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聊齋之離魂記
2024-08-06 18:45:10 1
有個叫黃玉山的人,生性機敏聰慧,可是家裡貧困,時常連讀書用的燈油也買不起,靠給人家畫像掙得一點錢,不過倒也遠近聞名。
剛好他到山西各地去遊玩,平陽太守桂公,籍貫是東海榮城人。他的母親已年過七十了,就請黃玉山給他母親畫像。
當時,還是初春,當天天氣陰晦寒冷,太夫人穿著貂裘大衣,帶著鳳凰帽子出來,顯得十分的貴氣,一群婢女環繞在她的四周,在太夫人旁邊坐著便是太守的女兒,也帶著貂裘帽子,遮蓋在頭上,穿著一身花團錦繡的大衣。
黃玉山手裡拿著比,不知怎麼話才好,想要丟開太守的女兒,她實在太耀眼,已深深映入他的腦海。筆拿在手上,跟著心思遊走,沒多一會兒,便畫成了一幅,捧上去給眾人觀賞,婢女們都說:「這是女公子啊!」
黃玉山也感到有些驚愕,自認為畫錯了,把畫收回來,又另外畫了一幅進奉,眾人才說神貌像是太夫人了。
畫好之後,太守桂公酬謝他很多銀兩。
黃玉山回到住處,取出起初畫的女子的像來,想著女子的容貌,又好好完善了一下,真是一位出塵絕世的美人兒。
一天晚上,黃玉山喝酒喝到半夜,拿起酒杯對著畫像說:「公子也來喝一杯吧!」
他話音剛落,便看到畫上的美人面頰紅潤起來,微微笑了幾下,黃玉山感到很奇怪。
從此,每次吃飯的時候,都不忘記去畫像面前禱祝一番。
一天傍晚下起了雨,黃玉山站到門外去觀賞雨景,聽到屋子裡發出簌簌的響聲,便靠著窗子向裡面窺視,見到一個姣好的女子,兩隻手託著下巴,正坐在桌子旁邊,和畫上的人很相像。
黃玉山掀開門帘,一下闖進去,不見有什麼人在哪裡,四處察看了一下,也沒有什麼蹤跡,心裡悵惘地躺在床上,看著女子的畫像,心裡默默地祈禱,希望她能下來,可心裡又不太相信她真能變成真人走下來。
接著,黃玉山感到有些睏倦了,就睡去了。
女子忽然來揭開他的帳子,帳子上的鉤子搖動,發出了響聲,黃玉山也就醒過來了,伸手一探視,溫如軟玉,於是,一把攬入懷裡。
女子道:「春雨凝寒,刺人肌膚,怎麼整天把我掛在牆上呢?明天早上,你應當收藏到溫暖的被子中了。」
黃玉山坐起來,抱著她,想要和她親熱。
女子道:「等一下,不要唐突了西子。你是一個風雅之人,請讓我考考你,看能不能對出我的對子。要是不能,還是不要有什麼企望。」
黃玉山道:「好吧,請出上聯。」
女子道:「多晴今得雨。」
黃玉山立即於是,便成了夫妻。
黃玉山問女子的姓名。
女子道:「我叫非非。」
黃玉山不相信她是太守的女兒,便問道:「太守是誰?」
非非道:「我的父親大人。」
黃玉山點了點頭,道:「好吧!你告訴我你怎麼到這裡來了的?」
非非道:「往日有韓壽偷香,女子之中難道就沒有像男子一樣的嗎?」
雞叫的時候,非非就離去了。www.guidaye.com
從此之後,非非每夜都來和黃玉山相會,和黃玉山談論詩文,都遠遠比黃玉山要好。
非非對黃玉山說:「我因為憐愛你的才華,才跑來依附你,可始終犯了私奔的醜行,要是被人察覺了,勢必難以在一起。要是郎君真的愛我,還要得帶著我一起逃離這裡。」
黃玉山道:「這確實是個好辦法,只是難以找到腳力。」
非非道:「這有什麼難的?」
早上起來,便有兩匹馬站在門外了,挖動著蹄子,昂著頭嘶叫。
黃玉山便整理了行裝,騎上馬,和非非並轡而馳,也不知道走了多少裡路。接著,便走到了高低不平的山路上,道路隨著山勢彎折迂迴,然而,非非走在前面,黃玉山看著她走得很順暢,絲毫沒有感到艱難。
來到一處地方,一重重的院牆,屋脊上面雕鏤著各種貴獸,裡面種滿了樹木,顯得一派濃蔭。
黃玉山跟著非非騎馬進去,下了馬,把馬系在樹上,然後走入廳堂之中。
一片鮮紅的地毯鋪在地上,像是個富貴之家,只是沒有一個人來應承。
黃玉山問道:「這裡是什麼地方?」
非非道:「是我的老家。只因為父親在外做官,很多年都沒有回來,沒有人料理,便顯得荒蕪了。」
一會兒,有一個老嫗送茶到來,接著,又把蠟燭點上。
非非道:「我喜歡居住在樓上。」
「可以。」黃玉山表示沒有意見。
老嫗拿著燈,就在前面帶路,沿著樓梯走上樓去。
黃玉山上到樓上,見那裡頗為寬敞,翻看架上那些舊有的書籍,上滿都標記有事桂家的東西,他問那服侍的老嫗,也說那裡是榮城,是桂公的故鄉,沒有什麼不同的說法。可黃玉山心裡還是有些疑團想不明白,他也懶得去想了。
在日常中,非非只叫老嫗一個人送食物給他們吃,不見其他的一個人到樓上去。
非非還常常勸黃玉山好好讀書,勉勵他圖謀上進,可是黃玉山始終是黃玉山,往往半半途而廢,讀一會兒,就坐不下去了,又喜歡見異思遷,這看一下,那看一下,常常在深更半夜之中,非非拿著女紅還在陪著他讀書,黃玉到了秋天的一個晚上,剛睡下去,忽然就聽到有人破門打進去,接著便有人舉著火把進去,很多手裡拿著器械。
黃玉山正準備叫喊,一個人忽然舉起一把白晃晃的刀子架在他的脖子上,他便不敢出聲了。
只見有幾個人,把非非的被子捲起來,連同非非也卷到裡面,捆好就抬著,並把屋裡有用的東西,席捲一空,然後就呼嘯著走了。
又把黃玉山綁起來,拉著他,讓他送他們到四十裡之外的地方,才把他放了。
黃玉山一片狼藉,內心感到十分悽愴,找著路就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