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作文:井岡山紅色之旅
2024-12-27 19:35:09
飲水思源,我們踏上了紅色之旅,感受紅軍百折不撓的精神。下面是小編為您推薦的作文:
【紅色之旅作文一】
在七月十五日這天我同媽媽和哥哥來到了重慶,開始了我在重慶的紅色之旅。
在來到重慶的第二天,我們和表姨來到了松林坡,參觀了許多名勝古蹟,首先我們去看了小蘿蔔頭的雕像,雕像上面掛著許多少先隊員的標誌——紅領巾,看著他的雕像,我又聯想起他那悲慘的故事,在條件困難·陰暗潮溼的監獄裡,小蘿蔔頭不僅要與敵人戰鬥,還要在敵人的監視下學習,到最後還慘死在敵人手上,死時還不滿九歲,真是慘啊!
接下來我們又去了白公館,據說,白公館還是以前蔣介石修建的別墅呢!(現在成為了一個小型博物館)白公館裡有小蘿蔔頭親手畫的畫呢!還敘寫了共產黨員的英雄事跡。
最後我們又去了渣滓洞,行刑房內有許多可怕的刑具,我們還去小蘿蔔頭一家居住的地方,破破爛爛的鞋子,補來補去的被子,一件件陳舊的物品都在我心裡打下了一個個深深的烙印,在女窂裡我仿佛親身感受到了江姐生活的那個年代,領悟到了江姐當年被處刑時說的那句話:「竹籤是木的,但是共產黨心是鐵的。」看完那些叛徒的故事後,我心裡對那些叛徒是恨之入骨。
僅僅這一天的紅色之旅,但卻讓我深深地意識到:要是沒有革命先烈用肉體和鮮血築成的長城,哪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呢!
【紅色之旅作文二】
「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4月9日,我們文家市中學全體七年級師生一同來到了革命老區文家市——秋收起義紀念館。
隨著小講解員的講解,我們知道屹立在廣場上的這座雕像的含義:這個標誌性的雕塑是一面旗幟,是中國共產黨黨旗的前身,名稱叫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中間有兩隻巨手。一隻巨手緊握槍桿向上,代表黨指揮槍,槍桿子裡出政權,另一隻巨手舉著一個燃燒的火炬,代表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底座是v字形,代表「耶」勝利的意思。原來一個小小的雕像意義這麼深刻呀!
在陳列管中,看著一幅幅當時的照片,一件件當時留下的文物,和一個個驚心動魄的革命故事,漸漸了解到了革命的重要性,那些革命英雄們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換來新中國的成立!
來到了會師舊址裡仁學校,當時毛澤東發表重要講話的小操場。仿佛看到毛主席和戰士們鬥志昂揚,決心打敗蔣介石的那一股氣勢。
記得從前經常來紀念館玩,對那裡並沒有太多的去認識,而通過這次的活動,使我深深感受到了紅色文化的光彩奪目。一個個烈士們的犧牲換來了我們現在的辛福生活。我們應當好好珍惜。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拿起槍桿保衛國家,實在太遙遠,但我們能做到的是努力讀書,做一個有用的人,為國家效力,做國家的棟梁之才。
【紅色之旅作文三】
現在的南京是一座非常繁華的城市,有著雄起壯美的地理風貌,有著如詩如畫的江南風光,更有著可歌可泣的英雄壯舉和鐵血丹心。南京是一個獨特的歷史標本,給人以啟迪、驚醒和振奮。2012年1月25日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南京,近距離的感受她歷經的曲折革命史和悲慘命運!
首先我們來到中山陵。中山陵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陵墓,陵墓四周種植著雪松、柏樹、法國梧桐樹。中山陵有牌坊、墓道、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組成。牌坊上刻著孫中山手寫的「博愛」,陵門上刻著「天下為公」。祭堂前厚重堅實的銅鼎,是在日本鬼子的鐵蹄和炮彈下變得傷痕累累,這是日本罪行的鐵證啊!
