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鍛鍊與培養24式太極拳內勁 關鍵在4個步驟
2025-08-01 21:01:09
24式太極拳作為太極拳中的一個流派,同樣重視太極拳的內勁學習,是一種蘊含在體內的勁,在練習動作的運行、蓄髮、轉換和定勢中,以意引氣,聚集在內氣,貫注於四梢,復歸丹田。那麼我們如何鍛鍊和培養內勁呢?可通過意氣為主帥、鬆柔是關鍵、協調連貫是保證,只有肢體動作協調連貫,才能使內勁隨拳勢的運轉忽隱忽現,無時不在。下面就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什麼是24式太極拳的內勁
內勁是蘊於體內的一種勁,是在意念的引導下,周身關節、肌肉和韌帶做以最大限度的放鬆,在演練動作的運行、蓄髮、轉換和定勢中,以意引氣,將在丹田處集聚的內氣,運行到全身關節,送達肌膚,貫注於四梢,復歸丹田。
這樣纏繞往來,循環不已,從而形成一種渾厚、松沉、富有彈性的內勁。
內勁是在保證完成動作規格,由內向外放鬆的前提下,演練者需要具備的一種能力,是24式太極拳演練技術的進一步提高,表現24式太極拳韻味的必備素質。
如何鍛鍊與培養內勁
1、意氣為主帥
在24式太極拳演練中,用意念引導動作,用意念引導放鬆,也要以意行氣,引導內氣的集聚,引導內勁的運行。從而形成始而意動、繼而內動、然後行動,使之內外臺一,開合有致。
《十三勢行工歌》中說:「意氣君來骨肉臣。」武禹襄解釋為:「心為令,氣為旗,意為帥,身為驅使」,都說明了24式太極拳「以意行氣」,由內向外的道理。
2、鬆柔是關鍵
只有由內向外做到整體的放鬆,使周身關節張開,氣血周流無滯,才能在丹田處集聚內氣,以意引氣,把內氣運行到關節、肌膚,貫注四周,形成內勁,只有放鬆,才能產生內勁。
24式太極拳的內勁,是在肢體放鬆的狀態下,通過鬆柔的螺旋形運動完成的,是極為輕柔。富有彈性,藏蘊於體內,含蓄而隱匿,不彰顯外露的。鬆柔是鍛鍊內勁的關鍵。
3、協調連貫是保證
內勁的運轉。在拳勢的運行中應該無時不在,做到節節貫穿,勢勢相連,處處合住。這是內勁運轉的保證。
節節貫穿,肢體的協調必須以腰為軸。上肢動作以腰帶背,以肩帶肘,以肘帶手。下肢動作則以腰帶胯。以胯帶膝,以膝帶足,只有肢體動作節節貫穿,才能使氣血暢通,內勁順達。
勢勢相連,前一個動作結束,就是下一個動作豹開始,勢問的銜接轉換要有蓄髮,要圓順,連綿不斷,形成勢勢相連。勢間轉換使內勁漸充,復歸往來。
處處合住,每一個技術動作運轉到位,都要形成定勢,一勢即成,是一身備五弓,五弓合一是外形沉穩,體內貫勁,靜如山嶽,動如江河,形成全身整體合勁的過程。
24式太極拳內勁學習的四個步驟
第一步、從基礎開始練就丹田力
放鬆就是頭上頂、肩下垂、肘下窄、氣下沉、松兩胯、腳趾叉開抓地。有一種全身沒分量的輕靈感覺,但腳用力往下踩,後跟要實。這樣才有根基,所謂的「有根」莫過於此。
第二步、脊柱和後腰力的產生
當丹田氣產生後,就要開始鍛鍊脊柱的力量,將丹田之氣通過「小周天」將氣提上來,再過肩,送到脊柱和後腰,讓後背和後腰產生膨脹氣,壯實後腰。
此勁出自丹田,一旦練出,終身不退。脊柱力是整體力傳遞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鍛鍊脊柱時意念應始終感知脊柱,使脊柱和手臂的內在能量達到協調貫通,讓意念與身體相隨,形神合一。為以後的功力發揮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三步、周身整體力的產生
周身整體力指的是什麼呢?周身整體力要體現「雞腿」、「龍身」、「熊膀」、「豹頭」、「鷹爪」、「雷聲」的威猛。
「雞腿」是說通過練習太極拳,松胯而襠走後弧,產生強有力螺旋向下向上的腿功。「龍身」是指腰部要有遊龍舞腰擺尾之內力。
第四步、產生肢體稍節力
產生整體力後,要通過整體骨架貫通,筋力連結,氣貫周身,將氣力送到手臂,產生抖彈力。
這種抖彈力是從松胯下沉,地面給我們反作用力,反作用力再從腳底到腿,再由腿到腰,貫通周身,通過丹田,全身發緊,瞬間產生極強的暴發力,再傳遞到手臂或腿腳,形成強有力的攻擊力。
結語:太極拳不分你我,不分種類,各門各式太極,它們的拳理是相通的,都能產生內功暴發力。練拳時一定要放鬆,一定要有意念引導。上述小編也介紹了4個步驟練習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反覆練習,長期堅持鍛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