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細節描寫的作文
2024-08-21 15:08:10
細節描寫的範圍很寬廣,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還是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小編收集了細節描寫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細節描寫
「人物」是文章的靈魂,但在學生的習作中常見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千人一面,既無個性,又不生動,整篇文章顯得乾癟乏味,缺少感染力。仔細閱讀這些作品,就會發現這樣一個共同的問題:往往只是一味地追求把某件事寫完整,而忽略了進行生動具體、細緻入微的細節描寫。
細節描寫的範圍很寬廣,它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還是刻畫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一個個傳神的細節,猶如人體身上的細胞,沒有了它,人就失去了生命;文章少了細節,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採。作家李準說:「一個細節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徵的作用上,有時和一個情節、一場戲肩著同樣的作用。」正如平常所謂的「於細微處見精神」。
文學大師的創作,就非常重視對細節的描繪。魯迅的《阿Q正傳》中有一段阿Q刑前畫押的細節描寫:「要畫圓圈了,那手捏著筆只是抖,於是那人將紙鋪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盡平生的力畫圓圈。他生怕被人笑話,立志要畫得圓,但這可惡的筆不但很沉重,並且不聽話,剛剛一抖一抖的幾乎合縫,卻又向外一聳,成了瓜子模樣了。」這個行為細節,具體、形象、生動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點――直到死還恪守著自欺欺人的「精神勝利法」。當人們讀到這一細節描寫時,誰又能不覺得阿Q的可笑、可悲、可憐?又怎麼會不「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進而深思國民劣根性?
不僅中國作家如此,外國作家亦然。如巴爾扎克的《歐也妮・葛朗臺》中寫葛朗臺死前,當神甫把鍍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邊讓他親吻基督的聖像時,「他卻作一個駭人的姿勢想把十字架抓在手裡,這一下最後的努力送了他的命」,只這一細枝末節就活畫出了這個守財奴貪婪成性、至死不變的醜惡形象。正是細節描寫,使人物有血有肉,性格鮮明,形象栩栩如生;有了鮮活的人物,整篇文章因之而充滿生機,產生強烈的感染力。
當然,並不是所有生活上的細節都具有價值,也不是只要寫得「細」就可以了。好的細節描寫必須是有用的、真實的、典型的。它必須為展示人物的精神風貌和深化文章的主題服務,它必須符合人物的性格特點,符合現實生活的實際,應最能突出人物的個性特徵。細節從哪裡來?文學來源於生活,細節就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之中。做個生活的有心人,時時處處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特別是自己的描寫對象。紹興街頭,鹹亨酒店,魯迅潛心觀察短衣幫與長衫客,才「畫出沉默的國民的靈魂」。都柏林陰暗的咖啡室,喬伊斯冷峻地打量著遊蕩的妓女、騙子、精神病患者、乞丐和富人,醞釀著震驚世界的《尤利西斯》。古往今來,偉大的作家,總是終生用心捕捉那些使靈魂顫慄的人和事,熔鑄成千古流傳的篇章。捕捉細節、運用細節,讓這一把金鑰匙為你所用,使你的文章散發出熠熠光彩!
第二篇:細節描寫
兩點了嗎?
大腦裡一片空白地往學校裡趕。一點二十分時,爸爸叫醒我的,然後說他提前上班了,讓我再過十分鐘起床。而我卻又再一次地下了「鄉」。
街上不時有汽車路過揚起的飛塵。我眯起眼睛,不願去想也懶得去想什麼,只是機械地蹬著車。
路邊有個小孩在大叫。頭一扭,只見他兩手上舉並且不停地揮著,一邊跑一邊喊「啊──」。我這才發覺前方有一個婦女,也滿面笑容地迎過來,小孩一頭撲到她懷裡。我腦子這才稍微動了一下──也許他叫的不是「啊」,是「媽」吧。
再往前騎,看到了一個小「張果老」,她倒騎在爸爸的車後座上,好奇地盯著我這個全城最遲上學去的學生。
我真是羨慕他們,如果我還這麼小,也會有爸爸媽媽讓我靠,讓我抱了。如果我還這麼小,就不需要面對自己撐起來的一個世界。
真是感到孤獨了。爸爸叫醒我之後,就離開了,每天都是如此的,他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靜候我起床了,因為他認為我長大了。而我,做事順利的時候從來不覺得需要有誰來讓我依靠,一旦有了挫折,有時只是有那麼一點與往常不同的事,我心裡就不免有些失落了。
我終究要獨立,我終究要離開。父母曾經給我的那片天,留給我的兩隻手了。這不正是我小時候所渴求的那種「自由」嗎?為何在有了一點「自我」的時候,卻每一步都邁得那麼誠惶誠恐呢?把自己完全交給自己的時候,才覺得沉重,才緊張自己的每一步。
就是存在,我仍在父母半張的羽翼之下,淋到的雨只是從傘邊濺出來的一點點。意識上是我要獨立,心裡卻始終沒有完全擺脫那份依賴。這是我的軟弱。
學會怎麼離開,是一門重要的課題。
第三篇:細節描寫
今天上午,媽媽讓我當家做主,到城西菜場去買菜。哈哈!真爽!
