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沉銀事件揭秘 為什麼沒人知道沉銀地點
2025-04-22 12:01:25
張獻忠明末農民起義領袖,300多年前張獻忠攜帶著成千上萬的珠寶從成都南下,在途中遇到川西官僚楊展的突襲,最後所有的金銀珠寶全部沉入到錦江中,在隨後的幾百年裡面,不斷的有人試圖打撈上來張獻忠的沉銀,直到近些年在古玩界才慢慢的出現,那麼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張獻忠簡介
中文名:張獻忠
別名:字秉忠,號敬軒,外號黃虎
國籍:大西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西元1606年09月18日
逝世日期:西元1647年01月02日
職業:大西王
主要成就:佔據四川為王
曾建立大西政權
終年:40歲
張獻忠沉銀事件簡介
相傳1646年,清軍入川,張獻忠「攜歷年所搶」的千船金銀財寶率部向川西突圍。但轉移途中猝遇地主武裝楊展,張獻忠的運寶船隊大敗,千船金銀沉入江底,張獻忠只帶少數親軍突圍成功。
《蜀難紀實》中對沉銀有更多細節的記載:「張獻忠部隊從水路出川時,由於銀兩太多,木船載不下,於是張獻忠命令工匠做了許多木頭的夾槽,把銀錠放在裡面,讓其漂流而下,打算在江流狹窄的地段再打撈上來。但後來部隊遭到阻擊,江船阻塞江道,所以大部分銀兩沉入江中。」
彭山江口鎮境內水域到底有多少張獻忠的沉銀,《蜀難紀實》記載:「累億萬,載盈百艘」。
張獻忠沉銀點怎麼被發現的
四川地區曾流行有一首民諺:石牛對石鼓,白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據傳即是記載的張獻忠沉銀地點。不過民國時候有人在成都挖出了石牛和石鼓,也沒找到沉銀究竟在哪兒。
改革開放以後民間收藏興起,市場對文物的需求量很大,打張獻忠沉銀主意的人也越來越多。大概在10年到12年的樣子,市場上散出不少張獻忠大西政權所鑄造的西王賞功金銀銅幣,那種帶晚明或大西政權刻銘的五十兩大銀錠也時有所見。當時收藏界對這批東西有兩種看法,一種就是認為這批東西都是高仿的偽品,一種則認為這批東西都是新出土的,經當地古玩商之手流向全國。大概到14年、15年的樣子,這類東西在市場上越見越多,一般的從業者與收藏家都認可了這批東西,也大概知道了這批東西的來歷,當時就有行內的朋友煞有介事地給我講,北京和成都一批錢幣收藏家勾結起來,花大價錢僱了專業潛水員裝扮成漁民,白天在岷江上裝作捕魚,晚上就帶著專業設備下水幹活,說得活靈活現的。當時覺得是在吹牛逼,後來案發了以後,對照官方給出的信息,確實八九不離十。
沉銀的地點是怎麼發現的,個人認為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沉在水中的遺物並不是數百年來原封不動地留在原地,隨著各種外力因素部分遺物會被自然搬運到沉沒點附近的區域,隨著江邊基建、水利工程施工被挖出,或是被當地百姓撈出。這些出水遺物較為集中的區域,就有可能是張獻忠江口沉銀的主要地點。這些信息其實已經受到了當地文管部門的重視,10年的時候江口沉銀遺址已經被確立為彭山市文物保護單位。
張獻忠藏寶點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張獻忠藏寶於錦江。其中,主要又有3個「秘咒」版本,一是成都望江樓版:「石牛對石鼓,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盡成都府。」二是龍泉山百工堰版:「石公對石母,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成都買到簡州府。」三是彭山縣江口鎮版:「石龍對石虎,金銀萬萬五,誰人識得破,買到成都府。」
第二種傳說是藏寶於青城山普照寺。這個傳說是根據清同治七年(1868年),灌縣知縣錢璋寫的《重建普照寺並建藏經樓記》而來。錢知縣在碑文中說,他去遊覽普照寺,住持「靈峰」和尚告訴他寺廟的由來。寺廟為張獻忠焚毀,康熙初年有人結茅恢復,是一座佔地僅半畝的小廟。到了道光二十年(1840年),「靈峰」和尚接替「鑑山」任方丈後,「精誠所結,可格蒼穹,即於是冬『天示神奇』,山裂石出,不勞雕琢,不煩輦運,自致良材以顯名勝……不加募助」,修成了佔地400畝、5重殿宇、24個天井、365間堂舍的極大寺院
第三種傳說是藏寶於雅安州府(今雅安市)蘆山縣青衣鎮。天全縣土司高躋泰和部下徐漢卿得到密報:張獻忠乾兒子張能奇部李國傑受命到蘆山秘密藏寶。高躋泰得到的線索是「石刀對石斧,黃金萬萬五,誰能猜得破,買下成都府」;徐漢卿得到的線索卻是「石鑼對石鼓,黃金萬萬數,誰能識得破,買個成都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