孫中山生前倡導博愛,提倡天下為公。他試圖尋找到一條幫助中國擺脫屈辱處境的道路,一生致力於使國家獲得新生,他領導辛亥革命,就是要推翻這種把「天下」據為己有的封建帝制。
來到南京大屠殺博物館,一下車我就看到了博物館的外面,十多米高的黑色雕塑格外醒目,一位母親,雙手提著一個在戰火中被炸死的孩子,傷心欲絕的樣子。也讓我的心情一下子沉痛起來。
走進大門,十字形狀的標誌碑上刻著南京大屠殺事件發生的時間1937。12。13—1938。1,正面牆上用中、英、日三種文字刻的「遇難者300000」。在這短短的六個星期內,如此多的生命就這樣被殘忍的殺害了,這個數字超乎我的想像。步入靈堂,看到四周的牆壁上刻滿了遇難者的名字,其它展廳裡,許多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親身講述那段慘絕人寰的悲劇,也有當年屠殺南京軍民的日軍軍官和士兵的日記、供詞。1996年在德國柏林發現的《拉貝日記》,作者以一位侵華日軍見證人的身份,真實記錄了日軍泯滅人性的種種暴行,1998年4月以後,江東門「萬人坑」內新發掘出208具遇難者遺骨,被確認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遺骨,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鐵證。
在陳列的文物和資料上,讓人毛骨悚然的圖片和文字,記錄了日本鬼子的種種罪行。他們對中國人進行了十種不同的殺人方法,像刺殺、砍頭、火燒、射擊等,還有「殺人比賽」,「殺人祭馬」,地獄般的南京,血流成河,白骨累累,大街小巷裡無數屍體橫陳……。我都不敢繼續看下去了,太恐怖了,日本鬼子心狠手辣,兇殘至極。我憤怒極了!心上像被刀割一樣痛,握緊的拳頭裡全是冷汗,瞪大的眼睛裡留下了傷痛的淚水。
「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深深的埋在泥土之中,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鋪起一條五彩的路,讓人們去迎接黎明,迎接歡樂……」聽著這首似懂非懂的歌曲我來到了雨花臺。
這裡是全國最大的烈士陵園。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後,雨花臺變成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場,自1927~1949年,約有10萬約有10萬革命志士殉難於此。鄧中夏、羅登賢等烈士都在這裡英勇就義,項英、袁國平、周子昆三烈士也安葬在此。傳說是烈士的鮮血染紅了這裡的卵石,經過悽風苦雨的衝刷,卵石就成了色彩斑斕的彩石。人們為了紀念革命烈士,就把這裡的石頭叫做雨花石。
在雨花臺革命烈士紀念館裡,陳列著烈士的遺物,珍貴照片,以及一些文獻資料。他們都很年輕,沒有一個人超過35歲,最小的才16歲!多出身於富貴家庭,在那個年代裡,家庭條件優越的青年,能投身革命,信念的確與眾不同,很讓我們敬佩!他們理想崇高,志氣遠大,不怕犧牲,用生命扞衛國家和民族的安危!這時,我漸漸懂得了《雨花石》這首歌的真正含義。
步入梅園新村,看到保存完好的民國建築,讓我感受到了當年環境的險惡,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仿佛自己也變成了一名地下共產黨員。
梅園新村是國共談判的最後一站,是我黨在國統區領導和平民主鬥爭的紅色中心。在梅園新村30號,周恩來和一批民主進步人士,宣講共產黨的和平建國主張,揭露國民黨假和談,真內戰的陰謀。周恩來、廖承志、董必武、鄧穎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在這裡工作和生活過。
南京,這座記載著歷史重要事件的城市,留給我們的傷痛記憶沒有逝去!留給我們的愛國精神沒有逝去!無論現在還是將來,我們永遠不要忘記歷史,懂得來之不易的今天,熱愛我們的國家,建設偉大的祖國。
勿忘國恥,,勿忘歷史!