我想好了買哪一些菜,便快馬加鞭,走到一個四十來歲大娘的菜攤前。只見她滿臉笑容,衣著樸素,斜背著一個皮包。菜攤上有鮮豔香脆的胡蘿蔔,一片猩紅的番茄,潤紫的茄子,肥嫩的白菜,圓溜溜的馬鈴薯、、、、、、真是琳琅滿目啊!大娘熱情地問我:「小朋友,買什麼菜啊?」「哦,買一斤四季豆,多少錢?」大娘依然熱情不減,說:「二元錢。」我看了一下,大娘確實是個好人,的的確確是一斤,提在手中還蠻重的呢!
我只打算買兩種菜,現在已經開始出動。這時,我看見了一位老太太,白髮與黑髮交錯著,眼睛輕輕往上一睜,就滿臉皺紋。賣的菜很少,放在兩個簸箕裡。我心想,老奶奶應該不會宰我這個小孩子吧!我跟她說買兩根萵筍,老奶奶邊稱邊對我說:「別人一斤就買五角,這有一斤三兩,看你是個小孩子,就給五角吧!」我想也沒想,就提走了。走到半路,感到不對勁,心想,都是一斤,提的二個袋子萵筍怎麼就沒有四季豆重呢?想想真讓我氣憤!原來,這正是和我想的相反,越是小孩,越就好宰!正準備找她去時,倒過來一想,我就是大人不記小人過,算是給她施捨一點,她年紀也大了,不過只是五角錢嘛!
平時,看媽媽買來買去的,覺得很簡單,就是小事一件,沒想到,是這麼的不容易!
生活中還有這麼多的學問啊!
第四篇:細節描寫
上個學期的一個星期上午第三節課,我們來到操場上準備上體育課,可是我們一個個拿著袋子,有許多老師都投來了疑惑的眼神,最有趣的就是體育老師了,他們知道我們這是去煮湯圓,便叫我們煮好湯圓給他們,一個人至少要十個呢!
在第四節課時,施老師把我們帶到了科學館,大家都把東西都放在了桌子上,每一組一部分人在那裡負責煮湯圓,一部分人把材料準備好,等待著湯圓的來到,同學們手忙腳亂的,有的水沸騰了,可湯圓不見了;有的湯圓煮好了,有急忙找碗,施老師也沒閒著,有的要讓施老師看熟了沒,有的要老師來煮,科學教室裡沒有一秒是安靜下來的。我們這組可成功了,我們的水一沸騰,我們就放入兩包湯圓,我們的湯圓可多了,我們不但湯圓多,還是最快吃到湯圓的,別的組都很羨慕我們這麼快就吃到湯圓了。
最好笑的就是,我們只顧著品味好吃的湯圓,卻忘了正在煮的湯圓,我吃著吃著,一轉頭就看見,有許多泡泡往外衝,我忙叫王碩,大家都圍著鍋不敢拿起來,最後王碩把鍋蓋那了起來,許多煙像小鳥一樣到處飛,我們忙叫施老師,施老師叫我們多加點水就可以了,我們放入水,,終於「小鳥」們安頓下來了,我們坐回位子有開心的吃起來。
吃飽了,就走吧!等一下,你們好象忘了什麼事,那就是整理。不要認為整理很無聊,我們這組分工明確,洗地洗,擦地擦,理地理,這樣一下子就整理好了。同學們也一樣,跑來跑去。
那一節課,科學教室都是我們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