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樹立文化自信作文
2024-08-20 08:17:10 2
我們要不斷發揚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讓文化成為祖國崛起的堅強後盾。下面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樹立文化自信作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關於樹立文化自信作文[1]
文化有共性有個性,但對於民族文化來說,正如魯迅所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的,一個民族要立足於世界之林,文化是基石,是一個國家實力強盛的標誌,是每一個國人的自信之源。
面對日趨激烈的經濟競爭和那些漸漸被取代的傳統文化,很多人對此都感嘆不已。
近些年來,許多國家的母語都漸漸被英語所代替。就拿中國來說吧,上小學的娃娃,自己的母語還沒有學利索,便學習英語,讓中國人從起跑線上就丟失了自己國家的文化,持續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學,英語各種考試等同於母語,甚至超越母語。就拿大學來說吧,好些專業沒有了大學語文,但卻先要有英語過級考試,才能獲得文憑。如果細心地作一下調查,不知道有多少學子因為學英語困難而產生了厭學情緒,或考不上理想的大學。可是,畢業之後,又有多少人真正運用上了英語呢?能不能將已經成為「規矩」的英語過級考試改為選考呢?又能不能將大學語文納入必學科目,將母語的考試列入過級必考而成為「規矩」呢?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重拾文化自信顯得就猶為重要了。
不久前,網友陸續把一些中華民族的傳統老規矩搬上了網絡,希望它能重新走上文化舞臺,有人說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這個人人平等的世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應該被淘汰掉了。而有的人又說,中國的文化古老而又死板,不像外國文化先進。如果說前者的思想有激進之處,那麼後者卻是一種極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現。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只覺得異族的文化更優秀,於是放棄自己的文化而依附在別人的文化下度日,那是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自信。如此,遲早有一天,這個國家會像它的文化一樣,從此消失在世間。因此,不管是好是壞,只要是自己的,都應該保留。對於那些過時了的,可以陳列在博物館,對於那些還適應時代需要的就好好發揚。
如果說「笑不露齒,話不高聲」過於拘束,但我們可以在特定場合不要目中無人地放肆,讓言行舉止午休總該可以吧?如果在公開場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實在太累,你可以在家裡隨意放鬆。因此,不要說這些「老規矩」是死板的文化,我們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它變得更加靈活,更加的富有時代內涵的。記住,民族要有自信心,必須要有文化自信;要有文化自信,必須重拾傳統文化,再造中華文明的復興。
關於樹立文化自信作文[2]
說起鎮江,大家自然會想到西津古渡。今年暑假,我讀了《尋找溪水的源頭》中的《西津古渡》一文,對葉兆言先生筆下的西津古渡有了更新的認識。它讓我們銘記:傳承歷史精華,增強文化自信。
我們從現在的西津古渡似乎看不出從前的繁盛,取而代之的則是濃重的商業氣氛。可只要你用心感受,就能體會出其中的古樸滄桑。它的存在與浮華無關、與榮辱無礙,卻成為永不凋謝的經典,鐫刻在人們心底,成為城市發展的記憶。「中流擊楫」的歷史典故就出自這裡,祖逖北伐的豪氣從這裡開始並一直傳承到現在。作者在遊覽了西津古渡後,認為在古代這裡不僅是交通樞紐,也是文人墨客的精神棲息地。因為它承載了中國厚重的歷史。從表面上看,古渡的功能已經名存實亡,但它承載的歷史精神依然永存。銘記歷史,傳承歷史菁華,才能增強文化自信。
