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km騎行感受 小牛電動M1動力版體驗
2025-05-16 06:55:12
如果問我哪臺電動摩託車最具科技含量,答案肯定不假思索的送給小牛電動,也正是因為它,我才意識到城市擁堵時可以選擇電動摩託車去代步。正是在小牛電動N1發布的那段時間裡,我購入了第一輛電摩,當然,我買的不是小牛,因為我始終認為4000-5000元買臺電動摩託車有些貴。二來,我擔心它被盜,所以直到今天之前我都沒有接觸過小牛電動。
很巧合的是上周我參加了小牛的新品發布會,而且我們泡泡網也收到了小牛電動M1動力版(以下簡稱小牛M1s)的測試樣車,本著老司機對「性能車」的好奇,我申請體驗了這臺膜都沒撕、到手時僅僅行駛27公裡的測試樣車(從小牛公司人肉到騎到我們公司)。
體驗的線路設定為我下班回家的路線,從北四環蘇州街到北六環小湯山,一路33公裡,包含擁堵的城市和空曠的郊區兩種不同路段。以往來看,從公司騎到家裡是我不敢想像的事情,畢竟動輒30-40公裡,路況又非常複雜,行車安全、電池續航、騎行耗時都是我所擔心的問題,但這次為了體驗小牛M1s也是豁出去了。
--上手的最初時 尷尬到不會啟動----
因為時間有限和邏輯混亂,我就按照時間的順序一點點拼湊著寫騎行體驗了。在收到M1s的初始,沒有接觸過小牛產品的我有些摸不清頭腦,甚至不知道應該如何「打火」。請教了小牛的老司機後才知道,捏住剎車同時按下車把右下角「閃電」(啟動)按鈕才行,騎慣了DIY的三無電摩再接觸這麼一臺帶有P檔的正規軍還真不適應。
更新,紅色的倒車鍵實際上是超車雙閃,上手時請仔細閱讀說明書
小牛M1s的車把控制鍵功能介紹
既然能夠「打著火」,自然是上路開溜一圈再說。小牛與其他電動車不同的是,這輛車有限速「檔位」的概念,1檔限速是多少已經忘了,因為它僅僅工作在我知道如何切換到2檔之前的幾分鐘裡。
Mode2意味著當前處於2檔
我個人很讚賞小牛M1s的檔位設定,1檔很像是給新手們準備的教學檔位,這個檔位下,小牛M1s的動力輸出非常平緩,不會因為緊張上路或是不熟悉「油門」擰把的阻尼/行程而加速過猛脫離控制。到了接觸2檔小牛M1s的時候,城市環境下感覺狠擰油門時推背感非常明顯,這種操作顯然不適合新手體驗,人多環境新手請謹慎加速。
--推上8樓 小巧身段能進電梯----
簡單上手繞著公司感受了一圈之後,我帶著這輛小牛M1s回到辦公區充電。之所以推上樓是因為我手裡沒有準備車鎖,這麼一臺連保護膜都沒撕的新車很定很受歡迎。
樓梯間裡的小牛M1s
託泥板剛好緊貼電梯門
推上樓時候,我能夠直觀感受到小牛M1s的短小,樓梯間拐角對於正常尺寸的電動車絕對是個折磨,多次打把的前進倒退或許才能完成小牛M1s這樣在狹小空間裡挪車,此外,重量僅僅50Kg級別的小牛M1s也非常輕巧易挪動。體驗中還有個讓我意外的是M1s可以推進我們的貨梯,儘管是後擋泥板剛好緊貼電梯門關閉,但至少它順利被推進電梯了,車再長一點都無法完成。另外,需要說明的是我沒有嘗試過客梯是否可以容納M1s,公司的客梯不讓這種大號貨物進入。
反光鏡還未裝上的新車
「馬桶」裡的空間非常有限
把車停好後,我將鑰匙按下旋轉到最左側打開了坐墊,拔下電源線拎起電池就回工位充電了。在接觸M1s之前,我對這輛車的牴觸之一就是儲物能力幾乎為零。它的馬桶蓋(坐墊)下最多也就是可以容納兩把碟剎鎖,充電器、頭盔或是冬天騎行需要的護腿都物品都沒法容納,所以M1s不太適合我這種將車騎到地鐵再搭乘公共運輸去上班的人,早高峰拎著頭盔擠車可不是什麼省心事。
--小牛M1s的初騎感受----
小巧好鑽空
提速快極速有限
自動轉向燈回正太爽了
定速巡航適合我使用
狠開33公裡耗電55%
