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虞美人

2024-09-03 06:36:11

    (一)
    燭影搖紅,滿室溢彩,碩大的喜字四處張貼。喜娘剛剛來過,交代數句,又匆匆離去,只餘一室主僕二人。侍立一旁的初夏,靜默無語,平淡面容帶著喜氣,小姐待她親如姐妹,如今小姐出閣,陪嫁丫頭也是欣悅的,雖然這份歡喜,她半字亦說不出——初夏是啞女。
    紅豔豔的蓋頭下,是嬌羞如桃花的箐兒。窗外月圓如畫,清輝皎潔,隱約傳來前廳的酒席喧鬧、猜拳行令之聲,不甚真切。
    箐兒的手,摸到胸前的玉墜兒,心稍稍地安定了些。那是卓煥送給她的,它像一滴淚,硃砂淚,紅得耀眼。當年項羽被困垓下,虞姬自願以死相隨,刎頸而亡,據說,這枚玉墜便是虞姬的頸下之物,沾染了血氣,附著了虞姬的精魂,又經了千年歲月,定是與眾不同的了。當時,卓煥細細地說著「它叫『虞美人』,可是凌家的家傳之寶,據長輩們說,佩戴者可得長生。」看著卓煥的鄭重其事,箐兒竟撲哧笑了:「你真的信長生之說?況且,千年萬載,煢煢獨活,有什麼趣兒,和心愛的人一起,即若立刻死去,也是甘願的!」
    箐兒想起與卓煥的點點滴滴,甜上心頭。他們算青梅竹馬麼?豆蔻年華,她換上白色長衫,束起頂髻,垂下散發,竟也是鮮衣怒馬少年郎,與卓煥相遊伴學,談古論今,是一段多綺美的時光。
    二人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卓煥隨父出遊十數日,歸心似箭,急急與箐兒相見,切切發問,可曾相思?箐兒白衫執扇,少年打扮,看著卓煥為愛焦灼,心內竊喜,拿扇輕打他:「你隨我來。」兩位玉面少年,在人聲鼎沸、車水馬龍中,衣袂翩翩,分花拂柳,來到鬧市一角,竟是一家「豆芽作坊」。book.guidaye.com
    只見坊間瓷缸瓦罐林立,大都蒙有白布,有夥計不時舀水澆淋,促其生發。卓煥疑惑叢生,向箐兒求解。箐兒狡黯一笑,「你不是問我可曾相思嗎?答案就在這裡呀!」
    卓煥更加墮入迷霧:「豆芽跟相思?八竿子打不著吧?」箐兒語笑嫣然:「別君僅數日,相思如豆芽,初看無變化,莖須夜夜發;絲絲常繾綣,縷縷總牽掛,白布蒙展平,內心五味雜;離愁似海天,壇甕怎容納?」
    低眉聽畢,卓煥大震,輕輕執起箐兒的手,一字一句:「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這句話隔了日子,似乎不再那麼滾燙熾熱,但此刻想起,還是讓紅色蓋頭下的箐兒燒紅了臉頰,不僅僅臉頰,整個人都似置身火場——初夏一把拽起箐兒往外跑,箐兒震驚地扯下蓋頭,方才發現,那不是她的錯覺,此時此刻,她倆已被火焰圍困,逃生無路。
    一截燒斷的橫梁落下來,砸中了箐兒的脊背,箐兒踉蹌倒地,鮮血溢出來,漫過她頸下的「虞美人」,那枚玉墜兒越發紅豔了……
    (二)
    洞房失火,新娘子與陪嫁丫頭,一死一傷,對於凌家而言,轉瞬之間,喜事變喪事。喜娘逢人便絮叨:「真不該只留她們主僕二人待在房裡,一個半聾全啞,一個又蒙著蓋頭,就是貓兒踢翻了燭臺,或是耗子偷吃燈油,她們如何能及時發現?都怪我……」
    失魂落魄的卓煥無心怪她,就是拿喜娘償了命,他的箐兒就會活過來嗎?活過來與他吟詩誦詞,猜謎作對,結伴踏青,聽竹賞月?不會了,再不會了!
    此後,凌府上下都覺得大少爺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從前那個仗義正直、白衣翩翩的凌家大少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只是一個性情乖張、脾氣暴躁的酒瘋子而已,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只有初夏,忍辱負重,隨侍左右,忍受大少爺滿身的酒氣和汙穢,以及隨時可能的打罵。
