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當歸麻口病的防治方法與流程
2023-10-20 20:06:47 2
本發明屬於農業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當歸麻口病的防治方法。
背景技術:
當歸為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sinensis(oliv.)diels的乾燥根,別名幹歸、秦哪、西當歸、岷當歸、金當歸、當歸身、涵歸尾、當歸曲、土當歸,多年生草本,高0.4-1米。花期6-7月,果期7-9月。中國1957年從歐洲引種歐當歸。主產甘肅東南部,以岷縣產量多,質量好,其次為雲南、四川、陝西、湖北等省,均為栽培。當歸一般在當地的10月下旬植株枯黃時採挖。
當歸味甘、辛,性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能,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風溼痺痛,跌扑損傷,癰疽瘡瘍,腸燥便秘。當歸不同的炮製品其作用也有所不同。酒當歸活血通經,用於經閉痛經,風溼痺痛,跌扑損飭。
長期以來,當歸麻口病是影響當歸產量及成品質量的重要因素,嚴重製約著當歸產業的發展。在我國當歸主產區甘肅及其他產區湖北、雲南、陝西、四川等地均有發生,其中尤以甘肅當歸產區最嚴重,發病率40%-50%,已經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當歸麻口病是由腐爛莖線蟲所引起的一種蟲害,主要發生在當歸成藥期(栽植後第2年),發病植株地上部分無明顯症狀,主要在根部發生。感染初期,根部外表無症狀表現,但其縱切面可見褐色糠腐狀侵染點;病情發展後根部表破縱裂成黃褐色裂紋,深約1-2mm,且根毛增多,畸形,嚴重時整個根部皮層組織錦幹爛,呈褐色糠腐狀,但腐爛部位一般不超過形成層,僅見個別根部腐爛維管束組織。
目前對一種當歸麻口病的防治主要有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兩種方式。採用化學防治操作容易,效果確切,但容易造成藥材農藥殘留,不僅對當歸品質造成危害,還會影響整個當歸產業。採用農業防治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但效果不好。
因此提供一種當歸麻口病的防治方法,效果確切,對環境友好,不會對當歸品質造成不良影響,成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當歸麻口病的防治方法,解決現有技術中單一採取農業防治存在的效果不好,採取單一化學防治存在的存在農藥殘留,對當歸品質造成危害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所述的一種當歸麻口病的防治方法,該方法採用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地塊的選擇及處理: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活疏鬆、地下蟲害少的黏土地、山坡地、生荒地;育苗田為海拔高度不低於2000米的生荒地,育苗前將所述育苗田的土壤耙細,並噴灑生物農藥;生產田的輪作年限大於三年,生產田的前作收穫後,伏耕曬垡不得少於一個月,翻耕時,向土壤中施以所述生物農藥;
步驟b:育苗:選擇無病害感染、無機械損傷,側根少、表皮光滑、直徑為2-4mm的植株,所述植株的在栽種前用所述生物農藥噴灑其根部;
步驟c:移栽期:
移栽用農家肥堆漚發酵至腐熟,所述農家肥加入生物農藥混勻後再施用於生產田;選擇根部無損傷的種苗作為移栽苗,所述移栽苗的的根部用生物農藥浸蘸5-8分種,晾乾後再進行移栽,移栽過程中應避免其根部的創傷,若發生創傷,棄去;
移栽後的第5-8天,向移栽田噴灑所述生物農藥一次;
步驟d:成藥期:採用所述農藥對成株進行灌根,採用少量多次的方法進行。
進一步地,所述生物農藥為以黃連、黃柏、穿心蓮、使君子為原料藥,加入藥學上可接受的輔料按照常規方法製備而成的農藥製劑。
