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太極拳如何入門?孫式太極拳入門避三害守九要
2025-08-04 20:13:15
隨著社會的加速發展,人們對健身越來越重視,運動項目也越來越多,有很多人開始熱愛太極拳這項運動,而孫氏太極拳也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孫式太極拳的所有動作都是隨人而動形成的,沒有玩拳那樣花俏複雜,所以學起來也比較輕鬆,然而再簡單易學的動作也是有難度的。那麼孫氏太極拳如何入門?如何「避三害守九要」。下面就讓太極拳小編帶著大家了解一些關於孫氏太極拳入門的知識吧!
孫氏太極拳如何入門?
孫式太極拳講究「避三害守九要」,避三害是要求練拳時,切忌努氣、拙力和腆胸提腹;守九要是要求練拳時必須「一塌,二扣,三提,四頂,五裹,六松,七垂,八縮,九起鑽落翻要分明」。
孫氏太極拳入門三害
第一害是指努氣,第二害是指拙力,第三害是指挺胸提腹。
用努氣者,太剛則折,易生胸滿氣逆,肺炸諸症。譬之心君不和,百官自失其位。
用拙力者四肢百骸,血脈不能流通,經絡不能舒暢,陰火上升,心為拙氣所滯,滯於何處,何處為病,輕者肉中發跳,重者攻之疼痛,甚之可以結成瘡毒諸害。
挺胸提腹腹逆氣上行,不歸丹田,兩足無根,輕如浮萍,拳體不和,即萬法亦不能處時中地步。
故三害不明,練之可以傷身,明之自能引人入聖,必精心果力,剔除淨盡,始得拳學入門要道,故書云:樹德務滋,除惡務本。練習諸君,慎之慎之。
孫氏太極拳入門九要
孫氏太極拳入門九要是指什麼分別是指:塌、扣、提、頂、裹、松、垂、縮、起鑽落翻分明。
塌者,腰往下塌勁,尾閭上提督脈之理;
扣者,開胸順氣,陰氣下降任脈之理也;
提者,谷道內提也;
頂者,舌頂上顎,頭頂,手頂是也;
裹者,兩肘往裡裹勁,如兩手心向上託物,必得往裡裹勁也;
松者,鬆開兩肩如拉弓然,不使膀尖外露也;
垂者,兩手往外翻之時,兩肘極力往下垂勁也;
縮者,兩肩與兩胯裡根,極力往回縮勁也;
起落鑽翻者,起為鑽,落為翻,起為橫,落為順,起鑽是穿,落翻是打,起亦打,落亦打,打起落,如機輪之循環無間也。
以丹田為用根,以意氣力為用,以九要為準則,遵而行之,雖不中不遠矣。
孫氏太極拳入門九要口訣
太極拳本內家拳,不用拙力意當先。
虛靈頂勁神貫注,下頦收回即自然。
含胸自然能拔背,切莫形成「羅鍋肩」。
練時沉肩又墜肘,肩聳肘懸不是拳。
塌腰能起全身力,腰不塌住靈活難。
兩腿彎曲分虛實,太極要義在裡邊。
呼吸下沉丹田穴,純任自然莫強牽。
上下相隨成一體,動作綿綿永相連。
動中求靜靜中動,練時神氣務周全。
切記要點莫遺忘,持久習練益自顯。
孫氏太極拳的風格特點
1、孫氏太極拳的風格特點
主要是進步必跟、退步必隨、動作敏捷、圓活緊湊,猶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每左右轉身以開合相接。
2、孫氏太極拳最本質的特點
是將形意拳之內外合一和八卦拳之動靜合一融蓄在太極拳的中和狀態之中。走架時重心無上下起伏、無左右晃動的問題,通過活步使重心不斷地在轉換當中。孫氏太極拳動從起式到收式,各種動作要求中正平穩、舒展圓活、緊湊連貫、一氣呵成。使全身內外平均發展,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正因為中正即不前俯後仰,又不左偏右倚,使得軀體手足上下呼應,內外一體。所以,行拳盤架要守規矩。
在練拳時不可越出一個「中」字。習練者若能悟透這個「中」字,便能掌握自己的重心,重心不失,呼吸就能保持正常,呼吸正常,才能百脈通暢。進步必跟、退步必撤,是孫氏太極拳的第二個特點。進步必跟、退步必撤,這種移步的方式,有利於培養習練者重心潛移和動靜合一的能力,還有利於上下相隨、手足相顧,使習練者在移步中,不失六合之要。
3、孫氏太極拳的第三個特點是
每逢轉身,多以開合手相接。孫氏太極拳中有十二個開合手,將套路分為十三節。每逢轉身以開合手相接,可以引導習練者身體隨重心的虛實轉換、內氣的自行運轉(稱為圓研)。開合手便於引導習練者體會體內氣息的運行與重心轉換相協調。開合手的安排,在練拳時,還有利於習練者經絡疏通和血脈通暢。
4、孫氏太極拳的第四個特點是
蓄神待機,神不外張,虛實分明,始終不失六合的要點。習練孫氏太極拳時,要處處因勢利導,各種勁法隨重心變化而轉換,如行雲流水,連綿不斷,輕緩勻靈之中寓以隨機待法之勢。
結語:孫式太極拳講究「避三害守九要」,避三害是要求練拳時,切忌努氣、拙力和腆胸提腹;守九要是要求練拳時必須「一塌,二扣,三提,四頂,五裹,六松,七垂,八縮,九起鑽落翻要分明」。還有孫氏太極拳有自己風格特點,不管是風格特點,本質特點必須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