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子板內襯板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23 21:18:07 2
專利名稱:翼子板內襯板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輛的翼子板內襯板結構,其中進氣口設置在由翼子板、 翼子板的擋泥橡皮板和翼子板內襯板限定的空腔的上部內,從而可將所述空腔 內的空氣引入發動機內。
背景技術:
一般而言,在越野車中,從由翼子板、翼子板的擋泥橡皮板和翼子板內襯 板限定的空腔的上部將空氣引入發動機內,該空腔是相對無灰塵的環境(專利 文獻l)。因此,從防止灰塵、汙物或其他這種物質進入的觀點看,在翼子板 內襯板內形成開口不是較佳的。但是,越野車或其他這些車輛有時可能在保險 槓浸入水中時行進。在這種情況下,水會通過保險槓進入翼子板內襯板的內部 區域。因此,如果沒有在翼子板內襯板內形成排洩開口,則在車輛移動時水會 有時沿翼子板內襯板向上移動,從而到達發動機的進氣口。為了防止這種問題,如圖5 (A)所示,在翼子板內襯板102的前部上形成多個排洩開口 103。一般而言,排洩開口 103相應地形成在大致垂直延伸的表面上並開口成水平向前方向。因此,每個排洩開口 103可在具有沿垂直方向看時極小的開口面積。於是,可有效地防止向上濺起的泥水等輕易地通過排洩開口 103進入翼子板內襯板102的內部區域。專利文獻1:日本公開專利申請第2003-104241號發明內容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但是,因為排洩開口 103如上所述相應地開口成水平向前方向,所以每個 排洩開口 103可具有沿車輛的縱向看時較大的開口面積。於是,如圖5 (B) 所示,在車輛移動時通過前輪T的胎面部分向前飛濺的泥或其它這種物質可輕易地通過排洩開口 103進入翼子板內襯板102的內部區域。引入翼子板內襯板 102的內部區域內的泥或其它這種物質可使翼子板內生鏽。此外,無法輕易地 從翼子板內襯板102去除引入翼子板內襯板102的內部區域內的泥或其它這種 物質。作出本發明以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防止通過前輪向前飛濺的泥 或其它這種物質輕易地通過翼子板內襯板的排洩開口進入翼子板,並防止向上 飛濺的泥水通過排洩開口到達發動機的進氣口 。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本發明的每個權利要求解決上述問題。第一發明提供一種車輛的翼子板內襯板結構,其中進氣口設置在由翼子 板、翼子板的擋泥橡皮板和翼子板內襯板限定的空腔的上部內,從而可將所述 空腔內的空氣引入發動機內。圍繞前輪的胎面部分設置的翼子板內襯板本體具 有形成設置在前輪的中心前面的多個排洩開口。所述各排洩開口分別具有方向 向上的開口部分,從而沿垂直方向具有較大的開口面積而沿縱向方向具有較小 的開口面積,並具有從下面穿過所述開口部分的水可撞擊的擋護部分。根據本發明,由於各排洩開口的開口部分分別方向向上,所以每個開口部 分可具有沿縱向較小的開口面積。於是,在車輛行進的同時通過前輪的胎面部 分向前飛濺的泥或其它這種物質不能輕易地通過所述開口部分進入翼子板內 襯板的內部區域。相反,每個開口部分可具有沿垂直方向較大的開口面積。於是,從下面向 上飛濺的泥水等可通過開口部分輕易地進入翼子板內襯板的內部區域。但是, 因為排洩開口設有擋護部分,可由擋護部分來阻擋從下面穿過開口部分的泥水等。因此,可防止所述水等向上移動超過擋護部分的位置。因此,可避免所述 水等到達設置在上方的進氣口。在第二發明中,各擋護部分設置在各開口部分的上側;且各擋護部分向前 並向上傾斜成使穿過開口部分的水可撞擊到該擋護部分並然後向前偏轉。在第三發明中,各排洩開口的上部排洩開口具有方向基本上垂直的開口部 分和設置到該開口部分的擋護部分。此外,各排洩開口的下部排洩開口具有方 向向上並向前傾斜的開口部分並省略擋護部分。發明效果根據本發明,可防止由前輪向前飛濺的泥或其它這種物質通過翼子板內襯 板的排洩開口輕易地進入翼子板。此外,可避免向上飛濺的水通過排洩開口到 達設置在上方的進氣口。
