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國家公祭日作文三篇
2025-03-03 19:09:25
國家公祭日作文--不為仇恨,只為真相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佔領南京。今年2月份,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表決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明天將是我國第一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歷史可以寬恕,但絕不忘卻。
30萬數字何來?
投資3億多元擴建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將於12月13日正式竣工開放。紀念館擴建工程將新老展館融為一體,建築面積擴大為2.5萬平方米,展示的文物從100多件增加為3000多件。新華社記者孫參攝
「南京大屠殺並不存在,一切都是正常的戰爭傷亡。」這是多年來日本右翼分子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辯解之詞。然而,正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12·13——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以鐵的事實再次向世人表明:從1937年12月13日——1938年1月,短短六個星期中,侵華日軍在南京城屠殺了300000以上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和手無寸鐵的無辜平民。
在展覽的第四部分「歷史的記錄」中有這樣一組數據:在南京大屠殺中,南京慈善團體掩埋屍體18萬具,偽政權及私人掩埋屍體4萬多具。此外,日軍為掩蓋其罪行,採用縱火焚屍、拋屍長江等辦法,毀屍滅跡達15萬多具。南京城一月之餘痛失30多萬兒女。
對於日軍毀屍滅跡15萬多具的史實,有日本戰俘、原侵華日軍第二碇泊場司令部部員太田壽男少佐在下關處理屍體的部分供詞:第二碇泊場司令部共處理屍體約10萬具,其中瀕死者約2100名。加上其他日軍在南京的部隊處理的5萬具,共處理15萬具。這些屍體中,中國士兵約3萬名,其餘都是平民,男女老幼都有。與這一史料同時展出的還有日軍焚屍時所用的油桶和處理屍體時所用的銖針。
因不忍目睹遇難同胞屍體橫陳的慘狀,當年參與收埋屍體的社會慈善團體有崇善堂、同善堂、世界紅卍字會南京分會、中國紅十字會等4個慈善機構,共掩埋屍體達18.5萬餘具。其中崇善堂掩埋屍體112267具,世界紅卍字會南京分會掩埋屍體43123具,中國紅十字會掩埋屍體22683具,同善堂掩埋屍體7000餘具。這些不僅有詳細的埋屍記錄,大量物證,還有當年參與埋屍工作人員的具體指證。
國家公祭日作文--國家公祭日,是銘記更是警醒
今年12月13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當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國家公祭儀式。
設立公祭日,祭奠死難者、敦促民眾不忘歷史,是國際上的慣常做法。比如聯合國2005年確定的「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波蘭的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紀念日,德國的大屠殺受害者紀念日,俄羅斯的衛國戰爭勝利紀念日等等,這些紀念日不僅是對逝者的安慰,也是對生者的警醒,更有著讓侵害者和受害者及其後人反思歷史、銘記歷史、尊重生命、珍視和平的深刻寓意。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中國南京開始對我同胞實施長達四十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三十多萬人慘遭殺戮。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滅絕人性的法西斯暴行。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人淡忘了這段慘痛的民族歷史,在國內,曾經的慘痛歷史越來越被各種輕鬆的演繹所替代;而在國外,隨著日本右翼勢力的抬頭,各種否認南京大屠殺、否認清華戰爭歷史的言論甚囂塵上。這些現象都在警示著我們保護歷史鐵證、還原歷史真相、教育本國國民、銘記歷史苦難的重要和緊迫。
雖然現在每年南京市民都會自發舉行悼念活動,但是,每一位中國人都應該深刻的認識到,南京大屠殺不僅僅是南京人民的慘痛記憶,更是中華民族應當永遠銘記的國家歷史,是中國人民抗爭史上的濃重一筆。設立公祭日,就是要通過全民紀念的形式,讓全體人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時刻保持對歷史苦難的痛感,從而時時警醒,倍加珍視當前得來不易的和平。
公祭日活動不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也吸引著眾多海外華人的關注和參與。相信隨著全國各地的公祭活動和海外華人在世界各地的活動,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必將在國內乃至國際上產生重大的影響,進一步彰顯中華民族對同胞死難者的緬懷,對民族歷史的銘記,對和平發展的珍視,對民族富強的期盼。
國家公祭日即將到來,讓我們一起參與進來,不僅為了告慰死者,更是為了激勵生者;不僅為了銘記戰爭、更是為了珍視和平;不僅為了牢記歷史,更是為了警醒未來。
國家公祭日作文--南京大屠殺成國殤
今年3月,習近平主席在德國演講時引用了一句名言:
「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
而在靈魂上生病的人,幾乎無藥可救,只有死路一條。《扁鵲見蔡桓公》中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疾在骨髓就如同靈魂上生病。中國設立國家公祭日就是要警示世人:千萬別在靈魂上生病!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在南京開始對我同胞實施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多萬人慘遭殺戮。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滅絕人性的法西斯暴行。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全世界人民也不會忘記,法西斯暴行早已被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
南京大屠殺中的慘絕人寰,愛好和平的人們記憶猶新、永生難忘。
歷史記載: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殘忍地進行殺人比賽——兩人從無錫的橫林鎮,殺到常州的火車站、鎮江的句容城、南京的紫金山下,一個殺了106人,另一個殺了105人;由於分不清誰先殺到100人,於是兩人以殺150人為新的比賽目標……
聽到這樣的故事,回憶慘痛的歷史,每個人都會強烈譴責侵略者對人權野蠻的踐踏。
國家檔案局公布的最新資料片《南京大屠殺檔案選萃》中,有幾位普通人面對大屠殺的表現令人敬佩,也令人深思:
南京一家照相館的小學徒羅瑾,冒著生命危險,拷貝日軍軍官送來衝洗的罪行照片,秘藏在寺廟當中,輾轉同學吳旋之手,終於保存到抗戰勝利,成為南京軍事法庭審判的一號證據;金陵女大收容所的程瑞芳,白天不停工作,為難民撐起千瘡百孔的「保護傘」,晚上就著昏暗的燈光,含淚記錄侵略者暴行,掙扎寫下心路歷程,成為中國版「安妮日記」……
12月13日,首個國家公祭日
關於國家公祭日的資料
12·13國家公祭日國旗下講話——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第一個國家公祭日作文
國家公祭日的感受作文
這些珍貴資料片,記錄了中華民族心靈上永遠的創傷,更讓日軍犯下的滔天罪行無可辯駁。
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忘記歷史就會在靈魂上生病。
然而,確有人得了健忘症,確有人的靈魂已經生病:比如,日本右翼分子始終在遇難者「30萬」這一數字上大做文章,以此為突破口否認南京大屠殺;又如,日本篡改教科書,聲稱「南京大屠殺是20世紀最大謊言」……
南京大屠殺鐵證如山,絕不容許否認歷史和任意篡改!
《人民日報》今天(12月12日)刊發的《重溫歷史記憶,不忘砥礪前行》一文指出:
國家公祭,意味著公祭活動將從個體記憶、家庭記憶、城市記憶,上升到國家記憶、民族記憶、世界記憶。把家殤、城殤變為國殤,就是為了表明中國人民牢記侵略戰爭曾經造成的深重災難,表明中華民族從來沒有忘卻苦難的歷史,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確實如此,國家公祭日警示世人別在靈魂上生病,已經生病的必須趕緊治療,切莫諱疾忌醫,一條黑路走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