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它們嚇到 帶你正確理解電視機術語
2025-03-16 12:04:29
最近這陣子電視圈中的大事件無疑全部聚焦在小米身上,全新產品發布以及號稱可以幹翻索尼、夏普、三星等有影響力的品牌的言論著實為國貨電視「揚眉吐氣」一番。不過根據我之前的體驗來看,小米電視2S離索尼大法依舊是有不小的差距。對於這臺電視,我的建議是別太糾結於小米放出的那些對比圖,拋開與大牌的對比來看,小米電視2S確實是所有小米的電視中最值得選的一臺,因為48寸4K僅2999元的定位,還因為那塊三星的廣色域面板。
其實從小米的宣傳中我們就能看到在買電視時大家都關注什麼配置,「買電視就是買屏」、「怪獸級性能」、「內容比友商多一倍」等等,借著小米新品火熱的人氣,本期和大家聊聊電視產品中需要注意的技術名詞,讀懂了這些後你對電視的選購應該會更加理性和精準。
首先,咱從最重要屏來說起。
面板、背光
大多數人的理解:買電視就是買屏,面板好電視畫質就NB
這裡我們所說的面板實際上是指除去背光部分的液晶面板,並非是說液晶模組,這兩個概念最大區別在於有無背光。以小米電視2S為例,它的背光完全由小米設計和開發,並非與原裝的三星面板一體式設計。
沒有背光支持,弱光環境下的燈箱廣告將沒有意義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是夜晚看路邊的燈箱廣告,僅僅有前面的噴繪圖像並沒什麼卵用,它還需要後部背光打亮畫面才能被路人看清。其實液晶電視也是如此,面板相當於廣告板前面的噴繪畫面,而背光則是後面用以加強廣告畫面視覺表達的必備組件,回到液晶電視呢,它的畫質與液晶面板和背光設計都有很大關係,面板好只是畫質好的一個前提條件。
對背光的理解不僅僅是漏光這麼淺,背光不到位電視無法還原視頻原有的對比度和暗場
面板與背光配合才能輸出高對比度、高色域表現的優質畫質,這兩者可以說是缺一不可。我們不能認為屏好就代表畫質好,現在2-3000元電視動不動就說自己使用了夏普、三星、LG面板,可這麼便宜的電視都能做好畫質誰去買高端貨?高端電視的液晶面板的色深及響應時間、背光源的原色數量、分區控制及背光掃描等等方面都以碾壓優勢領先於入門電視的,成本也不可同日而語。
廣色域
大多數人的理解:廣色域就是好畫質
其實廣色域確實意味著好畫質,但好畫質的電視還應具備色彩還原準確、清晰度高、降噪出色、背光分區控制、對比度高、動態畫面清晰無抖動等等,所以說廣色域僅僅是畫質好的一部分,而且還是影響比較小的那一部分,因為很多人對廣色域並不敏感。
大部分電視的色域可以覆蓋70%以上的白色三角範圍
根據我的測試,左側電視色域高於右側,但是誰的顏色更討好你?
上面的馬蹄形是大家熟悉的色域圖,中間的三角是RGB,外側三角形是電視中常常用到的NTSC標準色域範圍,大家能看出兩個三角形頂部區域紅藍綠原色的差異嗎?色域是指電視可以顯示的色彩範圍,但輸出到屏幕前還需要你有一雙對色彩極其敏銳的眼神,如果沒有對比,估計很少有人能夠看到廣色域電視與普通電視有多大差異,對於顏色範圍的認知遠遠沒有顏色飽和度以及色溫那麼敏感。
畫質處理引擎
大多數人的理解:我擦,真高端
不能說畫質引擎是然並卵,但在大部分的電視中,商家所宣傳的畫質處理技術都被過分誇大了,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扒一些同品牌電視機介紹,你或許會發現低端和高端電視都在用同樣一套宣傳術語介紹,畫質引擎也是基本一致,這是否可以理解為他們畫質沒有差異?到底是高端電視畫質像入門級一樣「好」,還是低端貨與高端產品沒有差異?你以為那些系統菜單中只有亮度、對比度、飽和度簡單幾項調節參數的電視就真好好給你優化畫質了?
電視畫質處理不應該是「堆」文字介紹這麼簡單
這裡集結了索尼最強畫質所採用的圖像處理技術
清晰度50時小米電視屏攝
同樣舉個簡單易懂的例子吧,上圖是小米電視在默認清晰度為50時的屏攝,能夠明顯看到人臉區域難以接受的色塊雜訊,頭髮的紋理也是顯得生硬,而你扒開小米電視2S的頁面會發現其12項畫質增強技術包含了超清降噪、消蚊噪、懸浮噪點消除等等降噪處理,但從屏攝圖裡你感受到它降噪的強大了嗎?
不同清晰度下的人像表達
實際上這個問題在我接觸過的很多入門4K電視裡都有表現,主要是他們因為提升畫面銳度而帶來了噪點和人物表現生硬的問題,我們在購買電視後適當降低銳度或清晰度選項可以大幅緩解該問題,從降低清晰度後小米電視的人像表現就能看出。
以上是簡單介紹的有關電視畫質的技術術語,接下來咱聊聊軟硬體部分需要注意的事情。
十核 64位 4K解碼
大多數人的理解:數字越高我的電視性能越無敵
不知道什麼時候電視行業搞得和手機圈一樣,無亮點可賣時開始宣傳硬體配置了。首先大家應該撇清的概念是這些幾核CPU幾核處理器的與畫質並無多密切關聯,他們僅僅用於電視內智能系統以及網絡和USB視頻解碼上。
電視不是手機,真的不要太苛刻它的性能要求
從我們實際應用就能看到硬體配置其實並不應該在電視宣傳中佔據主導地位,電視中可供我們使用到強大配置的應用鳳毛麟角,咱看個優酷至於動不動搞個高頻的四核處理器來「提升流暢度」嗎?除了大型遊戲,基本上沒有什麼軟體可以讓電視中的SOC高負載運行,即便是一年前的硬體配置放到現在也足夠支撐電視智能系統的流暢運行。至於64位,請大聲喊出你認知範圍裡的64位安卓APP,答案是沒有,32位APP在64位硬體架構下並不會有運行性能的提升,所以64位暫時沒有卵用。
當然,我們也並不能完全排斥高性能的硬體架構,對於電視而言,硬體系統最為重要的意義在於支持更多視頻編碼格式。如果支持格式有限會造成某些視頻無法播放的情況,主流的硬體在1080P時代基本上沒有解碼能力的差異,而4K時代則需要更新的硬體支持了。目前只有最新的硬體才能讓電視支持H.265編碼60幀4K視頻的硬解,滿足這個條件的基礎上硬體性能高低其實對電視就並不太重要了。
HDMI2.0
大多數人的理解:一種HDMI接口而已
對於4K電視而言,HDMI2.0接口是極為必要的,很多人只知道4K電視卻並不了解HDMI2.0。HDMI2.0接口是完全為4K而生的接口規範,它能夠支持未來或許成為主流的60幀4K視頻編碼、而且色深也從HDMI1.4版本的8位色彩升級到了10位,同時,HDMI2.0在音頻輸出的規格上也是全面升級,最多32通道無損音頻的支持為輸出影院般的立體聲音效提供了技術支持。
以上我總結對於電視選擇時比較重要的硬體參考點,如果各位對電視了解不深應該有所幫助,至少能夠華麗糖衣包裹下的各品牌電視電商詳情頁中更為理性的看待你要選擇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