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膝蓋還好嗎?練太極拳時如何保護膝蓋?
2025-05-03 21:02:24
不論是太極拳的照片還是視頻裡,太極拳的動作裡膝蓋大多是彎曲的,這說明在太極拳的練習過程中膝蓋需要時常彎曲成不同角度,很多人不懂得膝蓋的防護,導致練習太極拳久了之後落下膝蓋疼等毛病,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如何保護膝蓋的方法,一起去看看吧。
第一,多活動與鍛鍊膝蓋,不斷增強膝蓋的力量
應當經常通過負重、轉動、按摩等方法進行鍛鍊。首先是站樁。拳諺:「百練不如一站。」站樁時,兩腿彎曲,在增強腿部力量的同時,也增強膝蓋的力量。二是多做轉膝運動,如上下屈蹲、開合旋轉、左右旋轉、深度下蹲等,以增強膝蓋的活力。三是多揉膝、按摩。起床後、睡覺前、以及壓腿時都可以按摩、滾動膝蓋。無論轉動或按摩都要輕柔緩慢,順其自然,不要太快或用力,以免造成損傷,經常這樣做,就能使膝蓋保持良好狀態,不發生病變。
第二,在練拳時,注意合理,妥善的轉動膝蓋,這是主要的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注意:一是把握好練拳高度。拳架有高、中、低之分,要根據自己年齡、體質及健康狀況,選擇適當高度,以膝蓋不覺太吃力為準。絕不要盲目模仿,追求低姿勢。初學者更不宜屈腿過深,一定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逐步下降。一般腿的彎屈在20~30度為宜。二是掌握好膝蓋彎屈的方向。打太極拳時前進、後轉、左顧、右盼,總要不斷地改變方向,要在轉換中以腰為軸,上下相隨,協調一致,立體旋轉,而且保持同一方向,如同建築用的旋轉吊車。做為身體一部分的膝蓋自然也要與全身協調,隨腰腿的轉動而轉動,而膝蓋彎曲的方向總要保持與腳尖的方向一致,才能順遂。這就要不斷地、及時地擺腳、扣腳、碾腳,進行調整。而我們常見的情形卻不是這樣。膝蓋向正前方弓出,腳卻斜向左右:腰腿已經扭轉了方向,腳卻依然不動。腳與膝蓋南轅北轍,背道而馳,膝蓋就會扭曲變形,時間長了,定生病變。三是在打拳過程中,膝蓋要不停地轉動,並在虛實變化中減輕壓力。太極拳最大的特點就是在腰的帶動下全身每個部位、每個關節都在不停地旋繞、纏裹。「一動無有不動」,像上了軸承一樣:又如行雲流水川流不息,一切都在動中。膝蓋也應如此。特別是在慢練時,相對靜止的時間比較長,如果真靜止不動,把膝蓋死死壓住,不但會加大膝蓋壓力,而且也不符合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打拳要求。因此,不論快練慢練,都要保持膝蓋的動態,而在不停的轉動中,就會緩解壓力,減輕負擔。太極拳的另一個特點是虛實分明,隨著重心的不斷轉換,膝蓋所受的壓力也由小到大,由大到小,即由松到緊,由緊到松不停地變化。當實腿受力時,虛腿就要充分放鬆,讓膝蓋得到休息,反之亦然。這樣膝蓋在輪換休息中,既受到了鍛鍊又不會負擔過重,造成損傷。隨著膝蓋力量的不斷增強,功能不斷改善,也就不會再有疼痛的現象了。
第三,要注意對膝蓋的保護
膝蓋既處於關鍵部位,又十分脆弱。特別是老年人,由於缺鈣.骨質疏鬆,更容易損傷,發生病變。所以除從積極方面加強鍛鍊、合理運轉外,還要在平時倍加愛護。膝蓋有三十怕:怕冷、怕風、怕溼。冷、風、溼是膝蓋生病的三大誘因,所以要儘量少著涼,少受風,少接觸冷水。夏天出汗後和夜晚睡覺要防止冷風吹; 冬天溫度低,要防止受寒,應及時加減衣服,可用護膝保護。老年人最好紮緊褲腿,以免受寒。總之,要鍛鍊與保護並舉,小心呵護,保證膝蓋健康。
如果大家在練太極拳前就存在了膝蓋或身上其他關節的問題,更應遵循找準正確練習方法,適當控制練習高度和運動量,樹立吃苦精神,加強自我保健意識的思想。希望大家在練習太極拳的同時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使之能夠享受到太極拳帶來的快樂,而不是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