    陽光和煦的午後,卓煥自府外迴轉,剛走在院裡的青石板路上,就聽到一串流暢優美的琵琶聲,多麼熟悉,多麼親切,他的心吊起來,不敢相信,是箐兒,只能是箐兒!「箐兒——」他動情地喊著,徑直衝進屋內,遊目逡巡,不見箐兒,只有初夏。初夏抱著琵琶,撥弄著琴弦,見大少爺無端闖進來,不知所措,定在原地。卓煥神情大變,粗暴地從初夏手中奪過琵琶,指著門口,大吼一字:「滾!」初夏神色委屈,盈盈欲淚,但還是靜靜走出房門,默不作聲。
    卓煥看初夏越發不順眼了,箐兒的物件,豈是隨意給人拿用的?直到那天,初夏失手又打翻了茶杯,洇溼了他剛剛寫就的字紙,他實在忍無可忍,盛怒之下,要管家送初夏出府。初夏驚恐至極,膝行至卓煥跟前,扯著他的衣襟,淚水漣漣,雖無法啟口一字,卻楚楚可憐,哀懇盡言。卓煥軟下心腸,只說換了他房內的丫頭,初夏仍可留侍凌府。
    (三)
    又一個月圓之夜,同一輪月,照向兩個不眠的人兒。
    初夏披衣起坐,小心地避過已然熟睡的丫頭們,走至屋外,站在靜謐的夜裡,望向頭頂那一輪圓月,在心裡一遍遍地念著:「初夏,初夏,我的好妹妹,讓我如何謝你?」
    那個新婚之夜,那一場意外之火,經常反覆地出現在她的夢裡,刻骨銘心。熊熊燃燒的屋外,漸漸聚集了聞聲而至的人們,他們在盡力地汲水救火,呼喝喊叫聲此起彼伏。被火柱砸中脊背的席箐兒,一瞬間的念頭是:「我不能死,我還沒有做卓煥的新娘,我還要再見他一面……」
    而一旁的初夏,目睹箐兒受傷倒地,痛苦不堪,跳到腦海的想法竟然是「我不能看著小姐如此煎熬,如果可以,我願意代她受苦,死也無憾……」沒有人注意到,那枚「虞美人」,經了處子之血的浸染,通體血色,玲瓏妖異,借著窗外的月圓之色,大放紅光——沖天的紅光,如血的紅光,看在所有人眼裡,只是火勢盛大,難以遏制而已。
    箐兒在初夏的身體裡甦醒過來之後,才想起卓煥說過的,關於「虞美人」的長生之說,原來並非虛妄。只是,這一切,要有一個全心全意為你犧牲的人,天時地利,方能成全。箐兒淚流滿面,她是待初夏如親妹,但她對初夏再如何厚遇,怎能比得了生命的厚重?七歲的初夏,衣衫襤褸,在街頭與惡狗搶食,箐兒隨著家人上香歸來,見了,惻隱之心大發,把食盒裡的精製點心遞到初夏手中,並央求家人收留初夏。箐兒並不知道,她的舉手之勞,在顛沛流離的初夏心裡,種了怎樣一顆報恩的種子。
    箐兒且行且思,已經走至卓煥房外,屋內燭火通明,卓煥瘦削的影子映到窗紙上。箐兒與卓煥一窗之隔,想著,如果沒有那場意外,此時的屋內,是否就應是倩影雙雙,共剪西窗燭。但現狀如此,箐兒不願相認,她只願經了歲月,卓煥能淡忘相思,重新找一個配得上他的女子。而她,能夠默默地在他身邊,隔遠望他一眼,就於願已足。
    (四)
    凌府上下都很震驚,不明白又聾又啞的初夏,何來一身勇氣,在歹徒刺向大少爺時,以身抵擋,拼命相護?凌府祭祖的車馬隊,是在一處較偏僻處,被歹徒劫持的,有機靈的家丁縱身飛馬出去報官。官兵趕至,劫匪逃竄。
    倒在血泊中的箐兒,欣慰地笑著,只要卓煥無事,什麼都好。卓煥也很震動,他俯身下去,想要抱起這個以命相護的啞僕。箐兒抓著他的手,知道自己將要永遠失去他了,不甘心,用自己紅豔豔的手指,在卓煥的掌心,吃力地,一筆一畫,寫著「箐」字,只可惜,只差一筆,她的手就永遠地垂下了,再也無力舉起。
    卓煥心內一凜,怨不得,往日種種,有了印證。他知道,他第二次失去箐兒了……椎心之痛,無以復加,唯撫屍大慟,仰天長哭。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山清水秀的郊外,兩座墳塋並肩而立,墓碑上的字跡竟一模一樣:愛妻席箐兒之墓。一個白衫男子,負手而立,踽踽獨行,徘徊於墓前,一陣微風吹過,隱約能聽到他吟哦有詞:唯思難忘,梁祝之情,白衣少年,如影隨形;一夕禍至,石破天驚,相思繾綣,欲寄無憑;碧落黃泉,何處倩影,滿目所及,竹葉青青……

