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秋天優美作文
2024-08-31 03:46:10
懷念秋天的思緒,如一縷縷淡淡的輕煙,繚繞在心頭,久久揮之不去。今天小編就來分享懷念秋天優美作文,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懷念秋天優美作文(一)
懷念秋天的田野,風景如畫。忙碌了大半年的人們,經過春播,夏管,迎來了秋收。那沉甸甸的谷穗把穀子壓彎了腰,火紅的高粱穗子映紅了半邊天,金黃色的玉米棒子歪了頭,雪白的棉花,迎著秋天的太陽笑的張大了嘴巴。到處是豐收的喜悅。
懷念秋天的果園,當你漫步在果園,碩大的果實壓彎了果樹的枝頭,紅彤彤的山楂,黃橙橙的梨,紅彤彤的蘋果,被輕霜染了紅的柿子;望著這一派豐收景象,那份喜悅早填滿心懷。
懷念秋天的村莊,村莊裡的樹木,葉子變黃又變紅,一棵棵高大的柿子樹,火紅的柿子在褐紅色樹葉的陪襯下,好像晚霞籠罩在村子的上空,又似天邊的火燒雲,令人讚嘆不止。
懷念秋天庭院,院子裡,那些傲霜的菊花爭相開放,白的雪白,一塵不染。黃的金黃,金光燦燦。紫的鮮豔奪目,似紫色的水晶閃閃發光。
站在院子裡,不僅感嘆,除了盛開的菊花,那些豐收的美景已經卸下了帷幕。唯獨傲霜的菊花,仍與嚴寒的冬天抗拒著……
春夏秋冬,四季輪迴,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人的生命的自然法則,春生,夏長,秋實,冬藏。踏著歲月流逝的腳步,悄然度過了生命的秋天。歲月的風塵染白了滿頭的青絲,生活的艱辛,使鄒紋爬滿了曾經光滑的臉龐。生活的沉澱,讓一個曾經的躊躇滿志青年,變成平和淡然的老年。
走過了人生的秋天,除了對逝去青春的眷戀,還有對失去了的收穫的想念。更有許多的感慨,青春、愛情、理想、事業,成敗。這些令人心動的詞彙,就像一塊調色板,在生活的畫布上,描繪出一幅幅立體的圖畫,在記憶深處珍藏。
茫茫人海裡,那些遠去的身影,那些離別的眼神,那匆匆忙忙的聚散,就像電影的膠片,在腦海中一幕幕的不斷回放。
今後,我將帶著金秋沉甸甸的收穫,帶著人生的經驗和教訓,在通往銀裝素裹的世界裡,在冰封大地上艱難的前進。
望著秋天遠去的背影,舉目遠望,我看到:田野碧綠,那是播種的麥田,楓紅如霞,殘陽如血。
一輪圓月,在東方地平線上,悄然露出圓圓的臉,託出寧靜而又安詳,我想,在這太平盛世裡,秋天雖然遠去,冬天也是美好的……
懷念秋天優美作文(二)
自古以來,秋是悲傷的象徵,是沒落的表現,是人生愁緒的晴雨表。屈原說「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宋玉說「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曹丕在《燕歌行》也有同樣的詩句「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自然界萬木蕭條落葉紛飛,首先映入人的眼帘,自然界的物象使人產生了心靈的共感,由宇宙的四季自然聯想到人生的四季,「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秋葉飄零,及物及人,悲從中來,正如陸機《文賦》所言「悲落葉於勁秋,喜柔條於芳春」,物之枯榮引發心之悲喜。
愁,心之秋也。諸如李白「人煙寒桔橘,秋色老梧桐。」賈島「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柳永「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李商隱「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孟浩然「秋色無遠近,出門盡寒山。」元薩都刺有五絕雲「秋風吹白波,秋雨鳴敗荷。平湖三十裡,過客感秋多。」唐朝詩人馬戴更把這種愁緒推到極致,「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羈旅他鄉,忽見落葉紛披,秋氣襲人,孤燈獨坐,情思頓生,縱使少年也添老。空園白露,孤壁野僧,極為清寒寂寥之境,滄桑至極,欲說還休。杜子美《登高》「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詩人常年在外,忽逢秋葉飄零,聯想身世之苦,多病的時節,失落的人生,他的滿腔愁緒劈空而來,萬裡與百年,無涯的空間與飄渺的時間,艱難苦恨,潦倒新停,盡付昏昏濁酒滔滔江水。他的《秋興八首》寫於大曆元年(公元766年)旅居夔州時期,飄搖難料的身世,顛沛流離的老境,欲濟無楫的失意,國難家愁與秋的荒涼冷落渾然一體,蒼涼的悲壯,蒼茫的愁緒,排山倒海,風雲變幻,動蕩不安,正如「江間波濤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在「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之際,詩人酬志無門,只能遊於江渚之上,當他體驗了底層的苦難,便獲得了精神的回歸,「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秋,卻是意境的寫照,清冷、蕭瑟、寂寥、悲涼、質樸,是人生繁華落盡見真淳的境界,是藝術家孜孜以求的悽寒之境。