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胯下之辱的故事 為什麼最後還是不得好死?
2025-04-22 09:47:25
韓信是我國古代傑出的軍事家,對西漢的開國有巨大的貢獻,但是許多人都知道韓信的一個典故,那就是胯下之辱,在韓信有作為之前,韓信忍受著著寄人籬下的處境,這也給韓信後來的仕途提供了巨大的動力,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韓信和他胯下之辱的故事。
韓信個人資料
中文名:韓信
國籍:中國(漢朝)
民族:漢族
出生地:淮陰(今江蘇淮安)
出生日期:公元前231年(辛丑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196年
職業:大將軍、左丞相
主要成就:虜魏、破代、平趙、下燕、定齊
濰水殺龍且,垓下破項羽
封爵:齊王→楚王→淮陰侯
韓信胯下之辱的故事
公元前二世紀的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中國的萬裡長城就是在這個朝代初具規模的。但因為父子兩代皇帝的暴政,秦朝的統治僅有15年。秦末,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出現了許多英雄人物,韓信就是其中一位有名的軍事統帥。
韓信是中國古代一位著名的軍事統帥,他出身貧賤,從小就失去了雙親。建立軍功之前的韓信,既不會經商,又不願種地,家裡也沒有什麼財產,過著窮困而備受歧視的生活,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他與當地的一個小官有些交情,於是常到這位小官家中去吃免費飯,可是時間一長,小官的妻子對他很反感,便有意提前吃飯的時間,等韓信來到時已經沒飯吃了,於是韓信很惱火,就與這位小官絕交了。
為了生活下去,韓信只好到當地的淮水釣魚,有位洗衣服的老太太見他沒飯吃,便把自己帶的飯菜分給他吃,這樣一連幾十天,韓信很受感動,便對老太太說:「總有一天我一定會好好報答你的。」老太太聽了很生氣,說:「你是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己養活自己,我看你可憐才給你飯吃,誰還希望你報答我。」韓信聽了很慚愧,立志要做出一番事業來。
在韓信的家鄉淮陰城,有些年輕人看不起韓信,有一天,一個少年看到韓信身材高大卻常佩帶寶劍,以為他是膽小,便在鬧市裡攔住韓信,說:「你要是有膽量,就拔劍刺我;如果是懦夫,就從我的褲襠下鑽過去。」圍觀的人都知道這是故意找茬羞辱韓信,不知道韓信會怎麼辦。只見韓信想了好一會兒,一言不發,就從那人的褲襠下鑽過去了。當時在場的人都哄然大笑,認為韓信是膽小怕死、沒有勇氣的人。這就是後來流傳下來的「胯下之辱」的故事。
韓信的評價
其實韓信是一個很有謀略的人。他看到當時社會正處於改朝換代之際,於是專心研究兵法,練習武藝,相信會有自己的出頭之日。公元前209年,全國各地反對秦朝統治的農民起義爆發了,韓信加入其中一支實力較強的軍隊。軍隊的首領就是後來成為下個朝代開國皇帝的劉邦。最初,韓信只是做了一個管押運糧草的小官,很不得志。後來他認識了劉邦的謀士蕭何,兩人經常討論時事和軍事,蕭何認識到韓信是一位很有才能的人,於是極力向劉邦推薦,但劉邦仍不肯重用韓信。
一天,心灰意冷的韓信悄悄離開劉邦的軍隊,投奔別的起義軍。蕭何得到他離開的消息後,也沒向劉邦匯報,趕忙騎馬去追韓信。劉邦得到消息,以為是二人逃跑了。過了兩天,蕭何和韓信回來了,劉邦又驚又喜,責問蕭何是怎麼回事。蕭何說:「我是為您追人去了。」劉邦大惑不解:「過去逃跑的將領有幾十個,你都不去追,為什麼單單去追韓信呢。」蕭何說:「以前逃跑的將領都是平庸之輩,容易得到,至於韓信是難得的奇才。如果您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您就再也找不到同您計議大事的人了。」劉邦說:「那就讓他在你手下作個將領吧」。蕭何說:「讓他做一般的將領,他未必肯留下來。」劉邦說:「那就讓他作一個軍事統帥吧。」從此,韓信由一名運糧官變成了一位將軍。在後來幫助劉邦打天下的過程中,他每戰必勝,立下了赫赫功勳。
史書中記載: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熟視之,俯出褲下匐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韓信怎麼死的
漢十年(前197年),陳豨果然謀反。劉邦親自率兵前去徵討,韓信稱病不隨高祖出徵。有人告韓信與家臣謀劃:可以在夜裡假傳詔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後率領他們去襲擊呂后和太子。這時韓信的一位門客得罪了韓信,韓信囚禁了他。那位門客的弟弟就向呂后密告韓信要謀反的情況。呂后無明確證據,只有把韓信騙來,於是與相國蕭何商議,說陳豨已被殺死,諸侯群臣都前來進宮朝賀。韓信因為和蕭何的友情,入朝進賀,呂后派武士把韓信捆縛起來,在長樂宮中的鐘室裡斬殺了他,並被誅滅三族。韓信臨斬時說:「吾不用蒯通計,反為女子所詐,豈非天哉!」
韓信人生告訴我們的道理
1、人生即是選擇。尤其在緊要關口,向左,可能大富大貴;向右,也許就窮困潦倒。所以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韓信在無權無勢時,為了人生理想甘心受胯下之辱;最終選擇了劉邦,得到了重用,是他人生一次明智的選擇。這些優點值得我們借鑑。
2、做人不可太傲氣。該收斂時要學會收斂,韓信就是不會收斂,擁兵自重,要挾劉邦,導致劉邦懷恨在心,如喉中魚鯁,不除不快;他對同事態度輕蔑,最終成為孤家寡人,人人都巴不得他死。
3、做事不可優柔寡斷。該下決定就必須下決定。韓信在權力最高峰的時候,因為太講義氣,太注重知恩圖報,沒有選擇叛變,反而在兵權被嚴重削弱的情況下叛變,這就是自尋死路。從這點看出,優柔寡斷的韓信終究不是帝王之才。
4、不要輕易相信別人的話。韓信就是太相信劉邦的話,才導致了身死人手。孔子說:聽其言,觀其行,還要看其動機。話誰不會說呢,關鍵是看他怎麼做以及做的實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