圖1是具有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翼子板內襯板結構的車輛的正視立體圖(圖A)和垂直剖視圖(沿線B-B截取的剖視圖)(圖B)。 圖2是本實施例的翼子板內襯板的立體圖。 圖3是示出翼子板內襯板的運作的側視圖。 圖4是示出翼子板內襯板的運作的側視圖。圖5是常規翼子板內襯板的立體圖(圖A),和示出常規翼子板內襯板的 運作的側視圖(圖B)。附圖標記的說明 2…"翼子板4翼子板的擋泥橡皮板9 發動機的進氣口10 翼子板內襯板12翼子板內襯板本體20",第一排洩開口21*,*開口部分22,"覆蓋部分S…"空腔T 前輪Tr",胎面部分具體實施方式
在下文中,將參照附圖描述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1的翼子板內襯板結構。5圖1是具有根據本實施例的翼子板內襯板結構的車輛的正視立體圖(圖A)和垂直剖視圖(圖B)。圖2是本實施例的翼子板內襯板的立體圖。圖3和4 中的每個是示出所述翼子板內襯板的運作的側視圖。此外,圖中的前和後、左和右、以及上和下分別對應於車輛的前和後、左 和右、以及上和下。如圖1 (A)和(B)所示,翼子板2分別設置到車輛M的前部的側表面。 每個翼子板2可從外側覆蓋前輪T (圖3和4)並可形成車輛M的輪廓。此外, 翼子板的擋泥橡皮板4設置到車輛M的發動機室E的左側部和右側部。每個翼 子板的擋泥橡皮板4可從內側覆蓋前輪T。如圖1 (B)所示,翼子板2設有上部接納表面2u。上部接納表面2u形 成在彎曲成L形的翼子板2的上周界的下表面內。上部接納表面2u由上部支 承表面4s支承,上部支承表面4s形成在翼子板的擋泥橡皮板4的垂直壁部分 4t的上端內。此外,通過焊接或其它這種方法將翼子板2的上部接納表面2u 與翼子板的擋泥橡皮板4的上部支承表面4s結合。此外,翼子板的擋泥橡皮板4具有輪覆蓋部分4e,輪覆蓋部分4e可圍繞 前輪T的胎面部分Tr (周向部分)。形成在翼子板的擋泥橡皮板4的輪覆蓋 部分4e與翼子板2的下周界2e之間的開口被由例如樹脂製成的翼子板內襯板 IO關閉。即,車輛M的前部形成有由翼子板2、翼子板的擋泥橡皮板4和翼 子板內襯板10限定的通道狀空腔S。此外,發動機的進氣口 9設置在所述空 腔S的上部上。發動機的進氣口設置成基本上直接在前輪T的中心上方並通過 形成在翼子板的擋泥橡皮板的垂直壁部分4t內的通孔4h突出到所述空腔S內。<關於翼子板內襯板10〉翼子板內襯板10構造成在翼子板的擋泥橡皮板4的輪覆蓋部分4e與翼子 板2的下周界2e之間覆蓋前輪T,並用於防止通過前輪T飛濺的泥或其它這 種物質粘附到翼子板2的內表面。如圖2所示,翼子板內襯板10包括設置 成圍繞前輪T的胎面部分Tr的翼子板內襯板本體12、固定到翼子板2的下周 界2e的翼子板側固定部分15、以及要固定到翼子板的擋泥橡皮板4的輪覆蓋部分4e的擋泥橡皮板固定部分17。此外,在圖2中,省略了翼子板2和翼子 板的擋泥橡皮板4的下部。翼子板內襯板本體12形成圓弧形,從而跟隨前輪T的胎面部分Tr,並具 有多個第一排洩開口 20、多個第二排洩開口 25以及多個第三排洩開口 27。第 一至第三排洩開口20、 25和27相應地沿周界形成,設置在前輪T的中心的前 面。第一排洩開口 20設置在翼子板內襯板本體12的側向外側區域內,從而沿側向與發動機的進氣口 9基本上平齊。第一排洩開口 20沿周界形成,且其數量是例如五個。如圖2-4所示,每 個第一排洩開口 20具有方向向上的大致矩形開口部分21。上部第一排洩開口 20的開口部分21具有相對於水平面的較小傾角,從而基本上是垂直方向。而 下部第一排洩開口 20的開口部分21具有相對於水平面的相對大的傾角,從而 方向向上和向前傾斜。即,上部第一排洩開口20的所述開口部分21具有沿垂 直方向的較大開口面積和沿縱向方向的較小開口面積。此外,如圖3所示,每個上部第-排洩開口 20設有向上飛濺並穿過開口 部分21的泥水等可撞擊的擋護部分22。