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壟作栽培的基肥施用方法
2023-09-23 12:29:30 2
專利名稱:一種壟作栽培的基肥施用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農作物壟作栽培的基肥施用方法,屬於農作物栽培中農田施肥技術領域。
壟作因能加厚土層、增大日光照射面積、提高地溫、有利於排水、改善土壤通氣性而成為農業生產中的一項常用耕作措施。基肥,特別是氮肥和磷肥基肥在壟作土壤中的施肥方法通常採用穴施或表層撒施,這些施基肥的方法在使用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在於1、壟作後再挖穴施肥或壟表撒施覆土的施肥法不僅費工費時,而且容易造成種肥相混不利於農作物種子發芽出苗。
2、基肥不能深施到土壤中的合理位置,不利於農作物對肥料有效成分的吸收利用,降低農作物的產量及其對肥料的利用率。
3、淺施的基肥容易受雨水、灌溉、外界環境等的影響造成揮發淋溶損失較大。而氮、磷化肥的揮發淋溶損失將會增加水體富營養化及溫室氣體的排放等,產生對環境的汙染。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避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科學的農作物壟作栽培的基肥簡易施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減少資源浪費,減少氮、磷化肥基肥在施用過程中對環境的汙染。
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到達壟基中的土表層有施肥帶,施肥帶的寬度小於壟基的寬度,基肥均勻地撒施在施肥帶中,將壟溝的土壤聚向兩邊壟基上覆蓋基肥並築壟。
本發明的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基肥是氮肥或是氮肥與有機肥或磷肥或鉀肥三種肥中任意一種或兩種以及全部相配施的混合肥;壟基的寬度為20~100釐米;壟的高度為15~30釐米;施肥帶的寬度小於壟基的寬度8~20釐米。
附圖
為本發明剖面圖。
本發明下面將結合附圖作進一步說明如圖所示在農地上按有利於水土保持和農作物生長的原則確定壟、溝的排列方向和壟基寬度(一般在20~100釐米範圍內,具體寬度因時、因地、因作物而異),在壟基(2)寬度兩邊分別空出5釐米左右,以餘下壟基寬度作為施肥帶(1)的寬度。將作為基肥施用的氮肥均勻撒施在壟基施肥帶(1)土表上(配施有機肥及磷、鉀等化肥作基肥時應將幾種肥料相混一同施用),隨即將壟溝(3)的土壤聚向兩邊壟基(2)上覆蓋基肥肥料並築好壟(4),壟高為25釐米左右。聚土作壟完畢後再進行農作物栽培中的其它農活。
本發明相比已有技術具有如下優點1、作壟前在壟基上直接施肥,省去了作壟後再挖穴,撒施覆土的工序,減少了工時。
2不會造成種肥相混而影響種子發芽出苗的問題,也不會造成肥料對農作物生育初期自養階段幼苗、幼根的不良影響。
3、能有效協調農作物不同生育時期對土壤和肥料中礦質營養成分的吸收作用,促使其生長發育,有利於高產穩產。
4、減少雨水、灌溉、外界環境等對肥料的侵蝕、淋溶、揮發損失量,抑制或降低了施肥對環境的汙染。
5、該方法可有效提高農作物對肥料的利用率,特別是農作物對氮肥的利用率可提高11.5~17.8%,該方法可使農作物增產8.5~21.5%。
權利要求
1.一種壟作栽培的基肥施用方法,涉及在農作物栽培前將基肥施用在土壤中,其特徵在於a.將基肥均勻地撒施在施肥帶(1)土表上,施肥帶(1)位於壟基(2)中、並小於壟基(2)的寬度;b.將壟溝(3)的土壤聚向兩邊壟基(2)上覆蓋基肥並築壟(4)。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壟作栽培的基肥施用方法,其特徵在於基肥是氮肥或氮肥與磷肥、鉀肥、有機肥三種肥中任意一種、兩種以及全部相配施的混合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壟作栽培的基肥施用方法,其特徵在於壟基(2)的寬度為20~100釐米。
4.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種壟作栽培的基肥施用方法,其特徵在於施肥帶(1)的寬度小於壟基(1)的寬度8~20釐米。
5.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種壟作栽培的基肥施用方法,其特徵在於壟(4)的高度為15~35釐米。
全文摘要
一種壟作栽培的基肥施用方法,屬於農田施肥技術領域,其特徵是將基肥均勻地撒施在施肥帶(1)土表上,施肥帶(1)位於壟基(2)中並小於壟基的寬度,將壟溝(3)的土壤聚向兩邊壟基上覆蓋基肥並築壟(4)。該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減少資源浪費,減少氮、磷化肥在施用過程中對環境的汙染,具有極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文檔編號A01C21/00GK1265264SQ99114690
公開日2000年9月6日 申請日期1999年3月1日 優先權日1999年3月1日
發明者艾應偉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