同类文章
鬼火鳴冤

鬼火鳴冤

    清嘉慶年間建安縣靠山莊有個叫張發的人,生得高大又性情暴躁。這年初冬的一天,張發與一個叫王全的人發生口角,三兩個回合便把王全打倒在地,王全當場氣絕身亡。在場的人急忙報告了地保,地保將張發綁縛命人看管。當時天色已晚,地保又派了兩名鄉丁看守屍體.然後親自去縣衙報案。    第二天上午,知縣

懶鬼告狀

    魯西南某地有個叫張三的懶人,冬怕雪夏怕熱,秋有蚊蟲春太溼。讓他出門幹活,他就從額角頭一直疼到腳趾頭。說來也難怪,張三的父母中年得子,溺愛嬌寵,寵得兒子三歲懶學坐,五歲懶學走,到如今只曉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    日月如梭,轉眼張三在父母的羽翼下長到了二十五歲,而張三的父母終年勞累,

聊齋故事:義母

    新昌縣有個向陽村,村裡住著一對母子,兒子名叫劉廣,母親姓覃。    這天天才亮,十三歲的劉廣還在睡覺,母親覃氏就把他叫了起來,塞了把柴刀給劉廣,說是已經替劉廣在學堂請好假了,讓他去山上砍柴。    劉廣揉了揉眼睛,奇怪道:「我前兩天才去砍了柴,家裡就沒有柴燒了嗎?」    「只怕過幾天要下雨

聊齋故事:夢奸

    馬三是新橋村才上任的更夫。    開始馬三怎麼都不肯答應做更夫。    村長好話都說盡了,還答應每個月多給馬三兩百個銅板,馬三才勉強答應了下來。    馬三二十歲,爹娘都去世了,還沒娶媳婦,膽子非常大,經常半夜到有錢人家的墳頭去偷祭品吃,可以說是最適合做更夫的人。    馬三不肯做更夫,是因

時醫

    清雍正年間,浙江嘉興有一個叫魏江的大夫,平日走街串巷四處行醫,醫術也還馬馬虎虎說得過去,象頭痛風寒之類的小病吃了他的藥時而頗有靈驗,不僅如此,他在家中還開有一個藥房,如此看病抓藥都很方便。當時嘉興府的知府有一個芳齡十二的寶貝女兒,偶因受涼染了風寒,請了幾個大夫都不見效。因為府上有個小

民間山野怪談之水精

    據唐《傳奇》記載,唐德宗貞元年間,有個叫周邯的士子,他生性豪放豁達,交友甚廣。    一日,周邯見一彝人牽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在集市上販賣,便上前詢問。彝人說少年水性極佳,踏浪而行如履平地,潛入水中一天都不用浮出換氣,四川的河流、湖泊、深潭都被他潛了個遍,只因父母雙亡,家貧如洗,這才

民間山野怪談之半邊塔

    相傳,坐落在江西東北部的尚和村,原本是豐饒的魚米之鄉,可到了萬曆年間,卻頻生怪事,一到晚上,村子就被愁雲慘霧籠罩,時常妖風四起,飛沙走石,動不動就有百姓和過往客商神秘失蹤。    一時流言四起,民生凋敝。裡長看在眼裡,急在心頭,請官府來調查,也調查不出什麼結果,一時不知如何是好。  

民間志怪故事之雞異

    故事發生在清朝光緒年間。    江西的一個地方發生了一場特大瘟疫,有一個村莊中的人口死去大半,活著的人跑得動的都逃命去了。嶽老漢一家祖孫三代12口人死去10口,僅剩下嶽老漢和一個8歲大的孫女小玉。嶽老漢已經一大把年紀了,經不起折騰,就和孫女小玉留在村裡住了下來。昔日一個人口鼎盛的大村

三連墳

    天門和京山交界的地方,有個灣子叫三連墳灣。在灣子的東頭,有座三個墳包連在一起的墳墓。每年的清明,全灣的人都要到這座三連墳前燒紙拜祭,據說這個習俗在當地已延續了好幾十年。關於三連墳的來歷,在那一帶曾流傳著一個悲壯的故事。    20世紀20年代,竟陵龐家灣有個姓龐的漢子,是遠近聞名的殺

奪命翡翠壺

    陳州有個鐵匠叫徐鐵崖,這年他突染重病,自知生命將盡,這天,他便把兒子徐小茂叫到床前,指著床頭,顫巍巍地說:「酒罈下有個木匣,把它取出來。」徐小茂很納悶,他長到30歲,還是第一次聽說酒罈下面藏有東西。他疑惑著拿來一把鐵鏟,移開酒罈,開始挖掘起來。挖了一會兒,徐小茂就愣住了,只見一塊紅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