出於對自己技術的不自信,我提前一小時騎著小牛M1s出門了,這樣可以儘量避開最擁擠的車流以避免意外事故或是劃傷車體。出門之前,我需要做的是將反光鏡裝好,它們非常重要,可以在行駛中隨時觀察後方兩側的情況,可以大幅降低變道或是後方超車發生剮蹭。另外一點,我並沒有為這趟意料之外的行程準備頭盔。如果各位經常在30-40km/h的速度行駛,請一定佩戴頭盔,不僅僅是為了安全,像今天這種柳絮漫天的環境下頭盔可以避免一路揉鼻子搓臉的尷尬和危險。
終於騎上路了,這裡說一些騎行的感受。首先,身段縮短之後的小牛M1s並沒有想像的那麼憋屈,175的我正常坐姿下雙腿垂直正好可以將腳放在踏板上。倒是座墊給我的第一印象略深,可能是騎慣了大車,感覺小牛M1s的坐墊相對偏硬,但不會有不適感,我只是騎慣了坐墊更軟的車,感覺M1s的坐墊屬於不會給人帶來額外減震效果的那種軟。
高峰期的城市交通真的是水洩不通
另外一點感觸比較明顯的就是小巧車身了,配合還算出色的提速(主要是得油門到底),它可以很靈活的穿梭與貼邊停靠的公交車、輔路上的摩託、自行車和行人之間,這是正常尺寸甚至是大型燃油摩託無法體驗到的便利。當然,靈活不意味著無視交通法規,各位騎車時請將視線放平、放遠,隨時觀察前方及兩側車輛和行人的行動軌跡,畢竟你遵守交規也架不住那些拿手機看訂單的外賣車手、並排騎行的大姐、隨意亂插的無良司機幹擾行車,30km/h速度下有點碰撞就得用肉身去緩衝。
動力方面,加速性能M1s能夠讓你在變燈後成為領隊,然而極速就沒有那麼出色了,我測試這臺運動版小牛M1屬於次頂配, 最高車速45km/h,實測平地時在40-42km/h之間,在下坡時才能達到44km/h。這個速度似乎是小牛M1s的限速值,或者是為了倡議用戶遠離超速騎行,或者是需要照顧電機的合理能效輸出,也有可能是電池放電電流的限制。總之M1s最高車速為44km/h,騎行時有幾次被其它電動車超車的經歷,油門到底的我有些力不從心。
燈光系統是我必須要對M1s大加讚賞的細節,如果你經常騎摩託出行,一定有過忘記將轉向燈回正的經歷。小牛M1s可以在轉向完成後自動取消轉向燈,這點與汽車非常像。然而對於汽車而言,小牛這個可以有效減少你低頭分散注意力的轉向燈設計更加值得推崇,M1s是一臺盡力讓你專心騎車的電動摩託車。
當你變道而非轉向時,轉向燈是不會自動歸正的,然而小牛M1s的轉向燈提示音和車把正面指示燈可以起到雙重提示作用,一樣可以讓你清晰直觀的知道轉向燈工作狀態,我對這個功能極其有愛。
定速巡航功能非常適合這樣路況的郊區道路
對於我這樣有郊區騎行需要的人而言,定速巡航功能也是迫切需要的。空曠無人的車道上,定速巡航可以減少手腕長期用力擰油門轉把的疲勞。這個定速巡航的工作邏輯非常清晰,按下按鍵既可以在當前時速下開啟巡航模式,再次擰動油門或者輕點右手的剎車後,定速巡航便會自動取消。
前碟後鼓的剎車結構
有關剎車,我對M1s的肯定在於剎車行程很長,這不會因為緊張大把剎車而抱死輪胎打滑,然而M1s的剎車給我感覺有些軟,高速行駛短距離剎車時會信心不足,為此在這種情況下我選擇輕度按下右手的前剎車。小牛M1s前剎車設計還是非常安全的,或許與N1一樣,在前剎模式下會分配給後輪一定的剎車力,這樣可以避免前輪點頭。
出行時下午17:12,裡程27公裡,電量100%
到家時晚上6:33,裡程61公裡,電量剩餘45%,消耗55%
M1s的最高車速和總裡程數據基本與GPS監測值相當
最後說下續航,在30攝氏度左右的室外環境、體重170斤偏激烈的大擰油門駕駛風格下,小牛M1s騎行33公裡耗電55%。如果不是追求全速行駛,勻速30公裡時小牛M1s的續航裡程肯定還能提升,因此我的測試條件僅供大家參考。
因為體驗僅持續了不到2個小時,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我還沒來得及對這臺全新的小牛M1s拍照和詳細體驗,這些內容會在後續的報導中不斷放出。已有的評測內容規劃中,智能功能的體驗、燈光系統、動力詳情、續航數據等核心信息都將為大家一一呈現,或許也有雙電騎行100公裡(八達嶺山路)辦進京證的極限續航挑戰,總之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