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化石閱讀答案
2025-03-04 12:07:24
《魚化石》的作者是艾青。
艾青,1957年,詩人被無端地打成「右派」,從此便被無情地埋沒了20年,不僅不能發表作品,甚至連一個正常人的生活權利都被剝奪了。詩人從社會上消失了。到1978年詩人復出後,不能不對這漫長的痛苦生活做深入思考。正是在這種深入思考之下,詩人的靈感在魚化石上找到了流溢口。在這首詩中,作者不僅對自己內心的情緒有準確把握,而且對魚化石的形象也有準確的把握,並使二者巧妙地聯繫起來。
閱讀《魚化石》一詩,完成習題。
動作多麼活潑,
精力多麼旺盛,
在浪花裡跳躍,
在大海裡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發,
也可能是地震,
便失去了自由,
被埋進了灰塵;
過了多少億年,
地質勘探隊員,
在巖層裡發現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連嘆息也沒有,
鱗和鰭都完整,
卻不能動彈;
你絕對的靜止,
對外界毫無反應,
看不見天和水,
聽不見浪花的聲音。
凝視著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訓:
離開了運動,
就沒有生命。
活著就要鬥爭,
在鬥爭中前進,
當死亡沒有來臨,
把能量發揮乾淨。
1.本詩第1節中「跳躍」與「浮沉」能否調換?為什麼?
2.本詩的前兩節通過作者的想像,寫出了魚化石 。
3.本詩的第1節寫出了魚兒生前的自由、活潑、快樂的生活,這對後文有何作用?作者在描寫魚兒和魚化石時寄託了怎樣的感情?
4.本詩點明中心意思的一節詩是 。
5.第4節詩中的「但你是沉默的」中的「但」能否刪掉,為什麼?
6.判斷下列說法的正誤。
(1)作者由眼前的一塊魚化石展開想像與聯想,把筆觸伸向幾億年以前的遠古,然後又回到現實中來。
(2)本文運用了幾處對比,如魚兒生前的自由、快樂與死後的壓抑、痛苦;「栩栩如生」與「不能動彈」;「絕對靜止」與「運動」等。
(3)本文表面是寫魚化石,深層來說又是在寫人,在寫詩人的不幸遭遇,這明暗兩條線結合得很巧妙。
魚化石閱讀答案部分:
1.不能互換。(1)押韻的需要,「浮沉」一詞放在末段更琅琅上口。(2)魚兒一般也不能在大海裡「跳躍」,只能是「浮沉」。
2.來歷
3.第1節極力渲染魚兒在成為化石之前的快樂、自由,更能反襯出遭受滅頂之災後的不幸,突出了中心。作者在此寄託了同情、憂傷的感情。
4.最後一節
5.不能去掉。因為上一節有一句「在巖石層裡發現了你,依然栩栩如生」,本節的「沉默」「不能動彈」與之構成了轉折關係。
6.(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