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苛求完美作文
2025-03-02 17:06:25
【範例一:不必苛求完美】
為等待一株泛青的麥穗而失掉所有成熟的金黃,這是最愚蠢的選擇。
人生猶如麥地,正是一點殘缺構成了人生的真實,而使擁有更顯珍貴。所以,我們不必苛求完美。
不必苛求完美,因為人生本來就不可能有完美。
我們驚豔於他筆下的康橋柔波,他的衣袖一揮,俘獲了天空中所有的雲彩,然而,張幼儀卻並未俘獲他的心。他痴迷於「人間的四月天」,但與林徽因終究只能擦肩而過。再工於詩句的詩人面對現實,不也只好詞窮嗎?
再如魯迅、季羨林、李清照,在他們人生那片金黃的麥地裡,無不醒目地挺立著一株泛著青色的麥穗,而且這麥穗鮮豔奪目!麥芒刺在胸口,而夜鶯豈能因此停止歌唱!魯迅並未因此放棄在文壇的披荊斬棘;季羨林不完美的人生並沒有妨礙他成為一代國學大師;李清照則為所有女性樹立起堅強和自尊的豐碑。
不苛求完美,才能更好地擁有所有。
失去雙臂的劉偉,驚覺到雙腳的存在,而沒有放棄彈奏和歌唱;失去孩子的張寶豔,更清楚希望的美好,幫他人苦苦尋覓。倘若他們一味緬懷那已不存在的雙臂,那已杳無音訊的愛女,他們的人生必將失去更多!
無論是無法得到的,還是已然失去的,人生的殘缺是一種常態,而珍惜擁有是最明智的選擇。
不苛求完美,才會懂得欣賞人生的全部風景,才會擁有樂觀豁達的胸懷。
當殘酷的的戰爭欲置人於死地,當安定的生活成為奢望,毛澤東慨然發出「與天鬥其樂無窮」的吶喊;當在萬眾矚目之下黯然離場,身後留下質疑和不解的目光,劉翔依然相信「除了我自己沒有人能打敗我」。人生風景有晴有陰,有風有雨,欣賞風景的心情卻始終如一,正是因為這份樂觀豁達,這份心胸寬廣!
一點殘缺算什麼,一次失敗算什麼,於是,毛澤東「敢教日月換新天」,「翔飛人」於「廣運會」以王者之姿強勢回歸!
與其為整容喪命不如綻放自信的笑容,因為你本來就很美;
與其為高考失利痛苦不如選擇繼續上路,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與其抱怨生不逢時,不如展開雙翼給自己一片天,因為逆境也是一筆財富。
只要你相信,不完美之中,依然有另一種完美。
麥子熟了,趕緊收割吧!
【範例二:不必苛求完美】
完美是古人眼裡的月球,今人眼中的北極星,美好卻難以達到。然而,歷來人們都追求完美,完美是一種目標,一種堅持,一種追求,始終激勵著我們的進步,使我們不斷向其趨近,但終難以達到。德國哲學家尼採曾說:「別再平野上停留,也別去爬得太高,打從半高處看,世界顯得最美好。」比起苛求完美,我更欣賞這種「半」的哲學。
「半」是自然界中的一種客觀存在。「花半開,月半圓,酒半醉」也是文人雅士們極為追求的朦朧意境。那句「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便將這種「半」的朦朧之美刻畫得淋漓盡致,韻味無窮。然而,世上沒有起初便會追求殘缺之美的人,選擇「半」也往往包含著求全不成的無奈。
「半」也是一種處世之道。在「半」的人生哲學中,做人不偏不倚,不滿不虧,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符合中華文明儒家文化歷來所倡導的「中庸之道」,也成為了文人雅士所遵循的為官為人的思想準則。東坡居士便是一位極懂得「半」這一哲學的人。他官運不順,遭遇貶謫,在《前赤壁賦》中借「客」之言說到「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語句,以洩心中不快。但接著筆鋒一轉,自言:「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這是多麼恬淡豁達的豪情啊。正應了範仲淹的一句話:「士生於世,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自得,將何適而飛快?」全然不必太過苛求完美,「半」也是一種很好的處事心態,大有退一步,即海闊天空,天地任我翱翔之感。又豈是一般的遷客騷人能有的境界呢?
因此,我們不需要苛求完美,但可以以此為目標來確立我們的奮鬥方向。半與全有著千絲萬縷的緊密聯繫,半是全的有機組成,全是半的完美結合。還記得當記者詢問那位徒步行走100公裡的美國百歲老太太時問她成功走完全程的秘訣時,聽到了這樣的回答:「我不知道能走多遠,但我知道我能邁出一步。」古人便道出這「千裡之行,始於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道理。可見半與全結合的重要性。
我們不可避免地追求完美,但無需苛求完美,需要的是保持一個良好的心境,堅守一份為人處事的原則,保存一種美好的信念。即不必改造那自然的意境,也不必打破那最美的恬淡,更不必破壞那最初的真誠。縱使遭遇困頓挫折也不會暗自悲戚,意志消糜。以「全」的精神,「半」的心態坦然面對世間百態,人情冷暖,有什麼是值得煩惱憂愁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