擋護部分22具有與開口部分21相同 的平面形狀並連接到開口部分21的上周界邊緣。此外,擋護部分22的角度適 當地設置成使向上飛濺並撞擊到擋護部分22的泥水向前偏轉。因此,可防止 所述泥水等向上移動超過擋護部分22的位置。因此,可避免泥水等到達發動 機的進氣口 9。而每個下部第一排洩開口 20未設置擋護部分22。然而,下部第一排洩開 口 20具有沿垂直方向相對小的開口面積並與發動機的進氣口 9間隔開。因此, 可避免穿過所述開口部分21的泥水等到達發動機的進氣口 9。如圖2所示,第二排洩開口 25設置在側向內部區域內,該側向內部區域 相對於第一排洩開口 20和發動機的進氣口 9向內設置(翼子板的擋泥橡皮板4 的輪覆蓋部分4e下方的區域)。第二排洩開口 25形成與第一排洩開口 20側 向並排。每個第二排洩開口 25具有方向向上的開口部分25h,該開口部分具有 與第一排洩開口 20相同的形狀。每個第二排洩開口 25都未設置擋護部分。二排洩開口 25更向內設置。第三排洩開口 27形成比第二排洩開口 25稍高。 每個第三排洩開口 27具有方向向上的開口部分27h,與第二排洩開口 25相比 該開口部分沿垂直方向較窄且沿側向較長。每個第三排洩開口 27未設置擋護 部分。因此,因為第二排洩開口 25和第三排洩開口 27中的每個都未設置擋護部 分,所以向上飛濺的泥水等可穿過開口部分25h和開口部分27h。然而,第二 排洩開口 25和第三排洩開口 27分別設置在相對於發動機的進氣口 9側向向內 設置的區域內,所述區域設置在翼子板的擋泥橡皮板4的輪覆蓋部分4e下方 (圖2)。因此,通過輪覆蓋部分4e阻擋向上飛濺的泥水等,從而避免它們到 達發動機的進氣口 9。翼子板內襯板本體12具有連接有保險槓8 (圖l (A))的保險槓連接部 分12c。保險槓連接部分12c設置在第一排洩開口 20、第二排洩開口 25和第 三排洩開口 27下方。<關於翼子板內襯板10的功能〉接著,描述所述翼子板內襯板10的功能。首先,當車輛M在保險槓8浸入水中的同時行進時,水可通過保險槓8 的開口 (未示出)進入翼子板內襯板10的內部區域(翼子板2的內部區域)。 當車輛M移動時,水可沿翼子板內襯板10向前和向後移動。然而,翼子板內 襯板10具有設置在前輪T前部的第一排洩開口 20、第二排洩開口 25以及第 三排洩開口27。因此,進入翼子板內襯板10的內部區域並向上移動的水可通 過第一排洩開口 20、第二排洩開口 25和第三排洩開口 27排洩。於是,進入翼 子板內襯板10的內部區域的水不能到達發動機的進氣口 9。此外,即使當車輛M在泥濘路面或其它這種路上行進時泥或其它這種物質 通過前輪T的胎面部分Tr向前飛濺,由於第一至第三排洩開口 20、 25和27 的開口部分21、 25h和27h分別方向向上,所以每個開口部分21、 25h和27h 可具有沿縱向較小的開口面積。於是,如圖4所示,通過前輪T的胎面部分 Tr向前飛濺的泥或其它物質不能通過開口部分21、25h和27h輕易地進入翼子 板內襯板IO的內部區域。此外,第一排洩開口 20設有擋護部分22。因此,如圖3所示,即使在車8輛M行進的同時前輪T掉入水坑時泥水向上飛濺,穿過開口部分21的泥水等 也可撞擊擋護部分22,從而從擋護部分向前偏轉。因此,可防止所述泥水等向 上移動超過擋護部分22的位置。因此,可避免泥水等到達發動機的進氣口9。如上所述,每個下部第一排洩開口20未設置擋護部分22。然而,下部第 一排洩開口 20具有沿垂直方向相對小的開口面積並與發動機的進氣口 9間隔 開。因此,可避免穿過所述開口部分21的泥水等到達發動機的進氣口 9。此外,因為第二排洩開口 25和第三排洩開口 27中的每個都未設置擋護部 分,所以向上飛濺的泥水等可穿過開口部分25h和開口部分27h。然而,第二 排洩開口 25和第三排洩開口 27分別設置在相對於發動機的進氣口 9側向向內 設置的區域內。因此,可避免向上飛濺的泥水等到達發動機的進氣口 9。<關於根據本發明的翼子板內襯板結構的優點〉根據本發明的翼子板內襯板結構,由於排洩開口 20、 25和27的開口部分 21、 25h和27h分別方向向上,每個開口部分21、 25h和27h可具有沿縱向較 小的開口面積。