量計,安裝在混合器出水端的殺菌水導管,安裝在導管上的殺菌水水質傳感器和導管末端的放水閥門,連接流量計、水質傳感器信號輸出線及控制輸出端導線連接電磁閥、酸和鹽溶液輸送泵的電子控制器組成。以上為本實用新型基本方案。[0005] 為防止氣體從溶液輸送管路中進入混合器,在酸溶液輸送泵和止逆閥門之間酸溶液輸送管上有三通接頭,三通接頭和酸液儲罐間連接排氣管,排氣管上安裝排氣電磁閥;在鹽溶液輸送泵和止逆閥門之間的鹽溶液輸送管上有三通接頭,三通接頭和鹽溶液儲罐間連接排氣管,排氣管上安裝排氣電磁閥。 為有利於混合器內不同來源液體的均勻、穩定的混合,混合器的軸心線設定在水
平位置,混合器上酸溶液的進口位於水源一側,次氯酸鈉的進口位於出水一側。 為有利於混合器內不同來源液體快速、均勻混合,酸溶液進口和鹽溶液進口在混
合器圓周截面上的相對位置為順水流方向看,酸溶液進口和鹽溶液進口都在混合器橫截
面的下半圓周,並且相對混合器截面的鉛垂中線對稱設置,溶液進口中心與混合器截面圓
心連線與截面圓心以下的鉛垂半徑夾角為0-75度。 為進一步有利於混合器內不同來源液體的均勻、穩定的混合,酸溶液進口和鹽溶液進口在混合器圓周上的徑向位置為順水流方向看,酸溶液進口和鹽溶液進口都在混合器橫截面的下半圓周,並且相對混合器截面的鉛垂中線對稱設置,溶液進口中心與混合器截面圓心連線與截面圓心以下的鉛垂半徑夾角為0-60度。 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實現次氯酸鹽殺菌水的即用即配和較大數量的連續自動化配製。配製的殺菌水的品質可以預先設定,並且能夠根據水源水質變化對次氯酸鈉溶液和稀酸溶液的摻入量進行智能化調整,配製出的殺菌水的次氯酸鹽的濃度和保持最強能力的Ph值不因水源水質的變化而改變。配製設備結構簡單、體積小,佔用空間小,但配製數量不受限,只需監控運行狀態和補充次氯酸鹽溶液罐、酸液罐溶液的極少的人力投入,降低次氯酸鹽殺菌水的製備成本,給次氯酸鹽殺菌水的製備和使用帶來非同一般的方便,為推廣使用次氯酸鹽殺菌水創造了條件。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圖。[0011] 圖2為混合器剖視圖。 圖3為酸溶液進口和次氯酸鹽溶液進口在混合器圓周上的徑向位置圖。 圖4為酸溶液進口和次氯酸鹽溶液進口在混合器橫截面夾角與殺菌水Ph值關係圖。
具體實施方式參閱圖1、圖2,水平設置圓筒形水、次氯酸鹽溶液、酸溶液混合器4。混合器4連接水源一側下半圓周的筒壁上設酸溶液進口 2。混合器4出水一側下半圓周筒壁上設次氯酸鈉溶液進口 3。進口 2和進口 3以混合器圓周截面上的鉛垂中線為對稱線相對稱,兩個進口與混合器圓周剖面圓心連線夾角呈120度。配置酸溶液儲罐5,酸溶液儲罐5中裝入濃度4-12%的鹽酸溶液。連接酸溶液儲罐與混合器的酸液輸送管9,酸液輸送管與混合器酸溶液進口 2間安裝止逆閥門7,酸液輸送管上安裝酸液輸送泵6,在酸液輸送泵和止逆閥之間酸液輸送管上裝三通接頭,三通接頭和酸液儲罐間連接排氣管,排氣管上安裝排氣電磁閥8。配置次氯酸鹽溶液儲罐IO。氯酸鹽溶液儲罐10中裝入濃度4 12%的次氯酸鈉溶液。連接次氯酸鈉溶液儲罐與混合器的次氯酸鈉溶液輸送管14,次氯酸鈉溶液輸送管14與混合器次氯酸鹽溶液進口 3之間安裝止逆閥門12,輸送管上安裝次氯酸鈉溶液輸送泵ll,在次氯酸鈉溶液輸送泵和止逆閥之間次氯酸鈉溶液輸送管上安裝三通接頭,三通接頭和次氯酸鈉溶液儲罐間連接排氣管,排氣管上安裝排氣電磁閥13。在混合器接水源15的連接管上安裝水源水水質傳感器16,供水電磁閥17,流量計18。在混合器出水端接殺菌水導管,導管上安裝殺菌水水質傳感器20和放水閥門21。設置微電腦控制器19,控制器19連接流量計、水質傳感器信號輸出線,控制器19控制輸出端導線連接電磁閥、酸和次氯酸鈉溶液輸送泵。[0015] 本實施例的工作過程是接通控制器、電磁閥、輸送泵電源。開啟供水電磁閥17。當殺菌水出水閥門21處在打開狀態時,在混合器4內形成水流,控制器19接收水質傳感器輸入的水源水酸鹼度數據和流量計18輸入的流量數據,根據設定的殺菌水次氯酸鈉濃度和殺菌水Ph值,控制次氯酸納溶液輸送泵11和酸液輸送泵6的運行。泵11將儲罐10內的次氯酸鈉溶液輸往混合器4,泵11輸出的次氯酸鈉溶液經排氣電磁閥13排氣後經輸送14管、止逆閥門12、混合器上的入口 3進入混合器內腔1與水源水混合。泵6將儲罐5內的酸溶液輸往混合器4,泵6輸出的酸溶液經排氣電磁閥8排氣後再由輸送管9和止逆閥門7、酸入口 2進入混合器內腔1與水源水混合,調解水的Ph值,並使之保持在Ph5附近。水源水在混合器內與次氯酸鈉溶液混合併經加酸調Ph值,進行即時配製強殺菌水,混合器4通往殺菌水出水閥門21的管路上的水質傳感器將殺菌水的水質數據輸入控制器19,控制器19監控殺菌水水質並調整輸送泵使殺菌水的次氯酸鈉濃度和Ph值保持在設定值。
