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生存的事例作文
2024-08-15 13:12:10 1
導語:在遇到變化時,要學會適應變化,才能生存發展。小編收集學會生存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學會生存
春夏秋冬,人的四季,歲月蹉跎,人的足跡。人類從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了生命季節裡的徘徊,開始了新長徵路上的生存。學會生存,就要有所追求。所以我們不能做天上的風箏,盲目無目標地被線牽著走,要為追求而生存學會生存,就要學會堅強。人的生存受環境制約,但我們要做環境的主人。生活也少不了坎坷,但我們不能迷失生活的道路。不要在生存中耗盡了自己,我們要戰勝脆弱。學會生存,就要勇敢超越。
這是一個真實事例,一年前冬天的一個雙休日,某校學生鄒某在家休息,中午2時左右,不幸鄰居家失火殃及她家,等她發現火情時,火勢已非常迅猛,慌亂中她未採取任何有效的自救措施,被濃煙嗆倒,最後窒息而死。一個18歲的生命在瞬間就消失了,多麼令人痛惜呀!我不禁想起:假如學校真正實施了生命教育,並進行了相應的生存技能訓練;假如鄒某未受到過度保護,也許是另外一種結局。類似的事例其實並不鮮見,有女大學生在下鋪的蚊帳著火後,竟嚇得坐在上鋪不知所措而導致毀容;有女研究生被人販子拐賣到異地而過著惡夢般的生活;有學生被歹徒追殺卻不知向路人呼喊求救而導致傷害,這一幕幕悲劇都在提醒我們,要防止各類事故的發生,必須讓每一個學生學會生存。
學會生存,現在許多父母只顧溺愛孩子們,卻使孩子們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不良習慣,導致我們把勞動和生存技能拋之不顧。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篇報導,讀高三的學生居然還不會坐公共汽車!這太令人驚訝了;還有些大學生,就連微波爐也不會使用。我們這個社會不需要只有高學歷,而連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都不會的人。所以,我們要學會生存,我們要做環境的主人,我們要主宰
第二篇:學會生存
世上的事,總是千變萬化的,怎樣應付這些變化,才是最重要的。有些人總是以舊觀念、舊思想來面對事情的變化,這樣做事,肯定是要失敗的。在遇到變化時,要學會適應變化,才能生存發展。
我國春秋時期,秦國地處西部邊陲,國貧民弱,但是,經過商鞅變法之後,成為七國中的強國,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而戰國時期的齊、楚等六國本是強國,可是它們故步自封,導致了國勢貧弱,最終被秦國滅亡。
在清代末期,以慈禧為首的守舊派不肯變革,導致中國落後而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18世紀初期,日本還是一個封建落後的國家,但是,經過明治維新,一躍而成為一個資本主義的強國。中日兩國當時所處的時代接近,而國家最終的國勢強弱不同,這是什麼原因呢?毫無疑問,就是變則強,不變則弱。
1933年10月,蔣介石調集50萬軍隊,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五次「圍剿」,由於當時的中共中央負責人博古和軍事顧問李德等人墨守陳規,思想僵化,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不知變化,依然堅持與敵人打陣地戰,雖然廣大紅軍戰士浴血奮戰,付出重大的傷亡代價,但仍未能粉碎敵人的圍剿,導致了黨中央不得不放棄辛苦創建的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大轉移。而在渡過湘江的戰役中,紅軍損失慘重,從出發時的8萬多人,到只剩下3萬多人。在此嚴峻的形勢下,博古、李德等人仍然堅持錯誤的戰術,執意要去湘西,而蔣介石此時已經布下口袋陣。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毛澤東根據形勢的變化,提出放棄陣地戰,實行運動戰的主張,向敵人力量比較薄弱的貴州前進,在此後的四渡赤水戰役中,充分發揮紅軍的特長,不僅擺脫的敵人的圍追堵截,而且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也為後來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基礎。變與不變,後果懸殊,教訓深刻。
從以上成功的經驗,失敗的教訓等諸多事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適應變化,才能生存發展,不適應變化,就會導致失敗,甚至滅亡。變化,就是不固執己見;變化,就是不故步自封;變化,就是適應客觀規律;變化,就是順應歷史潮流。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日月運行,星轉鬥移,整個宇宙都在發展變化。作為一個國家要適應變化,才能國富民強,生存發展。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更應該懂得,只有適應變化,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在未來的社會裡做出更大的貢獻。
第三篇:學會生存
讀過《魯賓遜漂流記》的原著和課文節選後,我深有感觸。
故事寫的是魯賓遜乘船遇難,流落在一個不知名的荒島,他歷盡艱辛,終於存活下來,將荒島變成了他的「天堂」。後來他救下了一個野人,取名為「星期五」,並教化他成為了忠實僕人。二十八年後,終於回到了英國。
魯賓遜的樂觀讓我感動,在一個荒島上,一般人是會放棄生活的信心,而魯賓遜卻十分樂觀。原文中有這麼一段話:「我相信萬能的上帝既然神奇地把我救了出來,也一定會幫我脫離眼前的處境。」足以體現他的樂觀。這種心態非常好,我們都應該學會去擁有。
我不禁聯想到一個真實的事例。廣州一名中專學生在畢業前夕吊死在教室門框上。原因可能是與找工作受挫有關。僅僅是因為找工作失敗就放棄寶貴的生命嗎?況且這位青年還沒畢業,以後的路還很長,一份工作應聘不成功,不證明你就是沒有能力。照這麼說,那些沒有考上大學的人都要自殺了?不!這些對於漫長的人生來說,這些只是一些小挫折,說不定你再試幾次就成功了呢?為什麼不給自己機會再試試呢?
這本書還告訴我要學會生存,學會自立。魯賓遜流落荒島,如果他不會生存,不能自立,那他總有一天經受不住生活的嚴峻考驗。魯賓遜十分頑強,他不僅給自己做了一個小屋,在屋外圍上柵欄,還養了成群的山羊,過上了自給自足的生活,是多麼不可思議!他戰勝困難、病痛,令人敬佩!
魯賓遜在荒島上都能如此,而我們這些文明社會中的人們,卻缺乏這樣的生存意識。一些學生,考上大學,卻因為不能生活自理而退學;在火災時,不懂得自救,有的甚至跳樓失足!可見學會生存是多麼重要!否則,你將會被社會踢到一旁!
學會樂觀、學會生存,這是《魯賓遜漂流記》告訴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