「萬壑泉聲松外去,數行秋色雁邊來。」「秋霄日色勝春霄,萬裡霜天靜寂寥。」王勃的意境更為開闊,「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李白則以豪放見稱,「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蘇軾這個大才子,心境隨世態而漸老,他的筆下既有色彩斑斕的五色之秋,「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又有往事如煙不可追憶之苦,「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還有人生如夢不堪回首的浩嘆,「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宋林逋則把秋的景象意象化,「秋景有時飛獨鳥,夕陽無事起寒煙。」多情善感的柳永,此刻拋開了淺盞低吟,唱起了「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的豪放之歌。對於唐人柳宗元的寒江獨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清人王士禎則是獨釣了一江秋意,「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絲綸一寸鉤。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詩人遺世獨立超然物外,其境曠世高古攝魂奪魄。世人總喜歡春天的繁華似錦,排斥秋天的無情與落寞,然而,秋天卻是人們迴避不了必然經歷的季節,無論是時令之秋,還是人生之秋,有了閱歷有了苦難有了滄桑,才有秋天的成熟與豐收,才有藝術的蒼老之境。歷史上許多文人墨客,唱響了嘹亮的秋的讚歌:劉禹錫有《秋詞》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知春色嗾人狂。
詩人楊萬裡則從另一個角度領略了秋天的別樣美景,他的《秋涼晚步》云:
秋氣堪悲未必然,輕寒正是可人天。
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
李白從秋山秋水中,感受秋天的逸興湍飛,秋高氣爽宜人秋色直入筆底:
我覺秋興逸,誰言秋興悲?
山將落日去,水與晴空宜。
秋,是走向衰老的標誌,成語「老氣橫秋」是也。然而它的另一面,卻是成熟與老辣的象徵,是清寒與寥廓的外顯;是秋月朗朗,鵲橋飛渡;是楓葉蕭蕭,秋蟬默默。此刻,樹葉完成了一個輪迴,把自己交給大地,交給粗壯的根,在蛻變中孕育新一輪的成熟與豐收。因此,秋又是落葉對根的情思,是大雁對長空的嚮往;秋天的奉獻是無私的,秋天給人的境界是深遠的。
田園詩人王維,隱逸山林之中,寫詩畫畫參禪,每每「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對秋天的感悟刻骨銘心而又深入淺出,物態自然,意象空靈,情與景融,意與境諧,他那眼中之山水,即心中之山水,即意象之山水。他的一組組山水詩就是一幅幅山水畫,讀了,心馳神往;看了,神與物遊;品了,通會之境,人書俱老。《山居秋暝》云: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詩人感慨於秋之空山的幽遠空曠與寂靜,禪意十足,歸意可掬,那松間明月,石上清泉,竹喧與浣女,蓮動與漁舟。是詩焉?是畫焉?是禪焉?似是又不全是。這是一幅世外桃源歸隱圖,沉醉於茲,心曠神怡,這種詩畫禪俱佳的秋的去處,縱使貴族王孫,亦足以陶然可樂,而流連忘返。
四季有四季的特點,「春水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暉,冬嶺秀孤松。」我卻獨愛著秋天,秋天是令人懷念的。與春天的濃豔熱鬧相比,秋天是肅穆靜寂的,與夏天的蕪雜茂密相比,秋天是簡潔透明的,與冬天的空靈虛幻相比,秋天是厚實寬容的。秋天是富有個性的季節,秋天是枯藤老樹昏鴉的意境,秋天蘊藉著寂滅與再生的悲吟,秋天是多情才子的故鄉,秋天是朦朧詩人的底色。當春天伸張它慵懶斷魂的雙臂,當夏日豪情滿懷悄悄遠去,而冬夜萬籟俱寂作客夢鄉的時候,惟有秋天,面對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的情思綿綿與心靈震撼,沒有懊悔與驚愕,沒有固執與軟弱,細細品味著淡淡的憂傷,涵泳著一片布滿皺紋的寧靜,以你的博大渾厚消解著春的輕佻與夏的輕率,深秋的沉默是老者三緘其口,「此時無聲勝有聲」,把熱淚盈眶的感動寫進生命的十四行詩。
秋天,我為你的每一片落葉而陣陣謳歌!
秋天,我為你的每一處蒼老而擊節讚嘆!
秋天,我為你的每一個細節而怦然心動!
秋天,為你舉杯!為你壯行!
懷念秋天優美作文(三)
換上臃腫的冬裝
就開始懷念秋天
以禱告的方式
昨天,風似乎
拂過我的臉龐
輕輕地把落葉舞成飄雪
我用結冰的雙手
撫摸寂寞的樹杈
軟軟的圍巾緊緊地
抱著脖子抵禦嚴寒
草兒捲起枯黃小巧的身體
把秋天的心摟在懷裡
和大樹一起相倚相偎
腳步聲輕輕帶起落葉
引來一個冰凍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