權利要求次氯酸鹽殺菌水連續自動生成器,其特徵是由連接在自來水水源管路上的圓筒形水、次氯酸鹽溶液、酸溶液混合器,酸溶液儲罐,連接酸溶液儲罐與混合器的酸液輸送管,酸液輸送管和混合器酸溶液入口間的止逆閥門,安裝在酸液輸送管上的酸液輸送泵,次氯酸鹽溶液儲罐,連接鹽溶液儲罐與混合器的鹽溶液輸送管,鹽溶液輸送管和混合器鹽溶液入口間的止逆閥門,安裝在鹽溶液輸送管上的鹽液輸送泵,安裝在混合器進水口與水源連接管上的水質傳感器、供水電磁閥、流量計,安裝在混合器出水端的殺菌水導管,安裝在導管上的殺菌水水質傳感器和導管末端的放水閥門,連接流量計、水質傳感器信號輸出線及控制輸出端導線連接電磁閥、酸和鹽溶液輸送泵的電子控制器組成。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次氯酸鹽殺菌水連續自動生成器,其特徵是在酸溶液輸送泵和止逆閥門之間酸溶液輸送管上有三通接頭,三通接頭和酸液儲罐間連接排氣管,排氣管上安裝排氣電磁閥;在鹽溶液輸送泵和止逆閥門之間的鹽溶液輸送管上有三通接頭,三通接頭和鹽溶液儲罐間連接排氣管,排氣管上安裝排氣電磁閥。
3.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次氯酸鹽殺菌水連續自動生成器,其特徵是混合器的軸心線設定在水平位置,混合器上酸溶液的進口位於水源一側,次氯酸鈉的進口位於出水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次氯酸鹽殺菌水連續自動生成器,其特徵是酸溶液進口和鹽溶液進口在混合器圓周截面上的相對位置為順水流方向看,酸溶液進口和鹽溶液進口都在混合器橫截面的下半圓周,並且相對混合器截面的鉛垂中線對稱設置,溶液進口中心與混合器截面圓心連線與截面圓心以下的鉛垂半徑夾角為0-75度。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次氯酸鹽殺菌水連續自動生成器,其特徵是酸溶液進口和鹽溶液進口在混合器圓周截面上的相對位置為順水流方向看,酸溶液進口和鹽溶液進口都在混合器橫截面的下半圓周,並且相對混合器截面的鉛垂中線對稱設置,溶液進口中心與混合器截面圓心連線與截面圓心以下的鉛垂半徑夾角為0-75度。
6.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次氯酸鹽殺菌水連續自動生成器,其特徵是酸溶液進口和鹽溶液進口在混合器圓周上的徑向位置為順水流方向看,酸溶液進口和鹽溶液進口都在混合器橫截面的下半圓周,並且相對混合器截面的鉛垂中線對稱設置,溶液進口中心與混合器截面圓心連線與截面圓心以下的鉛垂半徑夾角為0-60度。
7.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次氯酸鹽殺菌水連續自動生成器,其特徵是酸溶液進口和鹽溶液進口在混合器圓周上的徑向位置為順水流方向看,酸溶液進口和鹽溶液進口都在混合器橫截面的下半圓周,並且相對混合器截面的鉛垂中線對稱設置,溶液進口中心與混合器截面圓心連線與截面圓心以下的鉛垂半徑夾角為0-60度。
專利摘要次氯酸鹽殺菌水連續自動生成器,屬於衛生領域,用於次氯酸鹽殺菌水溶液的製備,克服現有技術的間斷人工容器配製存在的難於做到即時配製,人力投入多,設備佔用空間大、生產成本高,儲存、使用不方便的不足。由連接水源管路上的圓筒形水、次氯酸鹽溶液、酸溶液混合器,酸溶液儲罐,次氯酸鹽溶液儲罐,溶液輸送管,溶液輸送泵,水質傳感器、供水電磁閥、流量計,電子控制器組成。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是實現次氯酸鹽殺菌水的即用即配和較大數量的連續自動化配製。配製的殺菌水的品質可以預先設定,並且能夠進行智能化調整,配製設備結構簡單、體積小,佔用空間小,配製數量不受限,人力投入少。
文檔編號A01P3/00GK201528617SQ20092009379
公開日2010年7月21日 申請日期2009年6月11日 優先權日2009年6月11日
發明者何大收, 增田礎, 山下光治, 那須玄明 申請人:何大收;增田礎;山下光治;那須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