進一步地,所述原料的重量比為:黃連5-10份,黃柏6-12份,穿心蓮4-9份,使君子7-15份。
進一步地,在當歸的生長過程中,如有帶病或根部腐爛枯萎的植株,需及時處理,將其挖出,收集其根、莖、葉,在遠離田地處燒掉;在發現病株的地方,用所述生物農藥浸透。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c中,農家肥噴灑生物農藥混勻為30-50ml/kg,移栽田噴灑生物農藥為每畝1000-1500ml。
進一步地,所述步驟d灌根為每三周一次,每株植株所用生物農藥為30-40ml。
本發明中所述的黃連為毛茛科植物黃連coptischinensisfranch.、三角葉黃連coptisdeltoideac.y.chengethsiao或雲連coptisteetawall.的乾燥根莖。
本發明中所述的黃柏為芸香科植物黃皮樹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的乾燥樹皮。習稱「川黃柏」。剝取樹皮後,除去粗皮,曬乾。
本發明中所述的穿心蓮為爵床科植物穿心蓮andrographispaniculata(burm.f.)nees的乾燥地上部分。秋初莖葉茂盛時採割.曬乾。
本發明中所述的使君子為為使君子科植物使君子quisqualisindical.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皮變紫黑色時採收,除去雜質,乾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採用農業防治和化藥防治相結合的方法進行一種當歸麻口病的防治,效果確切,會造成農藥殘留,不會影響當歸品質。
本發明採用黃連,黃柏,穿心蓮和使君子為原料製備農藥,來源於自然,施用於環境和作物上時,受陽光或微生物作用後,容易降解或代謝為簡單的天然化合物,不易產生殘留,不會引起生物富集現象,對當歸及環境安全。本發明的生物農藥來源為四種天然植物,富含多種化學成分,作用方式多樣、機理複雜,通過多種成分的協同作用,起到防治當歸麻口病的作用,因此不易產生抗藥性。
本發明採用在當歸生長過程中各個關鍵節點的控制,保證其不受到麻口病病原的汙染,在發生麻口病後,採取隔離及滅菌措施,保證不傳染其他植株。多個環節的控制,保證了當歸麻口病防治的確切有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方式包括但不僅限於以下實施例。
實施例1
生物農藥的製備。
原料組成:黃連800g,黃柏900g,穿心蓮700g,使君子1000g。
製備方法:
步驟1:按重量份稱取所述原料;
步驟2:將所述原料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17.5l,每次煎煮2小時,過濾,濃縮,濃縮至密度為1.24(50℃)的濃縮液420ml;
步驟3:將所述濃縮液加入助懸劑海藻酸鈉1.2g及分散劑聚乙二醇0.8g,即得。
本實施例製備所得農藥的使用方法:使用時取200ml,加水1000ml,攪拌均勻,即可使用。
實施例2
生物農藥的製備。
原料組成:黃連800g,黃柏900g,穿心蓮900g,使君子700g。
製備方法:
步驟1:按重量份稱取所述原料;
步驟2:將所述原料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16.5l,每次煎煮2小時,過濾,濃縮,濃縮至密度為1.24(50℃)的濃縮液420ml;
步驟3:將所述於80℃噴霧乾燥,得乾燥粉末,即得。
本實施例製備所得農藥的使用方法:使用時取500g,加水1000ml,攪拌均勻,即可使用。
實施例3
生物農藥的製備。
原料組成:黃連1000g,黃柏700g,穿心蓮600g,使君子1000g。
製備方法:
步驟1:按重量份稱取所述原料;
步驟2:將所述原料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16.5lml,每次煎煮2小時,過濾,濃縮,濃縮至密度為1.31(50℃)的濃縮液310ml;
步驟3:將所述濃縮液加入助懸劑海藻酸鈉1.3g及分散劑聚乙二醇1.00g,即得。
