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曹晏海 曹晏海

2025-07-30 20:39:09

曹晏海

男 (?-?) 孫式第2代傳人
籍貫:
師承:孫祿堂 
傳人:約0位直系傳人

相關新聞:  民國版「華山論劍」:1929年至1930年上海武術大賽 張熙堂 馬承智 曹晏海 ,曹晏海獲第一名

  曹晏海(1903—1938),河北滄縣蘆家園村人。此人身材高大、蜂腰乍肩,臂長腿健。少年時酷愛武術,十五歲曾背著家人出走,去崑崙山學藝,沿途討飯一個多月至山西太谷被一老人勸回。他聰穎過人,自學成才,十幾歲能釋讀古文,雙手提筆能寫梅花篆字和清秀小楷。至令其家人還保存他早年閱讀過的書札墨跡。
  十幾歲從連闊和尚學拳術,1928年去南京中央國術館在教授班學員。當時他見郭長生先生(人稱郭燕子)藝精技絕,身手非凡,武德高尚,加之又是同鄉,敬佩至極,欲拜郭為師學習技藝。郭長生慧眼識真,見曹確是個難得的人才,奈年齡相差無幾,故知應代師徒傳藝,二人兄弟相稱。
  「根深葉定茂,本固技必榮」。郭長生對曹晏海盡授其技,將通臂、劈掛、苗刀之真傳絕技頃授其愛弟。曹晏海藝海揚帆,收珠聚寶得先生藝技精髓。郭長生對曹晏海在培養訓練中,不但陪著練而且還餵著打,在實戰中甘願作「餵手的」。兄弟二人校場上進拳施招,各不相讓;可場下相處,情同手足,結成莫逆之交。曹晏海的功夫突飛猛進。練功中十二個棗木橛楔到地裡曹晏海用激步子一口氣把它都踢出來。二十幾歲就得了個「草上飛」的渾名,其速快,可想而知。
  1929年10月16日浙江省主席張靜江等在杭州擺擂臺舉辦了浙江國術遊藝大會。有幾個省4個特別市共300多人參加。這確實是一次聚國英之盛會。曹晏海參加了這次擂臺賽。擂臺設在市內舊藩司前學官的廣場上,場中築臺,臺中以白粉畫出一直徑三丈(9米)的圓圈作比試範圍。這次比賽分表演、擂臺兩大類,比賽為淘汰制,抽籤定序點名上臺,倒地算輸,三戰兩勝,評判委員長是李景林。
  比試最引注目的是劉高升和曹晏海這一對。劉高升,湖北襄陽人,當年55歲,上海永安先施公司總鏢頭。此前,劉到上海故意做作,以大手套籠住雙手懸於額上。在英租界為包探長錢廣文所見,問:「手如何」?說:「有功夫怕不慎傷人」。「何功夫」?「鐵沙掌」。錢即叫人找來老城牆之城磚,試劉之掌力,劉用掌一拍磚碎如腐碴。劉在上海出名後為上海「三劉」之一(劉高升、劉百川、劉小辮兒)。來杭前曾「徒步西安,以武會友」。一路過關斬將,橫掃千軍。回途在南京中央國術館表演油錘擊襠、手裂對札粗的竹竿。觀者無不驚嘆。外號人稱「銅頭鐵臂震江南」。來杭前,自信取勝滿有把握,帶著兩個空箱子準備盛五千塊現大洋。其弟子在上海北站為他送行,鞭炮放得滿地都是,在杭州一下車,劉高升便問:「中央國術館來參賽的是學生還是老師」。眾說:「是學生」。劉哼的一聲說:「學生打什麼勁」。面對劉高升這員虎將,參賽者自動棄權的不知其數。曹晏海也有些膽怯。郭長生對他說:「拳無不破,惟快不破。」意發揮我之特長以快致勝。又說:「你像踢木頭軲轆子似地踢他。」又鼓勵他說:「寧叫他打死,別叫他嚇死。」
  10月22日,第三組比試,第一對便是曹晏海對劉高升。這是觀眾期待已久的一對。比試開始,曹想用「疾步勾子」(通背二十四勢中一勢腿法)勝他。可這一腿不但沒把劉高升踢倒,反爾自覺腿麻木到腰胯,可見劉的硬功。曹退後兩步,劉跟進,則發現劉的步法呆笨。十秒鐘後曹見求勝心切,氣往上衝,體力也漸不濟。曹用右腳向劉胸一蹬,沒將劉蹬倒,劉雙手已將曹的右腿抑住,曹於是用右臂將頸夾住,被抱起的右腿向劉襠裡一插,單腿站立與劉相持,然後劉向前擁,曹左腳向後單跳,突然曹施抽腿別,一轉腰,將劉摔倒在地。劉不服,說:「這是摔倒的」。但曹已知劉空空如也。即說:「劉老師,我們再打好了」。臺下觀眾拍手說:「曹晏海好漢」。曹晏海好漢。再打時,劉上前一掌,只見曹一擰腰群眾未見何勢,(實際用的是前劈橫,因勢快一般看不出)將劉擊出一丈多遠弄了仰面朝天。劉起身吐了兩口血說:「我想不到輸在小孩子身上」。曹此時說:「劉老師這回算不算輸?」劉認輸。軍樂隊奏樂。
  翌日晨《當代日報》第一版特寫,題為《曹晏海用鑰匙打開劉之鐵門,內無一貨》。
  整個比賽曹未被任何人打中一下。他技藝精純、動作清楚,身活步快,非人所能及。與人比試最多兩合必定取勝,四決以後大會出現「退讓」客套,尤以中央國術館教授班學員之間更甚,其目的之一是壟斷優勝者名次;之二、同派系之同仁之間提高其名次列位。大家弄不清原因,認為曹是最強之人,屈居第四不合理,向大會提出「藝高受壓」的抗議。曹晏海這次獲得獎金550元大洋。獲中華體育會贈銀盾「武德可風」一具。
得勝回來的曹晏海給郭長生買了塊德國金殼手錶以示酬謝。
  時間不長又在上海舉行了一次擂臺賽。這次比試曹晏海再顯身手,過關斬將,力克群雄,奪得本次擂臺賽的第一名。除得獎金外,還獲五件獎品,其中有當時的上海市市長張群題贈的銀塔一尊,上寫:「上海國術比賽大會,第一獎」,中間「我武維揚」四個大字,落款:「市長張群贈」。黃金榮題贈的銀盾一具上款「第一名,曹晏海同志英鑑」中間「孔武有力」四個大字,下款「黃金榮題贈」。還有杜月笙題贈的銀盾一具;上款「第一名,曹晏海同志項鑑」。中間「有勇知方」四個大字,下款:「杜月笙題贈」。除此之外還有張家林題贈的銀盾等。
  上海擂臺賽曹晏海取得冠軍和以後充分顯示了曹的非凡武功和精純技藝:受到各路督軍和各省主席的賞識,爭相聘請為國術教官。浙江省主席張靜江聘請曹晏海為教官。兼隨從副官。1937年又由杭州調江西廬山,任陸軍軍官訓練團一級國術教官。1938年秋患病在江西廬山去世。