於是,在車輛M行進的同時通過前輪T的胎面部分Tr向前飛 濺的泥或其它物質不能通過開口部分21、 25h和27h輕易地進入翼子板內襯板 IO的內部區域。相反,每個開口部分21、 25h和27h可具有沿垂直方向較大的開口面積。 於是,向上飛濺的泥水等可通過開口部分21、 25h和27h輕易地進入翼子板內 襯板10的內部區域。但是,因為排洩開口 20設有擋護部分22,可由擋護部分 22來阻擋向上飛濺並穿過開口部分21的泥水等。因此,可防止所述泥水等向 上移動超過擋護部分22的位置。因此,可避免所述泥水等到達發動機的進氣 □ 9。<車輛翼子板內襯板結構1的更改形式〉本發明並不限於上述實施例,且可不偏離其範圍更改本發明。例如,在該 實施例中,第一排洩開口 20設有擋護部分22,而第二和第三排洩開口 25和 27未設置擋護部分。然而,第二和第三排洩開口 25和27可另外設有擋護部分。此外,在實施例中,僅上部第一排洩開口 20設有擋護部分22,而下部第 一排洩開口 20未設有擋護部分22。然而,第一排洩開口 20可都分別設有擋護 部分22。水此外,在實施例中,第一至第三排洩開口20、 25和27中每個的數量是五 。然而,如果必要,可改變第一至第三排洩開口 20、 25和27中每個的數量。
權利要求
1.一種車輛的翼子板內襯板結構,其中進氣口設置在由翼子板、翼子板的擋泥橡皮板和翼子板內襯板限定的空腔的上部內,從而可將所述空腔內的空氣引入發動機內,其中圍繞前輪的胎面部分設置的翼子板內襯板本體具有形成為設置在所述前輪的中心前面的多個排洩開口,其中,所述各排洩開口分別具有方向向上的開口部分,從而沿垂直方向具有較大的開口面積而沿縱向方向具有較小的開口面積,並具有從下面穿過所述開口部分的水可撞擊的擋護部分。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內襯板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擋護部分設 置在所述開口部分的上側內;且所述擋護部分向前並向上傾斜成使穿過所述開 口部分的水可撞擊到所述擋護部分並然後向前偏轉。
3. 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翼子板內襯板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各排洩 開口的所述上部排洩開口具有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所述開口部分,並且所述擋護 部分設置到所述開口部分上;且所述排洩開口的所述下部排洩開口具有方向向 上和向前傾斜的所述開口部分並省略所述擋護部分。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是防止通過前輪向前飛濺的泥或其它這種物質輕易地通過翼子板內襯板的排洩開口進入翼子板,並防止向上飛濺的泥水通過排洩開口到達發動機的進氣口。本發明提供一種車輛的翼子板內襯板結構,其中進入口(9)設置在由翼子板、翼子板的擋泥橡皮板和翼子板內襯板(10)限定的空腔的上部內,從而可將空腔(9)內的空氣引入發動機內。圍繞前輪(T)的胎面部分(Tr)設置的翼子板內襯板本體(12)具有沿周界形成以設置在前輪(T)的中心前面的多個排洩開口(20)。排洩開口(20)分別具有方向向上的開口部分(21),從而沿垂直方向具有較大的開口面積而沿縱向方向具有較小的開口面積,並具有向上飛濺並穿過開口部分(21)的泥水可撞擊的擋護部分(22)。
文檔編號B62D25/18GK101568462SQ200880001240
公開日2009年10月28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20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2日
發明者內野敬一 申請人:豐田車體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