本實施例製備所得農藥的使用方法:使用時取200ml,加水1000ml,攪拌均勻,即可使用。
實施例4
生物農藥的製備。
原料組成:黃連600g,黃柏600g,穿心蓮400g,使君子1500g。
製備方法:
步驟1:按重量份稱取所述原料;
步驟2:將所述原料加水煎煮2次,每次加水15.5l,每次煎煮2小時,過濾,濃縮,濃縮至密度為1.26(50℃)的濃縮液2000ml;
步驟3:將所述濃縮液加入助懸劑海藻酸鈉1.2g及分散劑聚乙二醇0.5g,即得。
本實施例製備所得農藥的使用方法:使用時取本品,無需配製,即可使用。
實施例5
採用實施例1製備的生物農藥,結合農業防治進行一種當歸麻口病的防治,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地塊的選擇及處理: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活疏鬆、地下蟲害少的黏土地、山坡地、生荒地;育苗田為海拔高度2200米的生荒地,育苗前將所述育苗田的土壤耙細,並噴灑每畝500ml生物農藥;生產田的輪作年限為五年,生產田的前作收穫後,伏耕曬垡於一個月,翻耕時,向土壤中施以所述生物農藥每畝1500ml;
步驟b:育苗:選擇無病害感染、無機械損傷,側根少、表皮光滑、直徑為2-4mm的植株,所述植株的在栽種前用所述生物農藥噴灑其根部;
步驟c:移栽期:
移栽用農家肥堆漚發酵至腐熟,所述農家肥加入生物農藥30ml/kg混勻後再施用於生產田;選擇根部無損傷的種苗作為移栽苗,所述移栽苗的的根部用生物農藥浸蘸5分種,晾乾後再進行移栽,移栽過程中應避免其根部的創傷,若發生創傷,棄去;
移栽後的第5天,向移栽田噴灑所述每畝1500ml生物農藥一次;
步驟d:成藥期:採用所述農藥對成株進行灌根,採用少量多次的方法進行,灌根為每三周一次,每株植株所用生物農藥為30ml。
在當歸的生長過程中,如有帶病或根部腐爛枯萎的植株,需及時處理,將其挖出,收集其根、莖、葉,在遠離田地處燒掉;在發現病株的地方,用所述生物農藥浸透。
本實施例中所述的生物農藥的使用量為其未加水稀釋前的量。
結果顯示,本實施例中當歸麻口病的發生率僅為3%。
實施例6
採用實施例2製備的生物農藥,結合農業防治進行當歸麻口病的防治,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a:地塊的選擇及處理:選擇土層深厚、排水良好、肥活疏鬆、地下蟲害少的黏土地、山坡地、生荒地;育苗田為海拔高度2500米的生荒地,育苗前將所述育苗田的土壤耙細,並噴灑每畝800ml生物農藥;生產田的輪作年限為四年,生產田的前作收穫後,伏耕曬垡於一個月,翻耕時,向土壤中施以所述生物農藥每畝1000ml;
步驟b:育苗:選擇無病害感染、無機械損傷,側根少、表皮光滑、直徑為2-4mm的植株,所述植株的在栽種前用所述生物農藥噴灑其根部;
步驟c:移栽期:
移栽用農家肥堆漚發酵至腐熟,所述農家肥加入生物農藥50ml/kg混勻後再施用於生產田;選擇根部無損傷的種苗作為移栽苗,所述移栽苗的的根部用生物農藥浸蘸8分種,晾乾後再進行移栽,移栽過程中應避免其根部的創傷,若發生創傷,棄去;
移栽後的第8天,向移栽田噴灑所述每畝1000ml生物農藥一次;
步驟d:成藥期:採用所述農藥對成株進行灌根,採用少量多次的方法進行,灌根為每三周一次,每株植株所用生物農藥為40ml。
在當歸的生長過程中,如有帶病或根部腐爛枯萎的植株,需及時處理,將其挖出,收集其根、莖、葉,在遠離田地處燒掉;在發現病株的地方,用所述生物農藥浸透。
結果顯示,本實施例中當歸麻口病的發生率僅為3.8%。
上述實施例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之一,不應當用於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但凡在本發明的主體設計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無實質意義的改動或潤色,其所解決的技術問題仍然與本發明一致的,均應當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