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練出太極拳的球體感的八大要素
2025-05-03 21:40:24
大家聽說過太極拳的球體感嗎?太極拳運動中要求的球體感其本質是膨脹,膨脹產生了太極拳特有的掤勁。太極拳運動要求人體各部位相互協調,因而需要球體感來幫助身體協調。那麼太極拳應該如何練出球體感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去看看吧。
1、梢節領勁、兩頭卷屈
梢節領勁、兩頭卷屈是太極拳訓練的總綱。梢節是指肢體中的兩手和兩腳(這裡是區別古人太極拳論中「發為血梢、甲為筋梢、牙為骨梢、舌為肉梢」的梢節概念)。兩頭卷屈產生了球體感必須的曲線弧度,梢節領勁尤其重要,否則,即使兩臂外形上如抱球 ,也會缺少就有的外掤力;即使下肢屈膝下坐,也不會形成穩固的支撐力。因此,梢節領勁、兩頭卷屈是形成球體感的必要條件。
2、五弓齊備
太極拳要形成球體感,雙臂、雙腿、胸脊不能完全挺直,傳統意義上的五張弓必須永遠存在,如果任何一張弓發生形變,球體感也就不復存在了。太極拳的攻防技擊中講究黏點的變化,也就是說太極拳的化、打、拿、摔等技巧的運用常常是在滾動中完成的。身體的球體感在任何時候都要屈蓄有餘、進退有度、收發自如。兩腿間也只有在具備球體感的情下,才能松胯圓襠、重心穩固、虛實變化靈活。
3、內撐外抱
兩臂、兩腿之間形成球體感的無形之球是實心球,在任何外力下都不能變形。這種無形的球在你的雙臂、兩腿間有一種強烈的外撐力,越用力抱它,它的外撐力越大;要保持這種球體感在懷中和胯下的存在,就要用雙臂和兩腿來用力地合抱它,這就是所謂的內撐外抱,它可以使拳架看起來寬闊博大、中正圓潤。
4、螺旋纏絲
纏絲勁是陳式太極拳的特點。有了螺旋纏絲,力就有了方向,就不會漂浮,肢體在運動中才能保持強烈的外撐力,球體感才能存在。這個球體的旋轉永遠是立體的,是六個方向的。螺旋纏絲可以使攻擊部位在達到勁點的一剎那具有穿透力,就像有來複線的槍膛射出的子彈較土製獵槍的霰彈更具有威力一樣,這也是太及拳的勁力區別於外家拳的顯著特點。
5、公轉和自轉
公轉是指身體以腰為軸的旋轉;自轉指相對處於梢節部們的旋轉。比如上肢部位的螺旋纏絲戲較這腰部的旋轉就可以稱作自轉。公轉加自轉是一種自身協調,公轉與自轉相結合能保證你周身球體感的穩定外抱的長度和力度。另一方面,如果只有自轉沒有公轉,周身的球體感就會丟失了。總之,要保持周身的球體感,公轉加自轉是必不可少的。
6、節節貫穿
球體感的產生對身體各部位尤其是上下肢有比較嚴格的要求:比如上肢要兩手領勁、兩肘定位、兩肩放鬆;兩手之間的開合必然要帶動兩肘、兩肩之間的開合,但兩手之間的開合絕不能用兩肘、兩肩的開合來催動和代替。也就是說,手要先走,肘可隨之(保持曲度),肩可伸展策應(腋下夾角基本不變)。這時,腕關節、肘關節、肩關節是同時在作旋轉和伸展的運動,這就叫「節節貫穿」。不能大臂一掄,肘、手僵直。大臂伸直了,球體感也就消失了。節節貫通是在轉節換勢時自然保持球體感存在與轉換的必要條件。
7、相吸相系
相吸相系是指兩手之間的協調關係。球體感的形成必須有兩手之間的協同配合,特別是由於球體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兩手的開合同步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左手到位了,右手尚未到位,或者一隻手運動了,另一隻手在靜止,這時的球體感就消失了。兩手協調才有球體感的存在,才能打出高質量的通背勁、對稱勁、雙分勁、雙合勁等。
8、周身協調
太極拳形成球體感的最後一個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要求周身要高度協調。太極拳理中有一句話叫「一動無有不動」,講得就是協調。周身不協調、動作一變形,球體感就減少或消失了。周身協調要靠大量的訓練和日積月累才能得到,而產生球體感則是周身協調的最終結果。
太極拳球體感的練成需要身體的各個轉動開合部位諸處都成球狀,這是太極拳訓練的高級階段,具備了球體感,就具備了外形美、氣勢美,不僅好看,而且實用。但是太極拳球體感的練習一定要科學訓練,如此才能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