同类文章

陳秀峰 陳秀峰

陳秀峰男 (?-?) 楊式第3代傳人 籍貫: 師承:楊班侯  傳人:約0位直系傳人  

楊班侯 楊班侯

楊班侯男 (1837-1892) 楊式第2代傳人 籍貫:河北永年 師承:楊露禪  傳人:約17位直系傳人   楊班侯 (1837~1892),名鈺,字班侯,綽號二先生,河北永年人,楊式太極

富周 富周

富周男 (?-?) 楊式第2代傳人 籍貫:河北省保定市 師承:楊露禪  傳人:約1位直系傳人  

王茂齋 王茂齋

王茂齋男 (1862-1940) 吳式第2代傳人 籍貫:山東掖縣 師承:全佑  傳人:約11位直系傳人

全佑吳式創始人 全佑

全佑男 (1834-1902) 吳式創始人 籍貫: 師承:創始人 傳人:約8位直系傳人   全佑 全佑(1834年-1902年)為滿族人,姓烏佳哈拉,為吳氏太極拳(又稱吳家太極拳)的奠基者。全佑從學於有楊無敵之稱的楊露禪(1799年

和兆元 和兆元

和兆元男 (1810-1890) 和式創始人 籍貫:河南省溫縣 師承:創始人 傳人:約2位直系傳人  和兆元,1810-1890。和兆元乃河南省溫縣趙堡鎮趙堡村人,出身中醫世家。幼時受家鄉習拳之風的影響,捨棄功名,從本鎮陳清萍(溫縣趙堡鎮趙堡村人),習太極拳十栽,悉心苦練,盡得真傳。之後,太

齊閣臣 齊閣臣

齊閣臣男 (?-?) 吳式第2代傳人 籍貫: 師承:全佑  傳人:約0位直系傳人  

常遠亭 常遠亭

常遠亭男 (1860-1918) 吳式第2代傳人 籍貫: 師承:全佑  傳人:約1位直系傳人  

侯得山 侯得山

侯得山男 (?-?) 楊式第2代傳人 籍貫:北京 師承:楊露禪  傳人:約0位直系傳人  楊祿禪初來北京即落腳天義順御醬園張家教拳。天義順醬園老闆與把式侯德山一同跟楊祿禪學拳。張鳳吱很用心學太極拳,進步很快。他的醬菜把式侯得山就跟看學練,也學的很好。傳說《張氏隨筆》就是天義順醬園老闆與把式侯

楊露禪楊式創始人 楊露禪

楊露禪男 (1799-1872) 楊式創始人 籍貫:河北永年縣 師承:創始人 傳人:約7位直系傳人 楊露禪(1799—1872年),名福魁。河北廣平府(今永年縣)人。自幼好武,因家貧,迫於生計,在廣平府西關大街中藥字號「太和堂」中幹活。這藥店為河南焦作溫縣陳家溝人陳德瑚所開。陳見楊為人勤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