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愛滋病宣傳資料
2024-12-27 01:28:09
1.什麼是愛滋病?
愛滋病是由愛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種慢性致死率極高的嚴重傳染病,目前還沒有徹底治癒的藥物和方法,但可以預防。愛滋病的全稱叫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AIDS是愛滋病英文名的縮寫。愛滋病是譯音。愛滋病病毒侵入人體後,不斷破壞人體的免疫功能,使人體發生多種難以治癒的感染和腫瘤,最終導致死亡。
2.愛滋病是怎麼發現的?
1981年美國疾病控制中心(CDC)首次報導洛杉磯先後有五例男性同性戀者、吸毒者等發生了平時罕見的卡氏肺囊蟲肺炎。這種肺炎以往僅發生在免疫抑制的病人中,而上述五例患者發病前均似健康人。同年7月,已有報告稱發現26例卡波濟氏肉瘤患者。隨後又不斷發現新的類似病例。這些病人都有原因不明、性質相似的免疫功能低下的情況,這預示著一種新的傳染性疾病開始流行。1982年這種新的疾病被命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即愛滋病
3.愛滋病病毒是何時發現的?
起初只了解到,免疫缺陷是愛滋病的病理表現,對它的病因並不清楚。到1983年法國科學家蒙坦尼爾報告,從愛滋病前期患者的淋巴腺分離出一種病毒,命名為淋巴結病相關病毒。1986年國際病毒命名委員會將此新病毒命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簡稱HIV,即愛滋病病毒。
4.愛滋病病毒有哪些主要特點?
(1)主要攻擊機體的T淋巴細胞;
(2)一旦侵入機體細胞,病毒就與機體細胞的遺傳物質整合在一起,終生難以消除;
(3)病毒基因多變;
(4)廣泛存在於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以及乳汁、腦脊液和有神經症狀者的腦組織中,尤以血液、精液、陰道分泌物中的濃度高;唾液、尿液也可能有少量存在。
(5)對B肝病毒有效的消毒方法均可對愛滋病病毒有效;
(6)感染者潛伏期長,病死率高;
(7)病毒基因組比已知的任何逆轉錄病毒基因都複雜。
5.全球愛滋病流行情況
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和世界衛生組織(WHO)2006年11月21日聯合發布《2006年世界愛滋病報告》指出,2006年,全球有290萬人死於愛滋病,有430萬人感染上愛滋病病毒。全球感染人數已達3950萬人,其中230萬是15歲以下的兒童。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依然是愛滋病的重災區:全球約63%的愛滋病病毒攜帶者集中在該地區。今年新增的430萬名感染者中,有280萬(約佔65%)也在這裡。而當地死於愛滋病的人佔了全球死亡患者的72%。東歐和中亞增長50%以上:在東歐和中亞,從2004~2006年,愛滋病感染人數增長了50%以上。北美和西歐發達國家,愛滋病病毒感染人數也未能下降。中、低收入國家中,成功逆轉愛滋病感染人數增長的例子不多,有些曾經在防治上取得進展的國家,如烏幹達,感染人數又開始上升。亞洲感染人數上升一成:2006年亞洲估計有約96萬人感染愛滋病,63萬人死於同愛滋病相關的疾病。新病例則增長了12%。印度去年染病的人數高達570萬人,佔了亞洲總數的2/3。在亞洲,愛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國家集中在東南亞,其最主要是性傳播途徑,以及共用針頭的靜脈毒品注射。男性同性戀者中,愛滋病病毒正在快速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