我國領導人歷來重視傳承歷史精華,主張古為今用,進行揚棄。「看這部書,不但要看戰爭,看外交,而且要看組織。」這是毛主席在看完三國演義說的話。毛主席博覽群書,並從歷史文化中提煉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馬列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率領中國人民推翻了壓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引領中國人民走向輝煌。我們要像毛主席一樣傳承歷史精華,從中汲取經驗。創造中國的未來。近來,網絡上無良媒體表現出格,他們醜化為新中國獻出生命的英雄,污衊革命先烈,醜化歷史。這是文化侵略,它的作用是擾亂我們的正常思維,破壞我們國家的安定團結,所以,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被所謂的文化精英的言論所蠱惑。我們要抵制這類別有用心的新聞,增強文化自信,傳承歷史精華,這是我們目前的首要任務。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必須以祖國的繁榮為最大的光榮,以國家的衰落為最大的恥辱,培養愛國情感,樹立民族文化自信,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應該成為我們不懈努力的共同理想。濃重的商業氣氛會玷汙歷史的純樸與永恆,使古渡的青石板會積滿粘稠的油漬,使木質的閣樓會喪失沁人的芳香,小城一角的古老寂靜會被鬧市的喧囂取代,悠久的歷史會被快節奏的社會所洗刷。我們所要做的,是摒棄浮華,讓經典與時代融合,傳承文化的精華,增強文化自信。
讀了《西津古渡》,我對這座古渡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讓我們傳承歷史精華,增強文化自信,使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夢能早日實現,高質量地實現。
關於樹立文化自信作文[3]
文化曾經的缺失是中國難以治癒的疤,在那個閉關鎖國的年代,中國這頭曾經吼一吼都會令世界為之膽寒的雄獅,卻一度沉睡不醒。自大的君主,愚昧的國人,與世界先進文化的脫離導致我們幾個世紀的落後,那些曾經的恥辱給中國文化蒙上了一層厚厚的灰。幾個世紀後的今天,在所有人都認為中國這頭沉睡的雄獅甦醒了時,我們是否應該讓中國文化也再次站在巔峰,引領世界。
歷史的花開了又謝,謝了又開,千年時光彈指一揮間悄然滑過,回想幾千年前屹立於世界之巔的中國文明--那令人驚嘆的四大發明,先秦諸子的百家爭鳴以及一系列的科學成就,這些無一不昭示著中國文化曾經的繁榮與昌盛。而如今,經歷過近代那場持續一百多年的恥辱的我們,卻不再相信祖先代代傳承至今的古老文化,轉而把西方文化奉為經典,一味的批判中華文化的腐朽與落後。可是,請試想,假如中華文明真的沒有與時俱進,那麼為什麼世界四大古文明如今只剩我們這一支還依然在迸發活力,為什麼經歷了如此多的坎坷,它依舊屹立於世界東方,巋然不倒。我們的文化一直都在創新啊,只是有些人不曾發覺罷了。就拿漢字來說,經歷了小篆、隸書、楷書再到行書,到如今,簡體漢字已被我們應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設想一下,假如我們還要寫那些壁畫繁瑣的字體來表達自己,那麼生活中會平添多少不便!
其實我們應該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信,因為它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因為它為人類的文明進步所做的巨大貢獻,也因為它曾帶領中國衝向世界的巔峰!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哪一項不是改變世界前進步伐的發明啊。而且中國的茶道、功夫、儒學思想更是對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馬可波羅曾在他的遊記中讚美中國是"物產豐富的天朝大國",讓無數的西方人神往。擁有著這樣優秀過去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不必依仗於外國人的肯定,我們的文化底蘊本就比他們深,為什麼還要他們來肯定。中國人少的只是那一份對於自己文化的信仰與自豪,只要再多一份自信和從容,我們一定可以讓華夏文明在二十一世紀煥發出無與倫比的活力,讓世界看到中國這頭沉睡的巨石在甦醒後究竟可以爆發出多麼大的威力。
孔子學院在全球三十多個國家開辦,無數的外國人慕名進入;"中國年"在俄羅斯成功舉辦,吸引了大批外國遊客前往遊覽;中國的功夫之鄉每年也都吸引大批外國人前來拜師學藝。這一切都證明了中國文化對於世界的吸引力。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一個國家的文化強大了,這個國家才會真的強大。試問,一個只有GDP支撐的國家,又能在復興之路上走多遠!
我們要不斷發揚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讓文化成為祖國崛起的堅強後盾。作為一名中學生,我們要對自己的文化有堅定的自信。我相信,終有一天中國會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國文化會再次引領世界!
[關於樹立文化自信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